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挑战队员意志

http://sports.sina.com.cn  2013年03月13日17:12  新浪户外微博
白雪皑皑的松树营造了童话般的世界。白雪皑皑的松树营造了童话般的世界。
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露天睡在雪地上。露天睡在雪地上。

  穿越全程330公里,起点位于挪威海岸Signaldalen,终点位于瑞典Lapland山区的Jukkasjarvi村庄,至今仍罕有人类踏足,景色壮观。

  第一天:挪威海岸Signaldalen启程,穿越极地冻土地

  北极狐极地穿越从挪威北部海岸Signaldalen启程。从这里驾驭雪橇犬,缓慢上升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丘陵,然后横跨瑞典和挪威南北边界交汇处的纳维亚山脉,接近瑞典、挪威和芬兰交界处Treriksroset,之后继续前往永久冻土带Tavvavuoma。

  第一天的地貌特点是典型的极地冻土冰原,积雪可达几米厚,气候变化无常,时有暴风雪。出发点出发不久,先穿过一片冰雪覆盖的森林,白雪皑皑的松树营造了童话般的世界。出了森林之后缺少了参照物,眼前变成了天地一色,戴上雪镜后分不出哪是地面,哪是天,人仿佛漂浮在一片银灰色的海洋当中。出发的时候气候还很温和,当队伍行进到真正的极地冰原时,开始风雪交加。队员们套上厚厚的Fjällräven双层保暖羽绒服,带上雪镜,这样的装扮几乎辨别不出谁是谁。

  这一天的行程,队员们在雪橇上行进了整整8个多小时,到达营地已经是晚上9点。大家都很疲惫,很想立刻吃点东西,钻到帐篷当中休息。可是,队员们需要先完成一个重要的工作:喂好自己的狗狗,让他们有充沛的体力迎接明天的行程。北极狐极地穿越全程动用了180多条极地雪橇犬,每个队员一人一橇六犬。在穿越全程,每一位队员都要负责照顾好自己的狗狗,因为它们是顺利完成穿越的保障,这是铁的纪律。

  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需要有人把狗狗们从雪橇上解下来,拴在营地周围;有人负责烧水;有人负责将冻硬的狗粮(是一种粗粗的肉肠)用斧头剁开,一块一块地投入到煮沸的开水中;需要有人负责将煮好的食物一份一份地乘到食盆当中喂给狗狗吃。狗狗们吃上了,大家才开始准备自己的食物,自己吃的是一种欧洲户外人常吃的压缩食品,是一种浇进去开水后放置几分钟就成了一袋子有菜有饭的混合糊糊,它的外貌和味道像极了狗粮,但营养和热量极其丰富。外国同伴们吃的津津有味,对于胃口已经被中国大餐惯坏的中国队员来说,这样的东西真是难以下咽,但为了体力的恢复,不得不捏着鼻子吃下去。

  在钻进帐篷睡觉之前,还需要给每只狗狗穿上专用的狗棉夹克,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保持温暖。

  在启程之前,本次活动的总领队Johan(同时是瑞典北极狐产品开发专家)已经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有关雪地露营的培训。他要求无论扎营时候天气状况如何,帐篷一定要使用双杆,并且所有防风绳的加固件都要深深地埋在雪下,最后还需要用雪块将帐篷四周压实。当时队员们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等真正在极地冰原上露营,才知道Johan所传授的真是金玉良言。第一天雪地露营,疲惫加上经验不足,防潮垫下面的雪地在刚才搭帐篷时被踩的坑坑洼洼,躺上去硌的四肢百骸无一不疼。人是躺着的,但总是觉得仿佛还是站在雪橇上,颠颠簸簸,四周是白茫茫一片....。。半夜,貌似起了暴风雪,大风刮的帐篷呼呼作响,帐篷被风的力量扯来扯去,似乎遥遥欲坠,风声擦着耳朵呼啸而过。这时候才庆幸自己按照领队的要求做了,否则帐篷扎的哪怕有一点点不牢固,后果都不堪设想。

  狗狗们的小营地就在我们帐篷的四周,它们听到风声似乎兴奋起来,开始了一浪接着一浪向狼一般的嗥叫。极地的第一夜,睡的极不安稳。

  第二天一早起来钻出帐篷,发现帐篷几乎被一晚的风雪完全覆盖了……

  Tavvavuoma是欧洲境内最大的北极冻土地带之一。永冻土形成了广泛的穹形构造,称为沼泽地的穹形冻土带,这是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整个行程中最能体现北极地貌的一部分。在这里,天气晴朗的时候能见度可达50公里——但若适逢恶劣天气,风雪肆虐,你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威与无穷的力量。

