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是用脚步亲吻大地 用思考拥抱世界

http://sports.sina.com.cn  2014年05月16日09:13  新浪户外微博 收藏本文  
美景不是新西兰毅行的特色,而是整个新西兰的特色。北岛有 壮丽的中土世界风光,而且连蛇类毒虫都没有。  美景不是新西兰毅行的特色,而是整个新西兰的特色。北岛有壮丽的中土世界风光,没有蛇类和毒虫。
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走到怀卡托河,这是新西兰最长河流。 我们留影处距离Huka瀑布很近。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走到怀卡托河,这是新西兰最长河流。 我们留影处距离Huka瀑布很近。

  作者:蔡英元

    五、自由与克制

  每个一百公里,都是用脚步亲吻大地,用思考拥抱世界的过程。

  我们跑得不快,但一样可以不停步,我们不够睿智,但一样可以享受思绪飞翔的自由。特别是毅行赛事,速度不是第一位的,你快不过最慢的队友。那么在这漫漫的征程上,有许多时间可以遐思,可以交流,可以从壮丽的自然中不断汲取营养,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美。

  随着年纪渐长,我越来越侧重于欣赏精神世界的美好。外貌是天赐的和逐渐衰老的,而精神世界却是不断内生长和自我建设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再完美鲜活的肉体也可以和金钱画上等号,就像许多人为了金钱去出卖自己一样。虽然物质是精神的载体,每个人离开一定的货币都难以生存,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底线。这个底线衡量的是贪婪。

  贪婪是主要的心魔,我们抗拒这种心魔,正如我们都不喜欢赤裸裸的、或者以伪善做情感包装的他人的贪得无厌。生活中的贪得无厌者恰如无恶不作的盗贼,只不过他用的是欺骗而不是恫吓,用的是巧取而非豪夺,用的是糖衣炮弹而非明晃晃的刀剑。贪婪对内指向自私,对外指向伤害。贪性如同一把刻刀,原本周正的面庞在这把刻刀的毁坏下,也会鼠目斜眉般越来越猥琐。

  贪婪的背面是自我克制。跑步是修炼自我克制力的完美方式。我们用双腿奔走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不为金不为银,一步一步踏实完成,凭的只是热爱自然,有的只是一颗毅行到达终点的雄心。这来自于我日常对跑者的观察和判断,他们自我克制力较强,是目前社会中稀缺的道德水准较高的一个群体。

  真正的自由,不是恣意横行,我行我素,而首先是思考的自由,和自我克制的自由。在物质贫乏、诱惑更少、信仰更多的中国古代,尚且强调克己复礼,为什么到了现代,克制这种美德有时还会遭致诟病?如果说自由这个词,被幼稚的少年拿来伸张个人权利,还可以一笑了之。那么它被贪婪者拿来为自己张目,不仅可笑,还反应出一种道德上的退步。

  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前提的。自由,是学习的自由,思考的自由,和自我克制的自由。当然,也是奔跑的自由。

  新西兰毅行出发后,湖畔的野径上,也曾被四人一队的跑者超过,他们提醒“Runners on your right”,我们侧身避让,他们致谢。如此遵守跑者礼仪,彼此都有了自由。

  其实,徒步在这样松软的野径上,看着淘波如画,嗅着原始森林的气息,我也一直有奔跑起来的冲动,但是我没有。因为这是毅行,是团队赛事,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再是孤岛。

  同样是一百公里,如果说一个人比赛是享受独处、深思和反省内心,那么毅行百公里,就是享受相互关照、充分交流和欣赏同伴的美德。一百公里,不舍昼夜,28个小时,12万6023步(宜准智能表计数),并肩携手在一起,我们都是好基友。这是毅行造就的美好和兼爱。我也曾听闻部分内地队伍初到香港参加毅行赛事,中途闹掰不欢而赛的事例。我想,那是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看的太重,把别人视为附庸的缘故。其实,毅行的团队和所有的团队一样,个体是需要有一定牺牲精神的,否则团队无存。

