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十七届韩日世界杯历经一个月的鏖战已曲终人散,它以现代足球特有的魅力和几许遗憾而载入世界杯的史册。回眸64场比赛,可谓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现将初步梳理出来的拙见记录在此,以期抛砖引玉。
四年一个轮回,世界杯是把尺子
转瞬之间又四年,世界各大洲足球发展的趋势令人耳目一新。众所周知,’98法国世界杯的32强中,只有20支队伍(占62.5%)获得了本届的入场券,另12支队伍(占37.5%)则名落孙山(其中有4个队曾进入16强),优胜劣汰就是如此严酷。在入围决赛的20支队伍当中,本届决赛中名次上升的有11个。上升幅度大的有韩国队、美国队、日本队、西班牙队和南非队;名次下降的有9个,其中下降幅度大的有法国队、克罗地亚队、尼日利亚队、阿根廷队和意大利队。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依上述事实类推,本届的32强谁将有资格参加2006德国世界杯,那就要看今后的努力了。综观本届参赛的12支新成员的表现,可以说强弱分明。塞内加尔队、土耳其队和爱尔兰等队的战绩有目共睹,令人叹为观止。4支首次参赛队也是良莠不齐,塞内加尔队一枝独秀;厄瓜多尔队3战1胜2负积3分,名列第24位,斯洛文尼亚队3战皆负,进(失)球为2∶7,名列第30位;惟有中国队进(失)球为0∶9,名列第31位,成为4支首次参赛队的副班长,其整体形象就可见一斑了。四年弹指一挥间,足球技战术风格及其竞技水平的演进值得重视。不言而喻,由于足球全球化步伐的加速,参加本届杯赛的“海外球员”恰好占了一半名额,有效地促进了各国足球(特别是足球发达地区)战术风格的融会贯通。传统的“拉丁派”、“欧洲派”或“欧洲拉丁派”等逐步地演进为“技术力量型”、“力量技术型”或称之为“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复合型”。笔者觉得这一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或重视,传统的模式该更新改造了。否则,差距会越拉越大,前景不容乐观。有鉴于此,笔者欲就近两届世界杯的相关资料作一比较,借以诠释上述观点。以’98法国世界杯64场比赛(攻防转换频率)为例:50次(±5)的有27场,占42%;60次(±5)的有19场,占29.6%;70次(±5)的有10场,占15.6%;80次(±5)的有8场,占13%;总共进(失)球为171个,平均每场2.67个。再看本届64场比赛数字:50次(±5)的有22场,占34%,比上届下降了8个百分点;60次(±5)的有24场,占37.5%,比上届上升了7.9个百分点;70次(±5)的有11场,占17.2%,比上届上升了1.6个百分点;80次(±5)的有7场,占11%比上届下降了2个百分点;进(失)球(含点球决胜负)为174个,平均每场2.72个。显而易见,从数字量化分析中就可见一斑了,那就是世界足球的大格局“江山依旧”,变化是在循序渐进中前行,微观上则有显著的进步,新兴力量的崛起推进了足球运动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就是总的发展趋势。
新兴力量崛起,形势喜人本届世界杯的亮点之一,就是一批新兴力量的突出表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土耳其队、塞内加尔队,东道主韩国队、日本队,美国队和厄瓜多尔队等。韩国队前5次参加世界杯决赛无胜绩的纪录被彻底刷新了,一举跻身于4强。所有这些,都令人信服地表明,世界足球的发展进入了“群雄争先”的大好局面,迫使那些传统的强队相形见绌了,挫折促使他们增强了危机感或紧迫感,知耻而后勇乃是好事一桩。积世界杯72年之纪录,惟有巴西队成为五星级将军。
中国足球的出路在何方?毋庸讳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少儿抓起”,这是伟人的谆谆教诲。笔者认为,人们密切地注意到国足回来后的初步总结信息(即肯定性的四个满意)。据悉,还将有进一步的总结,我们诚望官方能够认认真真地做好总结工作,不要重复以往“雷声大、雨点小”那种无关痛痒的总结。在强调总结的同时,策划未来发展可能更为重要。在此,笔者欲就足协拟于2004年推行的“中超”联赛这一课题浅谈几点拙见。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超”联赛的必备条件:( 1)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2)产权清晰,资本雄厚(俱乐部的所有者权益达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3)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4)建立规范的工作机构;( 5)拥有健全的球队体系(即:成年队、奥林匹克队、青年队、少年队、足球学校);( 6)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球员的食宿基地、训练基地要有4块以上草坪场地,其中一块要有简易灯光,俱乐部拥有或租用的比赛场地2万人以上座位的灯光球场);( 7)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即俱乐部年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 8)财务状况良好;( 9)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0)遵守中国足协章程;( 11)参加或退出超级联赛的申请程序。
其次,“中超”联赛的可行性如何?恕笔者坦诚地认为,这项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什么?方案中的几个硬件要求,依照现行的相关政策规定,国有企业经济办不到,民营企业也难以承受;俱乐部的所有者权益达5000万元以上,看起来数额不小,实际上仅可维持日常性开支而已(例如,聘请外教及3~4名外援就需一笔相当的财务开支),在这种条件下俱乐部还能有多少财力干其他必须干的事情呢?咱们从事经济工作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量力而行或量入为出。一言以蔽之,“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俱乐部的老总们只有望而却步了。
再者,从现实出发真抓实干。笔者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足球“大跃进”的方案不可取,还是两手抓吧。即:一手抓职业联赛,并逐年地实施扩军计划,当普及到适度规模和竞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时,届时将联赛制完善起来,坚持循序渐进和按足球发展规律办事就可以了。另一手抓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努力增加足球人口,在普及中求提高,把基础夯实好。为此,要优先解决师资质量问题,使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及业余训练的师资得到切实的保证,不可滥竽充数,不能误人子弟。在人才资源开发事业方面,国家以及地方财政必须有相应的投入,不能全靠个人自筹,否则,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就成了空中楼阁。总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足球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关于国家队主教练的问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随着米卢主帅的离任,50年来,国足主教练已经是第25任易人了(平均任期为两年),这种走马灯式的更换主教练的结果,乃是造成中国足球长期进步缓慢或徘徊不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不妨研究或借鉴德国的经验或做法,德国自1926年组建第一届国家队以来的77年间,先后仅有8任主教练(平均任期9年半),也许这正是德国人坚韧不拔性格的体现,也是德国足球长盛不衰的成功之道吧。在此,遥祝中国队四年后,在德国慕尼黑打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来。康积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