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靠卖球员维持生计 “辽足模式”喜耶忧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07日10:15 解放日报 | ||
新赛季的辽宁足球俱乐部,已经把张玉宁、李尧等五名一线队员挂上了转会榜。联想到辽足当初输出当红的最佳射手曲圣卿,人们不禁要怀疑,辽足是不是已经习惯了靠卖球员来维持球队的正常运作?这样的生存方式是否健康? 出售球员属无奈 在波导战斗队驻扎的桂林洋训练基地里,张玉宁和李尧依旧在队里训练着。在他们看来,自从卖出曲圣卿,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辽宁足球俱乐部越来越依靠输出球员来维持生计,“就好像我们搬到北京打主场一样,都是被逼急了没办法的事情啊……” 一名来自辽宁的球迷曾向记者感叹,辽足俱乐部的老总当初接手球队时花的钱不多,如今队员成长起来,球队的资产总值肯定涨了不少,“要是有人肯买整个球队,俱乐部也会立刻卖出去,别说卖一两名球员了。” “发不出工资和奖金的时候,俱乐部会和我们打招呼,但时间一久,队员打比赛的积极性还是会打上折扣。”从辽宁来到申花队的曲圣卿谈起过去的日子时说,“谁让俱乐部没钱给队员发奖金,谁又让辽宁的青少年球员这么好呢?那时候我们开玩笑说,现在穷得只剩下人了,最后也真是这样。俱乐部只能把一些当打的球员卖出去,赚个好价钱,反正年轻队员也正好能顶上来,不至于太影响球队成绩。” 申花成了大买家 上海申花队似乎对辽宁球员情有独钟。从引进庞利、曲圣卿,到新赛季开始前一下子看上肖战波、张玉宁、李尧以及李金羽等多名辽宁籍球员,这绝对不是巧合。在申花主教练吴金贵看来,关键位置上一两名作风硬朗的辽宁队员,对于球队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如果肖战波能来到申花队,那他在后防线前面的屏障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而且,这种防守凶狠的队员,其风格会影响到其他球员!” 昨天在金鑫基地,记者遇到了第一个来申花、现在厦门踢球的辽宁球员庞利,“申花当初买我,就是希望北方球员给申花带去一些新鲜的东西,也是为了给下赛季买曲圣卿作个试验。那一年我情况不错,俱乐部后来就坚决买来了曲圣卿,甚至还要买李铁,只是最后价钱没谈拢。” 一旦枯竭怎么办 荷兰的阿贾克斯俱乐部依靠培养年轻队员、然后将他们高价卖给其他俱乐部来赚取巨额差价,同样拥有青少年球员资源优势的辽足俱乐部,是要成为中国的阿贾克斯吗? 看起来并非如此。作为青少年培养的典范,阿贾克斯俱乐部有发掘和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先进理念,那些高额的转会费,有很大一部分被用在了高水平球探的身上。所以,阿贾克斯的“球星生产线”是不会枯竭的。 辽足俱乐部抛售球员的做法,却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得到的高额转会费用,大部分是用在了工资奖金的发放和教练聘请等“短线”项目上,而对于青少年球员的培训和青少年教练的培养,辽足似乎还无暇顾及。 辽足俱乐部当年卖掉曲圣卿,结果冒出了一个王新欣,辽足和申花实现了双赢,很多人从心眼里感到高兴。但是,如果不愿意高投入地进行青少年培养的“再生产”,辽宁引以为豪的青少年球员这座富矿迟早会枯竭。一旦不再有年轻队员冒出来,他们还能去卖谁?(本报记者陈华海口1月6日电)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