  我参加的每一个毅行赛事,都全队完赛,法国、新西兰和香港,成绩也恰好是27、28和29个小时。我是幸运的,这是集体成绩,也是每个队友都做出牺牲的完美结果。团队中,只希望别人作出牺牲来迁就自己,是不可能的;毅行时,到终点的每一步都需要靠自己咬牙坚持,才能全队完赛。

  我的三名队友,虫子,是国内最早一批毅行者。晏懿,去年第一次参加港百就获得铜奖。刘航,冬天滑雪摔伤,半年来缺乏训练。正因为此,刘航是这次毅行,最慢的队友。最慢的,是压力最大的,也是最能咬牙的。而两名户外摄影师队友,阿苏和杨帆,也很强悍,陪我们走了近70公里,这还是手持摄像机的状态。

  关于刘航,有三个小花絮,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刘航在快到终点前,精疲力竭,双腿打软,跪倒在赛道上。其实,这个时刻,是我最佩服他的时刻,因为每个补给站,他都可以选择退赛。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步;二是,在黑漆漆的、只能用头灯照出河谷悬崖路上,虽然百米之下的激流声隆隆,只有刘航的歌声回荡在河谷里,甚至压过了隆隆的水声。他唱的是“要死就死在你手里”。来来回回,就这么一句。三是,虽然刘航到终点时近乎力竭,几乎连徒步都困难,但在迎接我们的珊珊等朋友的携手相握之下,居然跑步百米冲线,而且跑得很快,这是一种喜大普奔,也说明我们的体力极限超过我们自己的想象。

  与自己的极限触手可及,但是坚持不堕落,这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探索和高尚的咬牙坚持。我欣赏,这样的美德。

  这样的美德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延续至今,是户外运动让我距离它更近。

刘航在检查站做脚部处理。他的腿上有伤,所以缠满绷带和胶布。 这次赛事,他是最吃力和最能坚持的队友。  刘航在图中检查站做脚部处理。他的腿上有伤,所以缠满绷带和胶布。 这次赛事,他是最吃力和最能坚持的队友。
到了天快黑时,需要戴上头灯。我们的经验是用头巾或止 汗带裹住脑袋,以免汗水沿着头灯淹坏皮肤。  到了天快黑时,需要戴上头灯。我们的经验是用头巾或止 汗带裹住脑袋,以免汗水沿着头灯淹坏皮肤。
cp6,合影。此时我的队友晏懿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与自己的极限 触手可及,但是坚持不堕落,这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探索。  cp6,合影。此时我的队友晏懿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与自己的极限 触手可及,但是坚持不堕落,这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探索。
快到终点了,一队10来岁的孩子正在练习皮划艇,这样的体育 教育,是不是很让人羡慕?快到终点了,一队10来岁的孩子正在练习皮划艇,这样的体育 教育,是不是很让人羡慕?

  六、独有之美

  新西兰北岛的毅行百公里,用它独有的特色回报我们:

  第一,跨栏。由于沿途要穿越一个接一个的牧场,而每个牧场之间都会有铁丝栅栏围挡,以防牛羊溜达进入别人家的领地。组织方在栅栏处设有木质的“梯凳”,方便参赛者翻越。翻越围栏或打开牧场的门时,呆萌的牛羊和马匹看似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不以为意。而我们则要小心翼翼关上牧场的门,以防它们逃离;

  第二,防晒。由于空气颗粒物少,不仅能见度非常棒,这澄澈的空气让阳光如水银泻地,而且据说南半球臭氧层也有空洞,所以必须预防强烈的紫外线。我们还是准备不足,防晒霜带得不够。终点前的10公里,火辣辣的阳光让我们无处可躲,晏懿和我把头巾罩在头上,就像个鸡蛋大码,走了2公里。而虫子赛后摘下墨镜,活脱脱一个大熊猫;

