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重庆商报:包装出效益 石俊模式启示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3:44 重庆商报

  N年前尹明善卖给越南第一辆摩托车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海外出口市场就是力帆的一座金矿;今天,当精明的瑞士人从腰包里掏出500万人民币带走力帆大个子石俊时,或许忙于汽车下线的尹明善还没有发现,其实力帆靠租卖球员也能赚大钱,当然核心的前提是必须“包装精美”。

  就好比一瓶普通的饮料或者是一件衣服印一个“麦当劳”、“耐克”价格就能翻好
几倍一样,石俊的身价翻了几个滚,就因为他是“国脚”。

  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品牌效应”。在日益重视“品牌”的今天,本应靠实力说话的足球也未能免俗。这几年力帆的国脚不可谓不多,最多的2003年一度出现六七人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壮观场面。但似乎没人发现,其实这些“国脚”完全可以转化成金钱的。以队中老将王安治、魏新为例。在他们三年前入选国家队之后,不少欧洲俱乐部就递来了橄榄枝,尤其是西甲的莱万特对魏新很感兴趣,当时力帆没有“卖人”挣钱的意识,所以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如今王安治身价不在,魏新年岁渐增,机会错过也不再来。

  尽管力帆不像实德那样拥有富庶的人才资源库,但力帆也不缺有特点有渠道走出去的球员。只不过这几年力帆对于自身球员的包装太不够,而且也缺乏主动向国字号球员输入的意识。直到今年年初,尹明善才利用自己与朱广沪的关系将石俊、王祥送到了国家队。镀了层金的石俊给力帆带来了实惠,其实力帆还有机会,以王祥的年纪以及鲜明的速度特点,一旦长时间经过“国脚”包装,在国外俱乐部不乏市场。

  力帆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公关”能力,尹明善和朱广沪的忘年交,对于很多力帆的“半成品”来说,绝对是再造的过程,“很多时候国家队是培养人,像当年的邵佳一、杨璞、徐云龙。”一位圈内人如是说。目前这支力帆队,除了王祥,像黄希扬、赵和靖这些年轻人也有实力跻身08奥运会的备战队伍,毕竟朱广沪还要兼任08奥运队主帅。只要力帆高层有这个心,俱乐部有这个意识,更新观念,多些努力的话,他们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石俊。

  在国内转会市场上,一名国字号球员的身价远远超过一名普通球员。“包装”一名球员就意味着可观的收益,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力帆没有理由不从石俊转会这一双赢事件中受到启发。首席记者 陈宇


  爱问(iAsk.com)石俊 相关网页约27,294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