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一个人饿极了,那滋味是相当难受的,手上哪怕是有两元钱也会去买个包子或馒头充一下饥。然而现实中有这么一个“驴友”装扮的青年,自述“饿得实在不行了”,当好心的市民纷纷解囊,你五元他十元,70分钟26个好心人累计给他381元钱后,他仍然没有去吃饭的意思,他到底是真饿还是假饿?
读者:
十天前在兴工街给过他20元钱
昨日15时30分,读者周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有一装扮成“驴友”的青年男子,在青泥洼桥久光百货门前乞讨,在此之前,也就10天前在兴工街看到过这位乞讨的男子,当时看他的行装挺专业的,又是背包又是登山杖的,觉得这是一个有志青年,一时遇到困难,应该给予帮助,便掏出20元钱给他,当时给钱的还不止他一个人,“驴友”还对问他的人说,第二天就离开大连。周先生想,在人困难时给人一点帮助心里觉得值。但令他没想到昨天他去大商新玛特附近,在久光百货门前又遇到了这个“驴友”,其乞讨的理由和上次一样,又是:“实在太饿了……”他一下明白了,原来这是个专业乞讨者,其骗术也实在太高明了。
保安:
他隔三差五来这里,有半个月了
接到周先生的报料后,记者15时50分来到现场,只见在久光百货门前的台阶处坐着一个看上去有20多岁的“驴友”装扮的青年男子,身背专业旅行袋,袋子一侧装有一个架子挂着水壶,地上放有一张大连市导游图,图上写有:“实在太饿了,求几块钱买饭吃及路费”。为防风把“招牌”刮走,“驴友”还把登山杖和一把小型铁锨压在上面。“驴友”的表情也是劳累和痛苦状,不时唉声叹气,看上去着实让人同情,不少路人见了,纷纷解囊来资助他。
16时15分,来了两名保安对“驴友”说:“你怎么又来了,别坐在台阶上。”只见他背起旅行袋离开台阶,向前走了五六米靠近路边栅栏,重新坐下,把“招牌”重新摆上。记者上前向保安了解情况,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这个男子隔三差五来这里乞讨,至少有半个月了,他还在兴工街要过,在市内几个繁华商业区来回串,这钱来得多快呀。
目击:70分钟26人共给他381元
记者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既能观察又方便拍照,还不被“驴友”发现。那些出于“同情”真心捐助“驴友”的有青年,也有老人,一对情侣已经走过了,就听女子对男朋友说:“这人挺专业的,怎么落到这个地步,你给他俩钱吃饭吧。”男朋友便返回给了“驴友”20元钱。还有一位白发苍苍地老人,从包里掏了一元硬币,颤巍巍地放在“驴友”的手上,老人虽然没有讲话,但表情透露出对晚辈的关爱和同情,“驴友”看了看老人,也就心安理得地要了老人的钱。还有一位老人一手拎着书包,一手领着小女孩,老人从包中找着五元钱递到男子手上,这一幕对小女孩来说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那就是要同情弱者,殊不知,这钱却给了不劳而获的人。从15时50分到17时,在70分钟时间共有26名好心人总计给了驴友381元钱。
拆穿:“驴友”毫不在乎
在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每当收到好心人的钱后,“驴友”便把钱卷起,很自然地放在两脚之间的一个小包里,或者借挠痒痒或整理衣服很自然地装在身上不同的兜内,所以尽管收了不少钱,但他手中始终不见钱。
17时,记者走到“驴友”身边,于是便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记者:你是哪里人,为何如此装扮?
“驴友”:我从四川来,徒步旅行。
记者:准备去哪里,为何在此乞讨?
“驴友”:计划去哈尔滨,身上没钱了。
记者:你不是饿得实在不行了吗,我在旁边已经观察了你一段时间了,你已经要了近400元钱为何还不去吃饭,你是真饿还是假饿?
“驴友”:等晚上再吃。
记者:有多人证实你在连以此理由乞讨已有半个月了,钱也要了不少,为何还不走?年纪轻轻的,不去用双手劳动却用此方式不劳而获,你心里坦然吗?
对此,他看了看记者再也不回答了,随后记者起身,当面把相机对准他拍照,他毫不在乎……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