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文之前先说几句,我是咱们户外先锋营导师里的新面孔,也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可以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户外运动的安全方式的知识。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非常丰富的户外经验,在户外面对风险和损伤应该也不是一次两次,我尽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做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但户外运动损伤处理的内容实在太多,难免挂一漏万,欢迎大家一起来补充和讨论损伤的判断和应对方法,更欢迎大家分享和提出自己在过往户外生涯中遇到的具体事例来分析。
在每一次户外活动中都伴随着受伤的风险,了解一些损伤应对的处置方式,在发生情况时非常有用,甚至可以影响到生死。随着户外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参与这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所走的线路越来越多样,环境越来越复杂,户外运动发生危险和事故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户外运动的潜在事故危险很多,自然因素、装备因素甚至是自身因素都可能造成伤害,跌倒,出血,骨折,受伤,高原反应,中暑,失温,腹泻,蚊叮蛇咬,交通……对应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也相当复杂,光靠写这个怕是写不完,俺们这次就先从跟大家最密切的,户外运动由于意外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的方法来说说相应的处理方法。考虑到大家包括我在内都不是专业医护人员,因此这次的内容我们也以非专业人士能HOLD住的东西来说,一些需要通过课程和专业培训的技术,出于对大家负责的态度,我会略去或者在说明里提出其潜在风险。
一、首先我们来说说判断和处理损伤的原则
在户外运动中,最常见的是因为发生跌倒、滑落或飞石等意外情况而带来的人身伤害,野外环境中由于医疗设施不足,而且大家经常出门也没有队医随行(我强烈推荐每一次出行至少有队员上过急救课程哈同志们),因此发生伤害时的施救通常都是由非专业人员进行的。俺这次要给大家说的也就是在非专业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的判断和处理情况。
第一要素是别把自己当英雄也别把自己当妙手神医:现在网络上流传太多急救术,连环甲膜穿刺这样高危险性的手术也有人列出,但我想说的是:作为非专业人士,野外损伤急救处理的目的是处理而不是治疗,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尽量排除生命威胁,降低伤者伤情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尽快送医救治才是正道。一些不恰当的急救手法或风险过大的手术操作,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伤害,切记不可以随便使用。
我会在下面写出损伤现场评估的顺序和一些常见户外伤的应急简单处理方式,但对于一些需要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急救手法如溺水者的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正确包扎等则不会在这次的话题里详细说明,一来比较麻烦,二来这些东西如果只是似是而非的在网络上看看就实践很可能反而造成伤害。因此我强烈建议各位喜欢户外的同学去上一堂急救课程,现在红十字会有面向大众的初级急救员课程,内容或许不够丰富,但对于你建立正确的急救思维、学习一些简单创伤的处理手法大有裨益。
重复一次:损伤处理的目的是处理而不是治疗,尽快送医才是王道……
二、接下来让我们说说户外运动损伤的判断:
首先,头脑要清醒。意外情况发生时人通常会处于比较震惊的状态,保持冷静的头脑有助于对现场进行评估并进行正确的处理。评估现场和损伤判断的原则和顺序是:
1、保证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我们经常听到某处发生危险,其他人奋不顾身前往救援结果危险再度发生,施救者自己也受伤或身陷危机的事例。户外环境复杂,尤其是在由于遇到飞石、滑坡、洪流、雪崩等容易反复发生或带来新的潜在风险的情况而发生危险时,施救者更要冷静的评估现场情况,避免出现双重山难。在现场情况及器械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采取正确方式接近伤患并处理伤情。
