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人民日报:CBA改革从尊重投资人起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4: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薛原

  去年1月5日,“篮球职业化研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会议室举行。那时,与会的俱乐部总经理们只看到印在一张A4纸上的“准入标准”,不过寥寥百字。老总们捏着这张纸说了半天,锐意改革的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觉得,“CBA还没有形成利益统一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立”。

  今年1月5日,“CBA篮球职业俱乐部高层峰会”在北京小汤山举行。14家俱乐部的投资人看着幻灯片,用了半个小时听完“CBA联赛俱乐部准入标准及评估细则”,准入方案开宗明义———“将于2005—2006赛季开始的中国男子篮球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它的前身是1995年开始举办的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

  时间正好过去一年,CBA已下决心重塑未来,虽然推出了“十年贡献奖”向过去的岁月致敬,但重新建造的这座中国篮球大厦,是铁定和以往大不一样的。

  先聚合力

  CBA篮球职业俱乐部高层峰会统一投资人理念———共同打造篮球产业,构建合作多赢投资平台

  小汤山峰会上,作风务实的李元伟开场白也不只是寒暄。

  “我要向在座各位提个问题,各位投资篮球俱乐部,目的是什么?”已经考察数个俱乐部,调研数月的李元伟自问自答:“有的是为了扩大企业影响;有的是为了完成政府委托;有的是为了能够得到优惠政策;有的是为了企业自身文化发展,满足职工需要;有的则是个人爱好。”

  “有没有人是作为投资来发展篮球俱乐部呢?”

  对于李元伟来说,他苦心主持筹划职业联赛“北极星计划”和“准入标准”,就是为了将投资人的目光聚拢到一起,完成CBA“从赞助到投资,从事业到产业”的过渡。要使CBA成为“可持续发展,有盈利的职业联赛”,确立投资目标是第一步。在峰会上,这一步得到了众家俱乐部的支持。李元伟说:“大家在共同打造篮球产业,构建一个合作多赢的投资平台,创造联赛品牌价值及总体收益方面,达成了共识。”

  从内容看,峰会有两部分。上午由各路专家讲课,主要是务虚。包括“把比赛包装好卖给球迷,把球迷包装好卖给赞助商”这样的概念。下午则是大家关注已久的下赛季商务推广模式和准入标准,内容实实在在。两部分的安排其实也颇具用心:先拓展思路,开阔眼界;再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李元伟还一再强调,目前的方案仍然是讨论稿,是拿出来和大家商量的。要到今年2月,才会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高举改革大旗的李元伟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其实非常谨慎,他说:“准入标准实际上是个政策导向。中国篮协对于今后推出涉及到各俱乐部切身利益的具体举措方面,将会慎之又慎,在尊重投资人意见的基础上,稳步深化改革进程。”

  再谋活力

  改革方向已经确立,准入标准有待探讨。联赛尚处“零部件”生产阶段,提高俱乐部经营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在明确投资方向之后,峰会还有两个目标———明确发展战略,探索经营模式。而这两个目标并非一天的会议所能解决。14家俱乐部从组织形式到运营模式各具特色,虽然众人都同意职业化联赛的发展方向,但具体到准入标准的44条硬性和软性指标,还是各有各的看法。

  先看第一条: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必须为企业法人,成立有限公司。身为军旅球队的八一,怎么过关。不过,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朱家志一点不慌:“八一队拿了这么多冠军,为国家队培养了那么多队员,这个准入制就不让我们参加联赛了?准入制还可以讨论,目标也是提高中国篮球水平。抓好训练和梯队建设,我们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再往细说,准入制要求俱乐部要将主场设在4000人以上座位的体育馆里,到2008年以后则必须达到6000个座位。可就拿上海来说,现在不到4000个座位的卢湾体育馆尚且坐不了1000人,还要找大馆,真是左右为难。

  合理分配球员资源,开放转会市场也是改革的重点。峰会上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各队保留5名球员,其余全部放到转会市场上供大家选择;另一个方案是保留8名。弱队保留5人好说,强队保留8人也许都觉得名额不够。这一方案还须考虑到俱乐部培养二线球员的积极性,各地方体育局参加全运会的班底,所以仍要权衡。

  按照准入方案,目前有16支备选球队,他们中的12支将进入下个赛季新的职业联赛,之后再逐步扩军。不少投资人认为,“裁军”似乎不必,俱乐部发展到今天都不容易,应当共同将CBA这块

蛋糕做大。此外,今年6月就要公布12支球队名单有些仓促。

  下赛季,中国篮协将收回所有场地广告的经营权。俱乐部则将重点放在发展球迷、服务球迷方面。这其中虽然有通盘的考虑,但在现阶段,怎样增强俱乐部的经营造血机能仍应该是重点。准入标准的政策导向中,鼓励俱乐部开拓市场,发展壮大是基本方向。在中国篮协的北极星计划中,从现在起到2008年,联赛尚处在“零部件”生产阶段,各家俱乐部就是零部件的加工厂。所以,如何保证俱乐部有足够能力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正是决定2009年开始的“组装阶段”成败的关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