  今天的路况和第一天近似,有了第一天站在雪橇上8小时的实战经验,今天操控雪橇变得更加自如。这天是雪地露营的第二天,从下午开始,天空逐渐晴朗起来。向导兴奋地告诉我们,今晚如果运气好的话,大家也许可以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北极光,这让我们十分期待。今天的路程很顺利(从雪橇上摔下来的概率明显减少了),到达营地是下午4点钟左右,营地选在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就建在一个冰封的大湖上!湖面上看不到冰,湖水的冰层上面覆盖了1-2米深的积雪,看上去和陆地完全一样。只有当走到湖心打水井时,才意识到下面流动的是温度达到冰点的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融合、与大地融合、与伙伴融合、与宠物融合!你不用考虑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因为早上起来大家都一样!

  在这里的地面上行走,雪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这么说吧:踩着雪靴走在雪地上,雪一般会陷到小腿深,走的虽然费力些,但人还是安全的;如果不使用雪靴,一脚踩下去雪一般会陷到齐胸深,而且一旦陷进去,只能像游泳一样的“游”出来,或者让队友帮忙把你拉出来。因为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着力的点,那个样子着实狼狈得可以。

  打着早早钻进帐篷的如意算盘,没多久就被领队JOHAN的集合口令给打消了:继续培训的内容,今天培训的是如何在帐篷中睡的更有“效率”。虽然以前自己也有过多次露营经验,但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帐篷里睡觉也有门道可讲,也有技巧可循。Johan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自己坐在地上,开始一件一件脱衣服,脱下来的衣服按里外顺序整齐地摆在身体两侧,然后套上睡袋。北极狐的极地睡袋有一个不错的功能:两侧拉链都可以拉开,且开口位置设计的恰到好处,这样当你在帐篷里面整理物品时,完全可以把睡袋当件马甲来穿,既不会冻到,又灵活方便。Johan的培训的要领有如下几点:

  冬季露营,鞋子尽量放在内帐。如果放在外帐,外面的潮气和寒气会令鞋子内衬的湿冷加重,当第二天起来穿的时候会很不舒服。

  尽一切可能保持袜子的干爽。脱下来放在通风的地方,或更换一双。

  冬季露营,睡觉时头上建议带一顶小羊毛帽,否则夜晚的寒气容易引起头痛。

  衣物按顺序一件一件放在睡袋两侧,如果是双人帐,尽量放在自己那一侧,以防物品在中间滚动挪位不方便第二天起来找到。

  小件物品或者放在帐篷的储物袋当中,或者放在衣物口袋当中。

  羽绒服要充分利用,可以裹在睡袋外面加强保暖,也可以铺在防潮垫上让垫子更舒服,也可以用来当枕头。

  基本原则是:物品摆放合理有秩序,井井有条。想办法让自己睡的更舒服些,第二天起床时就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浪费宝贵的欣赏朝阳的时间。

  有了Johan的培训,这一晚的露营才真正成为了一次享受。扎帐篷时,中间留出一块平整的雪地,一直站在外围操作,帐篷底部始终保持平整,这样防潮垫铺上去就是一块平整的地面。将羽绒服铺在腰部下面,抓绒用来垫高枕头,躺上去软软的暖暖的很舒服。

  夜晚,大家已经钻进帐篷,正打算入眠,这时候听到帐篷外面有人在喊:快看极光!拉开帐篷门一看,有几个队员已经穿着“睡袋马甲”迫不及待地跳出了帐外。天空的一角,出现了几缕绿色的光,懒懒地垂下来,还缓缓地飘动着。真的是极光!这是本次北极狐极地穿越队员们第一次看到北极光,真的是太幸运了!

  第三天:沿 Tornetrask湖驶向终点Jukkasjarv

  Tavvavuoma过后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峦柔和的线条融化在苍穹之中。北极狐极地穿越的第三天,我们将横穿冰封的Tornetrask湖。Tornetrask湖长度约70公里,宽度约15-20公里,是瑞典境内的第六大湖。 Tornetrask湖也是Tornealven河的源头。