2、判断现场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及时求救:
冷静判断环境避免后发风险后,如果有多人受伤,作为施救者应首先快速判断伤者的伤情,按先重后轻的顺序施加救援;如果只有一个人受伤,则首先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伤情,再处理小伤口。同时要记得及时呼叫120求救,清楚说明遇险的地点、受伤的人员情况、联系方式、可能的损伤因素等。
未受过培训的人在面对多人受伤时通常感到难以判断严重程度,这里有几个可以参考的因素:
意识:通过呼叫名字,交谈,探问伤者自身感受的方式,判断伤员神志是否清晰,对受伤昏迷的伤员,可以通过轻拍面部等方式,试验是否能唤醒;这个可以最先做,神志是否清楚是很容易通过一两句话判断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先大喊,再小喊,最后情话——这意思是发生事故后先大声向在场人询问状况,对回应不及时或不回应的人再单独询问,对伤势已影响到发音的人再仔细观察交流;
生命体征:伤员脉搏、心跳、呼吸是否正常,有些伤员比较胖会难以判断脉搏,遇到这种情况,可通过听他的呼吸声及观察胸动来判断呼吸状况。如果伤员的心跳及呼吸都停止,要考虑施行心肺复苏术。在户外我们通常不会携带血压计等物品,因此这一步的初步判断非常重要。
目视观察伤者全身状况:在做进一步的处理前,观察伤者全身的状况,判断他伤病的原因、受伤的部位、受伤及疼痛的程度,确认有没有外伤、出血及骨折,并且仔细观察伤处的情况。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伤者的脸和嘴皮的皮肤颜色来辅助判断伤情。还要注意的是观察伤者是否有恶心或者呕吐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伤员意识清醒,可以向他询问自身感受,对已丧失神志或比较迷糊的伤员,则要仔细的进行观察。
一般而言,对伤情的施救顺序是:A、保证或恢复呼吸和心跳正常;B、止血;C、保护伤口;D、固定骨折的地方;E、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伤者是否有脊椎损伤?
这个判断在户外运动损伤中非常重要,户外运动中经常会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伤者如果背部撞上石头等硬物,会有比较大的风险损伤脊椎。在施救时如果轻率移动脊椎受创的伤员,轻则瘫痪,重则危及生命。脊椎损伤探察的方法很多,这里给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首先让伤员试着自主移动手脚,判断是否有严重伤害造成的瘫痪,如果手脚可以移动,就可以缓慢翻动伤员到侧卧位——这个过程需要有人保护头部,同时翻动伤员的肩部和胯部避免脊柱扭转,因此如果你只有一个人最好是放弃吧——然后用两根手指从脖子后面向下逐节探压脊柱,让伤员注意有无痛感,如果有痛感则很有可能脊椎受损,就要考虑使用担架转运伤员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些人比较顽强,按到疼痛也不说,因此在探压的过程中,最好密切关注伤员的表情,发现面部有吃痛的表情的时候要及时查问。
要记住出现脊椎受伤的伤员绝对不可以起来,绝对不可以啊同志们。如果需要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担架,要记得最重要的是平衡和足够坚固,多件冲锋衣拉起来套上,可以迅速做成一个轻便的担架,但不能只依靠冲锋衣,最好再垫上防潮垫之类物品增加硬度。移动脊椎受伤的伤员时需要多人协助,把伤员平抬或者同步滚动(避免脊柱扭转)到担架上。如果伤员颈椎受伤,自己就别搬了,在头部两侧垫上软东西避免运动然后等救援吧。
一个题外话:我们遇到过好几次非常危险的情况,都是队员在徒步过程中向后跌倒而背后正好撞上尖锐的石头或台阶,但都没有受到脊椎伤害——因为有背包保护,当然背包里的东西要受一些损失。相对于徒步,在攀岩中我反而会比较担心在冲坠时因为绳索旋转而撞到背部,冲坠的力度通常大过跌倒,需要多加注意。
4、伤者姿势
在没有脊椎损伤的情况下,尽量让伤者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采取仰卧的姿势,并且让伤者头偏向一侧,以保证呼吸畅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开伤者的领扣、围巾等物品,保持气道畅通,如果伤者昏迷,采用头部略为后仰的姿势以避免舌头堵塞气管。
三、户外运动常见损伤的简单处理:
