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看中国女超联赛都比看德国队普林茨过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10:50 体坛周报 | |
在洛杉矶卡森的希尔顿酒店,送走中国女足的最后两人,曾民和潘丽娜。望着在楼道里游荡的德国和瑞典女足队员,突然之间,就想说句大实话:女足世界杯决赛,没有了中国队,哥们儿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其实像我这样的伪球迷多了去了,对于没有倾向性的比赛,尤其是女足比赛,绝对是提不起兴趣。 当年在学校,哪怕是班级队的相互比赛,全班男女生都能百分之二百地投入。但对于没有中国女足参加的世界杯四强赛,真是没那么高的欣赏水平,实在是难以做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伟大情操。对于中国女足也是一样,想让人民群众“胜也爱你,败也爱你”,关键还在你是怎么败的?像这次这般故步自封,保守胆怯的失败,其实也是对中国女足运动的摧残和破坏。 爱之深,痛之切。对于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勉强获得的成绩,回答就三个字:不满意!绝对不能总是用理解女足和体谅玫瑰来解释。你说中国女足困难,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更困难!你说女足的群众基础薄弱,但曲棍球的基础更薄弱!可是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夺得了世界冠军。 自从中国女足派来了男足的领队,感觉男足的一些坏毛病,也同时进入了中国女足。吃苦耐劳的作风少了,沽名钓誉的架势多了,质朴快乐的亲情少了,耍酷玩派的做作多了。女足兵败波特兰后,我曾经问一位老队员:“怎么九九年世界杯和悉尼奥运会的那种激情没有了?”人家回答也是:“确实找不到激情。”这叫什么事?看球的和写球的都有激情,踢球的没激情你还踢什么? 记得冯骥才先生,当年就想写个中国足球的电影文学剧本。他去问经历了两个黑色三分钟的高丰文教练:“输球后你有什么感觉”?高指导答:“没什么感觉。”那情景就像我们足球界的某些同志对待记者的提问是一样的表情。冯骥才先生极度失望:“你主教练都没有感觉,让我们写足球的人怎么找感觉?”这个段子是冯先生在天津“食为先”餐厅亲口告诉我的。后来,酷爱足球的冯骥才先生果然再没写过足球,只能写一些反映小脚老太太的《三寸金莲》和封建辫子的《神鞭》什么的。 你足球运动员踢球没有激情,你怎么能让球迷有激情。 所以,这美国是不能留下去了!德国和瑞典的世界杯决赛,让我根本提不起兴趣,我就是一伪球迷。因此咱换票,提前回国!回国后就得告诉马良行:“备战悉尼奥运会,对足球没有热情和激情的运动员就别用了,两耽误”。还要提醒马良行:“选拔参加悉尼奥运会的新版中国女足,千万别去求爷爷告奶奶,一定要选那些有强烈参赛欲望的运动员出战。”多少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领导做工作说:“祖国需要你,为国家再多打一年球吧”。往往这些为国家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队员,未必就能打出好成绩。不如把机会交给那些有强烈上场欲望,可能还缺乏经验的年轻队员。 Bye Bye了美国!Bye Bye了洛杉矶!看没有倾向性的女足世界杯比赛,还不如回国看中国女足超级联赛。看解放军队的曲飞飞带球,看上海队的孙睿突破,看河北队的张欧影奔袭,看北京队的任立萍过人,都比看德国队普林茨过瘾。 补记:凌晨1点,想想还是看了德国队和瑞典队决赛。果然不虚此看,两队充满着激情,打法开放,瑞典队的斯文森在德国禁区里面连晃四五个,让人看到了激情和创造的力量。对比一下,中国女足更要好好地想想了。 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