  第三,食物。虽然技术说明会上说,全程没有食品补给,但在cp6和cp7之间的半程补给站上,我们居然吃到了现场炸就的薯条,撒上盐,这可能是我几年来最难以忘怀的一顿薯条大餐,就在新西兰凌晨3点的森林里。当然,同样难忘的,还有在cp5吃到的美味三明治,张维特制的,大快朵颐,我一气吃了四个,后来还直后悔没在包里揣上一两个;

  第四,按摩。在cp5整整休息了2个小时之久,我闲着没事,就去医疗站按摩。为我按摩的是一位毛利血统的大汉,他是远道由奥克兰而来志愿服务的,目测体重至少超过两百斤,手劲也非常大。我不知道这种马杀鸡是不是毛利人独有的手法,反正与我之前做过的大不相同。做完以后,我左脚脚后跟出现内出血,应该是毛细血管破裂,当天夜里疼痛难忍;

  第五,大妈。这次毅行有263只队伍参赛,我们途中所在可能有半数都是由4名女选手组成,部分是两男两女等混合队伍,像宜准智行者队伍这样的四名男性组成的和尚队,很少遇见(可能强队都跑在前面了)。许多超越我们的大妈队伍,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她们身材普遍健硕,但是徒步能力很强,这可能是新西兰户外环境好,女权主义氛围浓厚,女性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缘故;

淘波湖周边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沿途还能看到输油管道一样 的地热输送管,世界上第一座地热发电厂就在淘波。  淘波湖周边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沿途还能看到输油管道一样 的地热输送管,世界上第一座地热发电厂就在淘波。

  第六,地热。前面说过,整个淘波湖地区如同一个火山口,周边的喷发式温泉和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赛道上走着走着,就能远远看到白艳袅绕,原本还以为是工厂的排放,走近了在看到,原来是温泉喷发的水蒸气。温泉喷发时的高温是危险的,赛道边的标牌上提醒我们危险勿入。而沿途还能看到输油管道一样的地热输送管,世界上第一座地热发电厂就在淘波。

  美景不是新西兰毅行的特色,而是整个新西兰的特色。虽然由于北岛就像中国更偏南的区域,距离赤道相对近些,不像我前年去过的南岛,由于大陆板块冲击挤压,高海拔山峦连绵,而且不到3000米就能看到雪线。但是北岛一样有壮丽的中土世界风光,一样是连蛇类毒虫都未曾出现的纯美之地,一样是徒步、越野跑、山地车和其它户外运动的天堂。

  我们穿行在乡间小道的时候,不时看见装备专业的山地车骑友,还曾几度看到成年人带着孩子越野跑,让我好不羡慕。难怪新西兰是一大批优秀铁三选手的故乡,这里的空气、地形和环境太适合户外运动。相较起来,毅行赛事在新西兰不算极限运动,因为人人皆户外,徒步只算入门。途中的行者们,也很少像欧洲的毅行者,身着高端的户外鞋服、背包。大部分穿戴的,是诸如加德满都这样本土品牌的鞋服和当地的骆驼水袋包。不少人手持森林中随手捡拾的木杖行走,颇有甘道夫的范儿。现在回想起来,新西兰毅行者,可能代表了这个国度的户外消费风尚,淳朴、务实、不求奢华,但是户外普及度非常高。

  完赛后,我们退了在Motel定的大套间,去到新西兰旅游局招待的淘波胡Hilton。我把这次赛事用到的X-bionic压缩衣、袜子和头巾什么的一股脑泡到浴缸中,把洁白的浴缸瞬间变成垃圾桶。洗完装备后,我擦了很久,不能给自己和国家抹黑。这就是毅行百公里,虽然新西兰毅行是纯美之地上的百公里,但一样风尘仆仆,每一步都会留下脚步和大地亲吻的记忆。

