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现代 东方 西方--从四大洲看花样滑冰的风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15:13 今晚报 | ||
风格,这是一个花样滑冰选手吸引观众和裁判的“杀手锏”,也是他或她达到最高境界的巨大瓶颈,更是令中国花样滑冰界长期头疼的“认同”问题。许多年来,中国选手在难度上的成就已得到了国际公认,可艺术表现力总是“拖后腿”。除了我们的选手确实存在表现力方面的差距外,更多还是裁判与观众对“中国风格”的不认同造成的障碍。那么,风格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不同国家的选手、教练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正在北京举行的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给了我们了解的机会。 中国选手:“独特”正在形成中 如果说俄罗斯选手总体上“古典抒情”,美、加选手总体上“现代热情”的话,那么从总体而言,目前的中国选手还找不到统一的、鲜明的风格。即使单个来看,也只能说:风格正在形成中。 中国现役的三名男单选手,正逐渐形成花样滑冰界的一股全新势力。他们的高难度动作已经闻名天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构想“个人风格”的呢? 在三个人中,李运飞的身材相对纤细。他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他在本届四大洲锦标赛中的短节目音乐,使用了马友友演奏的“宋家王朝”,体现的就是这种“结合”。张民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这个身材力量最为“欧化”的小伙子声称,他比较喜欢自己现在这套自由滑,因为那表现了一个众人注目下的王子的骄傲。也许,张民的确有条件朝着“欧化”风格发展。 三个人中成绩最好的李成江,对于风格的看法相对独特。他说:“我一直在改变自己,因为我不是长线条的身材,不是那种非常芭蕾的感觉,所以我尝试更多适合我的东西。”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多编了一套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表演节目,加上不少喜剧的效果。不过,李成江还是承认,他的长处依然是表现“动感”,只是目前还不想限制自己,希望能通过多多尝试,最终找到真正属于个人的“风格”。 相比之下,中国双人滑选手的“风格”更加突出。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对自己三对弟子的风格,有过精辟的评价。他表示,世界冠军申雪/赵宏博是属于国际型的,就是能做到西方认可,也有东方特色,比如他们在世锦赛、奥运会上表演过的“图兰朵”、“木兰”都属于中西结合的“混血儿”。上届四大洲冠军庞清/佟健就完全“洋化”了,姚滨认为这两名选手的身体线条都比较修长,可以往“芭蕾”风格方面发展。至于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还属于探索阶段。 尽管中国选手在个人表演风格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是,总体而言,无论在表述上还是表演上,我们还是有些拘泥“概念”,像申雪/赵宏博那样飞扬洒脱、自然流畅、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太少、太少了! 国际观点:个性、观众、融会贯通 当我们放宽视界,我们会发现许多花样滑冰强国的优秀选手,几乎人人都有鲜明的风格。俄罗斯的两位顶尖男单选手——亚古丁和普鲁申科,一个是古典优雅,一个是幽默讨喜;美国的两位顶尖女单选手——休斯和关颖珊,一个是欢快流畅,一个是优美深情。他们的风格都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而参加四大洲比赛的不少外国选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外国选手对于风格的认识聚焦于“个性、观众、融会贯通”等方面。 本届四大洲冰舞冠军、加拿大选手伯恩就认为,风格来自个人的内心,最重要的是找到“你是谁”,你适合什么。她表示,自己和12年的搭档科拉兹尝试过许多不同的风格,才终于发现“自己是谁”。上届四大洲的男单冠军杰弗瑞·巴特也认为,自己的特点就是比较能吸引观众、带动气氛,然后将不同的风格结合起来。而获得男子单人滑冠军的日本名将本田武史的教练、加拿大人兰格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一言以蔽之,干脆认为爱徒的风格就是“表现个性”。 个性,诚哉此言!个性外向,风格则热情奔放;个性内向,风格则深情内敛,但这一切都需要“表演”,表演的方式即形成“风格”。中国选手中能够真正理解自己“个性”的有几人呢?能够真正明白如何展示个性的又有几人呢?恐怕不多,那么难以形成鲜明的“风格”就可以理解了。 在中国运动员基本素质难以“速成”的情况下,要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是需要教练的引导,二就是对各种表演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姚滨是中国花样滑冰教练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他亲手培养出双人滑的“梯队”。他告诉记者,中国双人滑现在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最优秀的教练都合作过,对他们都研究过,而且能达到吃透的地步,然后从中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博采众长的结果怎样呢?姚滨很自信地说:“说实话,以现在申雪/赵宏博这个级别,谁来编排都一样!任何东西到了高层次都是一致的,没有东西方的差别。走路都是向前,至于迈哪条腿就是自己的习惯了。” 无独有偶,姚滨的观点在他20多年前的对手那里,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认同。彼得·卡拉瑟斯是1984年奥运会双人滑亚军,1980年曾与姚滨在冬奥会上交手。这位干了12年记者工作的“老运动员”表示,虽然文化的差异是很难改变的,但中国已获得了非凡成就:陈露的跳跃、表现、艺术感,都显示出她是一个平衡发展的选手;申雪/赵宏博有激情、有力量、有速度;李成江也很出色——他们都是深入研究不同风格流派,融会贯通的“成果”。 卡拉瑟斯用一个比喻结束了他对“风格”的分析,他说:“就像中国菜,中国国内的每个地方都不同;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中国菜也不同;外国的中国菜和中国的中国菜还不同。可是,当它们结合起来之后,就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美食。” 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