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公羊队接到求助,安徽牯牛降一女驴友下山过程中失踪,身边没有通信设备,也没有任何自救装备。
公羊队在第一时间紧急集合6名队员从杭州出发。8个多小时后,他们和黄山山岳救援队一起救出了女驴友。两支救援队的队员高兴地说,这是长三角城市救灾协作伙伴圈的胜利!
没通信装备的女驴友山上走失
前天晚上7点06分,公羊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支由18名上海驴友组成的
登山队,在安徽牯牛降游玩,于前天下午下山时,有6名队员走失,分别是5名装备齐全的男驴友和1名身上只有一只睡袋的女驴友,姓姜。
5名男驴友最后一次和队里联系是在前天下午5点,而姜女士因为没有携带通信工具,已经失联好几个小时。
前晚7点半,确定了由徐音、干才鸿、漆海涛、张晓峰、周航和方旭六名队员组成第一梯队。
队员们立即领取救援装备,包括强光灯、GPS设备、对讲机、无线电中继站、水和食物等。
前晚9点,第一梯队的一辆应急救援车,从杭州紧急赶往安徽。在行驶至安徽的路上,徐音一直和登山队的赵领队保持联系,了解驴友的最新情况。
晚上11点35分,应急救援车刚开过浙江、安徽界25分钟,队员们得到消息,5名装备齐全的男驴友已经下山,而姜女士仍没有音讯。此时,公羊队二级梯队启动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发。
两地救援队齐心救出女驴友
昨天凌晨2点20分,公羊队到达安徽祁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历溪管理站。
经验丰富的公羊队立即架设好无线电中继站,提供通信保障。此外,公羊队也了解到,之前已有两拨队伍上山救援,一拨为当地向导,另一拨为当地的黄山山岳救援队,可是上山人员都没有携带GPS定位设备。
昨天凌晨3点,公羊队队员找来当地王向导,由王向导带路,开始上山搜救。其间,公羊队队员们一直与其他参与搜救的人员保持联系。
凌晨3点38分,好消息传来了,黄山山岳救援队的队员找到了姜女士,她体力透支,但健康状况良好,当地向导背着她开始下山。
凌晨4点40分左右,公羊队队员与黄山山岳救援队的队员们在双溪口会合。找到一块开阔的地方,腾出空间给姜女士休息,还将准备好的水和食物拿给姜女士、其他救援人员和向导。
“小姜被困在山上10多个小时了,肯定饿着了。”徐音说。
姜女士穿着一身粉色冲锋衣,右手紧握着一个蓝色手电筒,左手拿着公羊队刚刚递过来的蛋黄派,一直对队员们表示感谢。
据姜女士说,当她和大部队走散后,她拿出了身上唯一的装备——睡袋和防潮垫,就近在南天门瀑布下找个地方睡下了,救援队找到她时,她才刚醒。
之后,他们护送姜女士下山,到昨天早晨6点左右,救援队们一夜没睡,又各自踏上回程的路。
计划建长三角社会资源备灾库
昨天中午,记者联系上徐音时,他刚回到杭州,他说:“这是长三角城市救灾协作伙伴圈互通信息、联合救援的良好开端。”
他提到的“长三角城市救灾协作伙伴圈”,诞生于这个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城市内涝应急救灾会议上,伙伴圈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20多支救援队伍,来自杭州的有公羊队、滴水公益和萧山义工联盟应急救援队等。
协作会制定了明年台风、水域、山地、雪灾等联合救灾演练,共同启动了长三角社会资源备灾库,组织能力建设培训和机构星级认证机制等等,希望借此打造民间公益救灾区域协作新模式。
提起建立伙伴圈,公羊队队长徐立军说:“我们20多支救援队,每支队伍发展的方向和程度都不一样,有的擅长山地救援,有的擅长洪涝救灾,建立起伙伴圈不仅可以互帮互助,了解区域内的地形特点,提高救援效率,还能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有效应对一些地质、气象灾害。”
不仅如此,徐立军说,几次救灾下来,他认识到大社会救灾的力量是巨大的,民间企业是救灾的重要载体。同时,他也领悟到在重大灾害来临前,建立预案的重要性。
“余姚水灾刚开始时,断电了好几天,当时我们出发前就应该联系好企业,好带上企业提供的几百台发电机,在每个楼道使用。”徐立军说,也是这个反思让他想到牵头建立一个社会资源备灾库。
“只要是救灾需要的物资都可以在备灾库里,比如发电机、蜡烛等等,”徐立军说,“可先联系好爱心企业平时准备好的物资,一旦发生灾害就可以立即通过我们的伙伴圈把物资送去灾区。”
目前,社会资源备灾库的物资需求表,徐立军和伙伴们还在根据历年的灾害研究和完善。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