做完以上的步骤之后,一般也对现场情况和伤员受伤的情况有了一个简略而清楚的判断,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做相应的处理,为医疗救治争取时间。现在有些急救资料把病情病因分得非常细,虽然很有价值,但在实际施救中非专业人员通常难以判断一些潜在的情况,只能通过观察到的伤情表象采取一些简单措施,因此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对一些明显的损伤情况的处理,而非对其内在因素的治疗。
按照中国登山协会《2013中国大陆山难报告书》的数据,2013年户外山难致死的原因按数量排序,分别如下:坠落重伤死亡16人, 溺亡15 人, 猝死5人,其他疾病(心脏、胃穿孔等)致死3人,失温2人,死因描述不清2人,雷击1人。在户外运动中,最容易出现的损伤包括以下情况:出血、挫伤及扭伤、骨折、异物插入、蛇虫咬伤、中暑、失温。接下来我们就针对每一种情况的表象做简要的处理方法的说明(由于溺水的人工呼吸需要比较多的专业指导和现场训练,在这里就不说了,建议通过培训班学习):
出血: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出血,跌倒,外力撞击,利物切割、坠落等等。出血有明显而好判断的外出血症状,需要清理创口并止血。如果伤者没有外出血,但在受伤时可能被重物撞击或挤压身体,则要小心内出血——不过内出血在户外环境一般不好判断也不好处理。
外出血处理方式:
人体持续失血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生出血应及时止血。止血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持续压迫出血区而控制出血,尽量达到停止出血或为救援争取时间的目的。具体可以这么做:
伤口清创的简单方法:
出血伤口首先要进行创口清理,祛除掉进入伤口的脏物,避免感染。对于小伤口,用清水清洗至没有污物即可,对于较大的伤口,则尽量使用棉签或者消毒棉球沾上酒精清洗伤口,伤口比较脏的情况下要多换几次棉签,直到伤口洗净。
压迫止血:
流血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来压迫止血。通常我会用急救包中带有的纱布叠两三叠后放在伤口上,再隔着纱布按压到流血停止。如果没有纱布,干净的手帕、头巾、衣服都是可以使用的。对于小伤口来说,这样已经足够。如果伤口较大或环境中灰尘较多不适合敞开伤口,我会使用纱布或者棉质敷料(干净的手绢、头巾、衣服等,急救包中带有专门的敷料更好)盖在伤口上后用绷带或者三角巾包扎。
包扎时需要注意力度,过松的包扎起不到止血作用,包扎过紧则会造成远端组织缺氧坏死。在实际环境中,如去年的乐行成都站活动的急救演习中,有队员包扎过度导致扮演伤员的童鞋根本无法行动,也出现过包扎过松导致整个包扎物松落的情况。因此在包扎后,应检查是否对出血有停止作用(观察包扎物被血浸染的情况),同时检查伤口远心端的动脉搏动。理论上讲,如果动脉出血,用手指找到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在邻近骨头上压迫止血也可以起到止血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没经过培训的童鞋们经常手忙脚乱找不到压迫点,反而浪费了止血时间,因此并不推荐。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伤员撞到头部出血,通常在伴生的脑震荡之外,还要考虑到颅脑内出血的危险。脑震荡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但在任何时候撞到头部,接下来的数周内都应该严密观察情况,如果有头疼恶心呕吐的情况,别耽搁,赶紧去医院。
还需要指出的是,外伤急救包扎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包扎法,如果全部写出来够单开好多次话题的了,建议大家参加相应的培训班学习。
止血带捆扎止血:
对于较严重的肢体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扎在出血肢体的近心端。通常来说,如果是手或腕部出血,止血带应该扎在上臂,而脚掌或者小腿出血时,则要考虑贴近大腿腹股沟部位。止血带可以就地采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叠成5厘米宽的布带制作,肢体上可以垫上其他衣服等布块,然后缠绕拉紧止血带,也可以用一根木棒插进止血带转动拧紧。拧紧的程度以出血停止,远端动脉不搏动为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包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笔醒目的写下来,由于止血带长时间包扎(1小时以上)会造成组织坏死,因此可视情况每30分到1小时放松一次,放松时间不超过3-5分钟,并在放松时候对伤口采用压迫止血法减少出血。
