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再为中国足球鼓躁--国青战后之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18:31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
三战两负一平,两张红牌,小组垫底,万里之外的赫尔辛基给中国足坛带来的震动,远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如果,万一,沈家军再次“翻船”,十年职业联赛的成果是不是得重新“评估”?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里?中国足球该走什么样的路? 就事论事,国青队的失利与刘个人无关,刘春明是个什么样的教练,不在此谈论之列。但勿庸讳言,教练先天不足,是这次国青队失利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 对芬兰、哥伦比亚,据说我们都是“场面占优”,可以说是“虽败犹荣”。可我们为什么两战皆负呢?为什么不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呢?我们的“荣”在哪里?说没经验,那是自欺欺人的鬼话,同样是17岁的半大不小的毛头小屁孩子,又有谁有特别多的经验?只会边路传中,只会一味求快,领先后不会打球,缺少变化,不会变化,被对手板平后就发慌。本届国青队如此,历届国家更是如此,这已经是中国足球的“传家宝”了。可又有谁重视过、想到过要解决这个问题了?并且付诸了行动?没有。 我们以前总说小孩子的比赛总能赢,只是到了成年,“橘化为枳”,输球就成为中国足球的“必修课”。现在看来,这只是我们夜郎自大的无稽之谈,中国足球从小开始就落后与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落后的培训体制、竞争机制、教练机制无一不阻碍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当我们看着徐弘、成耀东、黎兵一个个堂而皇之坐在甲A、B主教练位子上,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时候,心都凉完了,中国足球就这样给落后、给愚味玩完了。哀莫大于心死,有什么,比中国足球这种无序的发展更令人绝望和悲哀啊? 洋人就能救中国足球吗?这是国青队失利后的普遍争论问题之一。有人说,国产教练不行,洋人也不行,比如施拉普纳,比如米卢,无一不是只给了国人极其短暂的快感,稍纵即逝,中国足球还得靠自己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实在是一种井底之见。施拉普纳也好,米卢也罢,只是极个别的例子,只是个性,并不代表所人的洋教练都不行、都不适合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做的,是从最小年龄段开始,尽可能多的引入高水平、又能为我所用的洋教练,从小抓起,灌输先进足球理念、足球思想,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足球,能与世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唯其如此,方是中国足球的出路。(久古2003/8/20)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