  第三天的挑战是山丘起伏不定的路面。从第三天开始,海拔逐渐下降,气温开始回升,地面出现了一层冰层,雪橇拉起来更省力,但更容易倾倒。山丘路面上上下下起伏不定,急弯非常多。这样的路面,如果没有前两天驾驶雪橇的经验垫底,真的很难顺利通过。狗狗们跑急弯是根本不知道减速,反而更兴奋的冲过去,如果不用刹车,雪橇会翻滚个180度的跟头。于是,今天的路变成一场雪橇驾驶考试,神经始终保持紧张状态,随时注意前方路面的情况,软刹、硬刹、调整重心,身体随时跟着雪橇的倾斜角度调整着。尤其是快到营地时有一个小瀑布形成的急弯陡坡,还没有反应过来雪橇就直冲下去。这时候基本什么刹车都不管用了,只能尽量保持平衡,很多队员都在这翻车了。

  当天到达营地的时间更早,下午2点钟左右,营地还是在一个冰封的大湖之上,正窃喜终于有时间休闲一下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帐篷给搭起来了。刚把帐篷搭好,Johan又把大家叫到了一起。他端坐在雪橇上,说:今天,我将带大家体验真正的野外生存。今晚,我们的队员只允许携带个人衣物和睡袋,不允许睡帐篷。并且,我们需要学习利用野外材料生火,不可以使用炉具。经过今晚,你们将想念你们的帐篷。大家一听立刻傻眼:露天睡在零下30-40多度的极地夜晚上?不会冻成冰棍么?刮风怎么办?下雪怎么办?野外生火?难道就像原始人一样?

  接下来,Johan详细培训了野外生存技巧:首先,是如何找到一处庇护所,这个庇护所要尽量选在背风的地方,比较理想的地方是有树木包围的一小块平整的空地。然后,用手里的雪铲,自己动手建一个防风雪墙,这就是你们今晚要睡觉的地方了。

  接下来,是如何野外生火。队员们要利用手里的工具,小刀等,寻找干枯已经死去的树干(不允许破坏生长树木),树干上面能找到一种干燥的、黑色的絮状纤维,这种东西用来引火最好。然后,需要寻找一些干树皮,用小刀将树皮表面潮湿的表皮刮掉,露出里面黑灰色的树皮纤维,这部分遇到火星非常容易燃烧。还要找一些大小不一的干树枝,和几段较粗的树干。粗的树干铺在雪地上,做成一个承火台,在粗的树干平台上面,再堆放一些细一些的树枝。可以搭成“人”字形,或“井”字形,关键是要保证树枝之间有空气流通,这样才能利于火焰的燃烧。

  培训结束,大家心里有些底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我和队友拿起雪铲、刀子、锯子,走进树林当中开始为露营做准备。我负责找合适的庇护所,队友负责拆帐篷(Johan刚说了,今天不许睡帐篷)。庇护所找到后,用雪铲在地面做了一个标记,于是和拆帐篷回来的队友一起琢磨建防风墙的事。这时候问题出现了:我们选的庇护所只有一侧有几棵树,可晚上的风会从哪个方向来呢?谁知道呢?外一漏掉了一侧晚上风偏偏从这个方向刮怎么办?干脆建一个围墙!中国人民伟大的创意和劳动精神这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们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用长锯锯雪块来砌墙,远比用雪铲一铲一铲地铲雪来的有效率和省力的多。于是,两个小时后,一个用雪砖砌成的外观极像中国万里长城的“雪城楼”出现了。几个外国记者很快发现了这一重大新闻,竞相采访,说我们建了一个非常棒“chinawall”,而且有房有厅有厨房有厕所。

  其他国家队友也创意无限:德国队友用垂下来的树枝建了一个有屋顶的雪窝,希腊队友用防潮罩建了一个屋顶。但有屋顶的同学们第二天就会后悔,因为Johan让大家露天睡在雪地上的真正良苦用心在于:晚上可以躺在睡袋里看铺满天空的北极光。

  今天的极光出现的较晚,凌晨1点钟左右。躺在温暖的睡袋当中正昏昏欲睡,忽然发现天空起了变化,满天飘浮不定若深若浅的光游走着,变幻着,使劲睁大眼睛看,真的是极光!没有了帐篷的遮挡,极光就这样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占满了整个天空。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看北极光了。

  露天睡在雪地上远没有想象的冷,零下30度的北极狐极地保暖睡袋非常暖和。将睡袋帽子戴妥帖后,只有眼睛露在外面,后半夜,睫毛上感到丝丝的凉气,用手一摸,原来是雪花。

  第四天:经过冰雪覆盖的森林,抵达穿越终点Jukkasjarvi

  越过Tornetrask,将进入冰雪覆盖的桦树林。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第四天的行程将追溯人类冰河时代的源头,途径桦树林、松树林,接近我们目的地Lapland山区的Jukkasjarvi村庄。