注意的是,绝对不可以用藤条、铁丝之类细硬的东西捆扎躯体,也不能贪图方便用登山的绳索来捆扎,都会损伤神经和皮下组织,切记啊……
其实我对止血带这东西的使用比较犹豫,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采用这个,非专业人员由于紧张等因素,经常捆扎过紧,或者忘记按时松开,反而导致肢体坏死。还有对躯干出血捆扎过紧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哎,户外还是注意安全防范第一。
挫伤和扭伤:
户外行路崎岖不平,如果走路姿势不注意,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而一些户外运动中由于受力姿势不对,突然撞击等,也容易造成挫伤或肌肉拉伤。
挫伤的处理:
理论上挫伤需要立即冷敷,实际上在户外活动中通常无法取得冰袋。俺常使用的方式是利用山溪的冰凉溪水浸湿毛巾冷敷受伤部位,不严重的挫伤通常冷敷就够了,如果情况严重,就要及时下山治疗。
扭伤的处理:
处理扭伤要注意的是与骨折分开,通常扭伤会造成关节处的肿胀或疼痛,但骨折及脱臼也可能发生在这个区域,如果无法判断,最好全部以骨折来处理。
户外运动中常见踝关节扭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停止继续前进进行处理。通常我们使用冷毛巾(有条件时候,可以用塑料袋+压紧的雪块制作冰袋)冷敷伤处,并且尽量把伤足抬高,促使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并消肿。冷敷后需要使用三角巾或者其他可以捆扎的柔软布料将脚包裹起来,防止关节活动——攀岩的同学们有时会扭伤手指关节,比较快速的处理方法是把伤指和相邻指头并拢,用胶布把他们和一块厚纸或者片状硬物一起固定起来防止关节运动,别说你攀岩不带胶布啊……
有些猛驴在踝关节扭伤之后会选择略加处理便咬牙负疼前行,精神可嘉,不过我还是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多使用手杖或树棍,减轻伤足的压力。如果你没有接受过训练,最好也不要猛力揉搓按摩伤足,在我的经验里,一般这么做的人结果都是肿胀更甚。
骨折:
跌倒,飞石,滑落,撞击……有很多因素会造成骨折。判断骨折的方式可以通过轻压肢体,骨折处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相比起来关节扭伤的疼痛简直不止一提。严重的骨折会导致肢体扭曲成不自然的角度,而如果是肋骨骨折,除了压痛外,每一次呼吸都会造成难忍的痛苦。这些都可以判断为骨折。前面也提过,如果无法判断是扭伤还是骨折,也一概作为骨折处理,避免因为判断失误处理不够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骨折分为两种,闭合性骨折(无创口)和开放性骨折,无论哪一种,在户外都绝对不要妄想自行复位。
闭合性骨折的处理:
骨折后的野外处理主要是固定伤肢。固定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木棒,树枝,登山杖节杆等都可以使用,首先用布带等垫在伤处,再用绳索、衣物等捆扎固定夹板。夹板的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最大限度的避免骨折部位活动引起错位。如果是前臂骨折,为降低活动风险,通常还会使用三角巾将伤臂固定悬挂在脖子上,具体的包扎方式此处不赘述。对于肋骨骨折的同学,如果没有其他严重状况(比如气胸),可以用布带缠绕胸部来减轻呼吸疼痛——别缠太紧,影响呼吸的。如果跌倒时撞到胸部不但引起骨折还造成了气胸,我的建议是尽快送医或由培训的人来做胸腔穿刺排气,绝对不建议自己做穿刺排气,太危险。还是那句话,咱们不是神医。
Tips:没有合适的木棒时候,手边的一切硬杆或者卷起来有比较高强度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充当简易夹板,需要注意的是帐篷杆尤其是玻璃钢帐篷杆的强度有限,借用我一个朋友(@铁马小黑 )的经验,在用帐篷杆作为固定材料时可以再使用防潮垫等夹心缠绕来增加固定强度。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伤口都挺吓人,白森森的骨头在伤口里触目惊心。这时候需要做的一是清洗创口,然后用清洁敷料填塞创口止血,并且严密包扎好创口避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骨折通常出血较多,需要使用止血带,千万记得止血带的使用禁忌。
多嘴一句,开放性骨折绝对应该使用清洁敷料,事实上只要有创口都应该采用,所以带一个急救包很重要。
异物插入:
小的异物插入,如小刺,估计大家都经常遇到,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用镊子挑出来或者暂时不理会。我们这里只说比较严重的异物插入,如跌倒时被树枝插入身体等情况。
处理方式:
