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日前,贵州荔波漳江景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从11月3日起,景区撤销垃圾桶,给游客人手发一免费清洁袋。把垃圾"随身带走"。"淘汰垃圾桶,垃圾跟人走"。据景区负责人介绍,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漳江景区,垃圾桶的设立多少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目前打造无垃圾景区的工作仍处于尝试阶段,今后也会针对乱丢垃圾、在景区内吸烟等行为制定相关处罚办法。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旅游景区是否也有垃圾问题的困扰?又有哪些处理垃圾的高招呢?素有"零垃圾国度"之称的日本景区里很少能看见垃圾桶。《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说,日本的景区里,游人处理垃圾时存在一些小技巧、小习惯。
黄学清:在日本的街道上很难找到垃圾筒,除了饮料的自动售货机旁边会有专门丢弃饮料罐的垃圾筒以外,想要丢掉一张糖纸都不容易,所以很多日本人自己随身携带装垃圾的袋子,先把垃圾装到袋子里带回家或者是到了车站扔进车站的分类垃圾箱中。很多便利店外面也放着分类垃圾箱,在观光地也是不容易找到垃圾筒的,大多数人还是采取自带垃圾袋把垃圾带走的做法。在日本随意扔垃圾是很受鄙视的,而且他们从幼儿园起就接受了如何扔垃圾的环保教育。所以当众随地扔垃圾的现象非常少,但是难免有些麻烦不自觉的人,比如每年有3千万人到访的富士山。在登山道路两侧几乎见不到被丢弃的垃圾,这主要靠游客的自觉、工作人员和义工的努力。而在远离主要登山路的地方还是会发现被偷偷丢下的垃圾,甚至是故意用来非法丢弃的大型垃圾比如轮胎、电器等。
和日本相似,韩国的很多景点、街道,垃圾桶也是难得一见,环境的整洁,靠的是大家的自觉。而在美国,"零垃圾"运动曾经横扫美国,并且风声水起。期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首当其冲。中国留学生尹莎在"零垃圾"运动兴起的时候就去过一次黄石公园。
尹莎:诺大的黄石公园里垃圾筒不多,我的美国同伴背包中专门自备有(防熊)容器,所有的食物、产生的垃圾以及空运工具它都放到里面。据黄石公园的管理人员就说一次性的纸杯和白色塑料简易的餐具一向就是让他们非常头疼的那些垃圾,不过在几年前的零垃圾运动当中,美国黄石国家工作进行了一点改造,园内在一个生物组织的帮助下,把那些户外的垃圾以及设计的新的原料,他们用一种玉米加工成的塑料,这样一来只要稍稍加热这些新的材料纸杯或者是刀叉都会被立刻的被分解掉,不会像从前一样长久地留在草丛里或者是飘到了池塘上,也算是追根溯源的办法,在美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应用。
看样子,美国的方法主要是革新垃圾原料技术,寻找一种新材料,用来替代塑料制品。这样一来,需要填埋的垃圾就会降低到一个很小的数量。在欧洲,人们与垃圾桶的接触频率依然很高。居住在法国的万凌虹女士观察,法国乃至欧洲的垃圾桶都堪称简易,旅游景点的垃圾桶分布存在室内户外之分。
万凌虹:有一些博物馆内室是没有垃圾筒的,而且它在博物馆内室禁止你吃东西的,你可以在进去之前,就可以把你的垃圾给清掉了。但是如果是在一些户外,比如说在一些森林里或者是公园里都会有垃圾筒,而且有很多垃圾筒实际上是非常简易的,就是一个支架上面有一个圆环环,透明的塑料袋直接往上面一套那就是一个垃圾筒了。
提到塑料袋,据了解,如果是在南非等地的非洲旅游景区中,垃圾桶的塑料袋相当厚实,为的是鼓励重复使用。而在欧美,这类垃圾需要集中焚烧,因而垃圾袋的材质相对更薄。
万凌虹:一般就是说外面的垃圾是属于普通垃圾,普通垃圾都会经过焚烧进行处理,它的垃圾袋一般会比家里面的垃圾袋稍微厚一点。
不论是"淘汰垃圾桶"还是"垃圾跟人走",终其结果,都是垃圾最终该去哪里,如何处理等问题。简单的"垃圾"两个字,背后却涉及庞大的产业,更是考验着人们的素质和智慧。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