  第四天的路面虽颠簸,但比第三天而言已经算平坦多了。下午时分,所有队员都顺利地抵达了终点。4天北极狐极地穿越圆满结束,真正验证了那句话:只要具备了必要的户外知识,和正确的装备,普通人也可以完成北极300多公里的穿越。至少连向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柴禾妞儿都能顺利完成,绝对是一个奇迹了。

  在终点,很多队员激动地哭了。芬兰队员Marti说,真的舍不得和这些陪伴了自己一路的狗狗们告别,他回到家乡后,可能考虑去做一个雪橇向导。瑞典队员美女Beatrice,通过这次活动深深爱上了户外运动和Fjällräven这个品牌,后来加入瑞典北极狐公司,成为市场部的一名员工。而参加这次极地穿越的很多队员,后来又加入到瑞典北极狐公司8月份举办的另一项户外活动当中:110公里负重穿越拉普兰山区的北极狐经典穿越(Fjällräven Classic)。

  TIPS

  Fjällräven Polar 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全程地处北极圈以北,是瑞典高端户外品牌Fjällräven举办的一项冬季极地探险活动。极地地区气候变化无常,风雪肆虐,对装备的要求非常之高。2012年是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第一届活动,队员选自全球10几个国家,这些队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专业的户外人士,来自各行各业,有旅馆老板、广告创意师、大学生等等,在参加极地穿越之前,甚至没有一个人有过雪地露营经验。“只要具备必要的户外知识,配备正确的装备, 普通人也能完成这300多公里极地穿越的挑战”,这是瑞典北极狐公司所倡导的理念。

户外装备关于户外装备。

  关于装备

  北极地区气候恶劣且变化无常,对装备的要求非常的高。有几样东西是最最重要的,可以说是保命的。

  Fjällräven Polar Parka极地羽绒服

  Johan讲过户外着装的分层原则,羽绒服作为最外层的加强层提供终极防护,对于极地穿越而言,是最重要的装备之一。本次队员们配备的是Fjällräven Polar Parka,双层羽绒填充工艺的极地羽绒服,双层羽绒填充一方面加大了充绒量提高保暖性,另一方面该技术使得羽绒服充绒后表面平整,没有任何衍缝,避免了衍缝处导致的局部充绒量减少及保暖性降低,羽绒服表层面料采用瑞典北极狐超强耐磨G1000面料补强,抗风性能进一步提高,并且也不怕坐在雪地上时潮气向上侵袭。这款羽绒服的填充物采用的是900蓬松度的高品质白鹅绒,羽绒服附一个网眼袋,这么厚的羽绒服压缩后可以收缩到直径20厘米左右的一个球,携带非常方便,且超轻。

  Fjällräven Eco Tour冲锋衣裤

  加强层里面的一层是外层服装。外层服装需具备一定的防寒保暖防风能力,并且“抗造”,也就是说耐磨耐折腾,另外,透气性能也非常重要。外层服装是最长时间需要穿着的服装,如果服装不透气,在极地严寒下,身体形成的汗水潮气无法有效散发出去的话,将对队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本次队员们定制的Eco Tour冲锋衣裤采用瑞典北极狐屡获大奖的环保面料Eco Shell制造,在第一天的穿越当中就体会到了其优越性能:在起暴风雪后的两个小时内,该冲锋衣起到了出色的防风保暖和透气性能,大部分队员在2个小时之后才套上极地羽绒服。并且,连续几天在雪地当中摸爬滚打,该冲锋衣的耐磨和抗造性能也让人印象深刻。

  Hanwag Fjall极地穿越靴

  鞋子是与服装同等重要的装备。北极狐极地穿越全程300多公里,大部分时间队员们要站立在雪橇上长达七八个小时,需要鞋子具备极佳的保暖性能。使用软刹车和硬刹车时,对鞋子的耐磨损性能考验非常大,很多时候当路况复杂时,甚至需要使用鞋底作为刹车来增大摩擦力,所以,这双鞋必须非常强悍。本次穿越活动中Hanwag Fjall 极地穿越靴完美地经受了考验,表现非常出色。Primus万用炉具在极地条件下无法使用一般的气炉和气罐,必须使用专业的油气混合万用炉,炉子的燃烧效率也很重要,在极地环境下用尽量短的时间、尽量少的燃料烧开一锅水,对于队员来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Primus这个作为伴随首次登顶珠峰、首次抵达北极点的的人类探险者的炉具品牌,用在本次极地穿越活动当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