  说到X-bionic,还有件糗事——我们全队都把bionic的压缩长裤穿反了。其实我在cp5摸黑穿上长裤的时候(白天由于怕热,穿的短裤),由于在玛驰小车里赤身换衣,没有看清裤腰内侧的men front字样,只是凭经验匆匆套上长裤。出发后一看,大家都笑我把裤子穿反了,并戏谑说我可能是新西兰毅行赛事中唯一一个倒着走完全程的人。我忍住立马脱下再换一面的念头,就这么“反着”从5号晚上9点走到6日凌晨5点(6日正好赶上新西兰调整冬令时,手机网络授时自动调慢一小时,为凌晨4点)。走到漆黑的森林里,依着参天巨木,把长裤换了一面。因为天就要亮了,我可不想冲线时翻穿裤子成为笑柄。没想到@新浪户外 的微博发布了冲线照片后,有装备专业人士指出,我们几个人的长裤全穿翻了。也就是说,我本来穿的是正的。只是在同伴的调侃下,连我自己也以为自己反了。这个可笑的插曲,其实也是从众心理的典型案例。大部分个体由于都生怕和别人不一样,而往往失去对真理的判断力。

  说完上面的题外话,我还想对有意参加毅行者的朋友提些建议:如果是新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妨把第一站毅行赛事放在新西兰,旅游和毅行兼而得之。因为新西兰毅行赛道难度不大,整体为软化路面,参加毅行本身也会成为一次最深入的体验式旅游。至于补给,必须找当地朋友支持,或者由家人组成后援团,租一辆房车会更方便。虽然新西兰是右舵驾驶,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全神贯注会很快适应。

最后的一个检录站,设在一处橄榄球场边上。我们检录和简单 休整,开拔奔赴终点。最后的一个检录站,设在一处橄榄球场边上。我们检录和简单休整,开拔奔赴终点。
终点拱门合影,我们都晒黑了。感谢我的队友,更要感谢为我们 披星戴月送补给的女雷锋姗姗。终点拱门合影,我们都晒黑了。感谢我的队友,更要感谢为我们披星戴月运送补给和热情拥抱的女雷锋姗姗。
这张图上明显看出,刘航和虫子被太阳镜覆盖的脸部更白皙, 是晒伤像大熊猫的结果。这张图上明显看出,刘航和虫子被太阳镜覆盖的脸部更白皙, 有些晒伤,像大熊猫。
终点合影,这是嘚瑟的时间。从我的感受看,新西兰毅行者赛事 终点仪式感不强,最强的是香港,乐施会邀请每个完赛 队登台领取证书。  终点合影,这是嘚瑟的时间。从我的感受看,新西兰毅行者赛事终点仪式感不算强。最强的是香港,乐施会邀请每个完赛队伍登台领取证书。

  结语

  每次毅行,于我而言,都是检视自己内心和学习他人美德的过程。

  上学的时候,我肤浅接触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常鹦鹉学舌用这个理论来剖析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毅行者?

  这不单纯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我们也不是为了通过毅行来寻求友情和爱,社交属性只是毅行的衍生物。我们每个人确实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可是毅行并不能证明什么,28小时走100公里,这是有锻炼习惯的成年人咬咬牙,基本都能完成的事儿。

  毅行是为了自我实现吗?似乎有些沾边,但又有些空洞和以偏概全。就我自己来说,毅行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探究和深刻体验,完成它,会让我满足和快乐。

  也如我的队友苏子灵所言,毅行,是一件积德的事。我赞同。有意去多做好事,这样的态度指向幸福。

  毅行百公里,就如同人生百年,假如把每一天浓缩成每一步,每一步都值得体验。

我们手持完赛奖牌合影。263支参赛队伍中,四人集体完赛的大约 占70%。我们的表现,没有替国人丢脸。  我们手持完赛奖牌合影。263支参赛队伍中,四人集体完赛的大约 占70%。我们的表现,没有替国人丢脸。
完赛后的第二天,我们终于跳入刺骨寒冷的淘波胡, 湖水非常清澈,可以直饮。从前往后依次为阿苏、宴懿、 刘航、蔡英元。  完赛后的第二天,我们终于跳入刺骨寒冷的淘波胡, 湖水非常清澈,可以直饮。从前往后依次为阿苏、宴懿、 刘航、蔡英元。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