异物插入的处理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不要拔。当然也不要再继续往里塞……
拔除异物通常会导致严重出血,如果是躯干或头部的异物插入,强行拔除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伤者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保持异物插入,必要时加以固定防止晃动,及时就医求救。如果异物是过长的树枝之类,搬运或行动不便,可以小心的切短异物。
蛇虫咬伤
夏季蛇虫出没,户外运动行走山野,总不免与这些家伙亲密接触。避免蛇虫咬伤的方式是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要涂上驱虫药,在草丛或灌木丛中行进时,用登山杖扫打前方草丛惊走蛇类,以及不要去主动招惹——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队员,有蜘蛛被风吹落到他手上,他非常好奇的用手指轻按逗弄了一下,然后蜘蛛毫不客气的就是一口……
处理方式:
如果是被一般昆虫咬伤或蛰伤,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敷上消炎药。
如果被蜘蛛或蛇咬伤,在无法判断毒性的情况下(蛇类判断毒性的方式主要是查看牙印是否有独立的一对伤口,但有时候伤口会比较模糊),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扎上布带等阻止毒液扩散,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注意扎带应该每隔15分钟左右便松开1-2分钟。千万不要听信传言用口吸毒!!!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如果自己口腔内有伤口或牙龈脆弱,很容易导致自己也中毒。
由于蜘蛛和蛇类品种众多,毒性各异,在被咬伤时候,如果能及时捕捉或击毙凶手带去给医生看,可以极大的提高自己获救的几率——最不济,你也亲手给自己报了仇……
中暑:
中暑其实不能算是运动损伤,但是夏季来到,为大家的安全考虑,还是可以说几句。为预防中暑,夏季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透气快干的衣物,保证体热散发,同时多喝水以避免脱水。如果已经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要赶紧到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岩石阴影里(注意蛇虫和落石)休息,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脱去病人衣服,用冷水之类擦拭身体降低体温,补充一些含盐分的饮料。
失温:
选在夏季还提失温有点不合时宜哈……但是难得有这个机会还是要说一下,主要是解释几个误区。去年冬天的时候看大家讨论失温讨论得很热烈,提出的处理方式基本也是正确的:给患者加温。俺在这里主要想提请大家注意两个容易忽略的地方:1、给失温患者加温的时候,最好用装热水的水瓶之类裹在衣服里放在腋下、颈动脉、腹股沟处,千万不要给病人靠近热源烤火或者揉搓四肢——四肢的末端血管受热后把冰凉的血液泵回心脏,容易造成心跳骤停。2、失温患者的心跳非常缓慢,一定要长时间(2分钟以上)注意判断,误认为心跳停止而草率施行复苏,也可以适得其反。
四、急救包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不同品牌和配置的急救包出售,但我更习惯于在购买的标准配置的急救包之外,再根据每次活动的不同性质、时间、强度、人数和个人需求添加一些物品。通常在轻度户外活动中,建议大家携带这些东西,具体的数量则可以根据人数和时间搭配:
弹性绷带,无菌纱布,胶布,三角巾,脱脂棉花,蝴蝶胶布或创可贴,针线包,手术刀片,酒精湿巾,镊子,碘酒棉球,抗生素,以及根据个人和团队需求的感冒药、肠胃药、蚊虫药及个人病症需要的药物等,随身再带一把瑞士军dao来满足切割和剪刀的需求。
关于户外运动损伤的判定与处理咱们就说这么多,拉拉杂杂讲了不少,遗漏的很多,还有更多东西都无法谈到,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其实户外急救是一项看起来简单却又非常复杂的技术,入门容易,正确熟练使用难。一切损伤的处理都是一种应急手段,最主要的还是要在装备、人员、目的地了解、技能上做好准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安全不出事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祝大家在户外运动中安全开心!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