竞技风暴

冉雄飞:时髦与实际 大运会昭示中国体育之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48 体坛周报

  23届世界大运会尘埃落定,“体教结合”再次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但中国体育真正要走上体教结合这条顺应潮流的方向,依然有很多难以克服的现实羁绊。

  为什么这条路不好走?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体系和体育专业体制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两条并行但截然不同的轨道,即使多年来两个系统经常对接和磨合,但在现行体育系统举国体制之下,教育系统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力依然有限。

  虽然本次参赛者几乎都有本“学生证”,但能摘金夺银的几乎还是在高校“挂职”的现役专业运动员,而国内目前高校里存在的众多体育尖子生中,真正像

清华大学那样“既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又有高水平的专业训练”的学生军还凤毛麟角。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勇说,“首先,既要保障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训练,同时又不影响文化学习,这个矛盾很难调和;其次,虽然最近几年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训练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关配套措施还很不完善,最重要的是恢复和医疗保障方面,高校很难达到专业要求;第三,当运动员真正进入高校后,参加大赛的机会肯定会大大减少,即使有比赛,也达不到足够的竞争和对抗性;其四,大学教师不能等同于专业队的教练,可能在文化素养、专业理论等方面强于体工队教练,但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他们欠缺不少东西。多年来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体教结合’之路的艰难。”

  目前国内最流行的“体教结合”方式是“嫁接”,即运动员在学校挂职读书,同时常年在专业队进行训练,这样生产出来的“大学生运动员”实际上是“畸形儿”,不仅可能导致运动员拿到的文凭注满水分,也让很多大学为这些“体育特长生”头疼不已。

  清华大学在探索体教结合的发展道路方面走在了体制的前列,但他们拥有的很多高水平运动员依然在清华园里“三心二意”,前段时间地方队和清华跳水队进行的一场关于人才的激烈争夺战,反映出的则是“体教结合”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障碍——运动员的注册问题,大学不能组团参加国内各种综合性运动会,那些在高校里面训练的高手又无法摆脱专业运动队员身份的纠缠,在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体制矛盾越来越突出。


  爱问(iAsk.com)
  冉雄飞 相关网页约18,1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