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库里沙漠探访后记:莫让天堂成焦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10月29日17:11  新浪户外微博

  新浪户外10月28日北京讯(蔡英元) 从银河璀璨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回京后许久,我还对那里仿佛近在咫尺的星河念念不忘。当然,同样难以忘怀的还有一路队友的关照和诸多的壮美景观。回想着天堂般的景致,我为自己的笔力不逮感到庆幸。因为再美的天堂,也架不住人山人海。这里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支撑不了纷至沓来的脚步,更支撑不了矿产和商业开发。现实就是如此,人人都贪念人间天堂,倘若真的都去了,天堂也会变成焦土。

  从理性环保的角度看,像阿尔金山保护区这种地方,若只是为了一饱眼福,不去也罢。可惜我们总是被感性的力量驱使着,凭着一点点私心和一点点好奇,总希望到人迹罕至处一饱眼福。虽然我过了钻牛角尖的阶段,但还是对此略感自责。我对阿尔金山和库木库里都无所贡献,收获的却良多。我在微博上说,这里能够让人审视自己的微不足道和沽名钓誉的可笑,这是我站在广袤沙丘上的内心独白。或许,也是受了祁曼塔格乡书记曹江涛的启发,他说,在乡里工作了四年,最主要的收获是,对“进步”想得少了。我在这里兜兜转转一周多,也不由受了一周多云淡天高的熏染。

  这片自然保护区面积逾5.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伊甸园,而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禁区”。保护区里有30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野牦牛9000至1万头,藏野驴2万到3万头,藏羚羊3万到5万只,在湿地旁,还经常可见大片的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群。而这片广袤自然世界里的工作人员和牧民,不过区区60多人。由于珍稀的野生动物群落,在库木库里沙漠及其周边比比皆是,让我们从乍一初见的兴奋和惊喜,逐渐变得“麻木”和淡定。

  最后几天,当看到一群野驴执着从车头前跑过,我的第一反应不是举起相机一阵扫射,而是静静观察它们的步态和动作,野驴从口唇到腹部再到四肢都是白色的,而背部则是黄褐色的。当这些“犟驴”踏起黄沙和尘土,从车队前方一跃而过后,便将速度慢下来,悠闲踱着碎步,不时撇头看一下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似是骄傲宣示,它们才是这片高原荒漠的主人。而我们,不过是借着四驱车的威力,来到这高原之上,领略高反的城市“病人”。

  现代人和野生动物有没有可能毗邻而居?在上古时代非如此不可,因为在那时原始人类不过是诸多哺乳动物之一。不知道该归功于造物主之功,还是某种不确定的灵光一现,“先祖”掌握了使用火和工具的种种方法。这是最早的“科技改变世界”,使得人这种动物与其它物种分野开来。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直至我们开着大排量四驱车,举着单反和卫星电话走进这片野生动物的乐土。

  我们住在依协克帕提中心站。依协克帕提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陷住毛驴的地方”。可想而知,当不可考的游牧者千百年前初次来到这片集高原湖泊、沼泽滩涂和草甸湿地时,用目力所见的场景来给这块土地命名。现在,湖泊和湿地仍在,而随着乡政府和中心站的建设,野生动物或多或少退避三舍。藏野驴等等珍稀物种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出于戒备的本能,或许还有曾遭捕杀的记忆,还是将原来的领地拱手让给人类。

  它们真的需要人类来做客吗?一方面,这里谁也不要,独特的地理地貌和自成体系的食物链,让这些野生动物千百万年来在这片高原上,维持着一定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任何不速之客的到来,都会成为破坏这种平衡的外来物种。另一方面,这里最需要的人类呵护,就是“不触碰它”。把山隘用检查站封闭起来,用少量的人员来守护进山的大门以及开展旨在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科研。不要让这片世外桃源成为人类的旅游天堂,那样只会让这块独有而脆弱的野生动物乐土,逐渐沉沦为灰尘满天的游乐园和垃圾场。

  在保护区里,我们尽量不做环境的破坏者,也自诩没有留下一片不可降解的垃圾,但若扪心自问,如果说,我的到来对这片高原有何益处,除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观察欲,就是写下一点介绍性的文字和内心感受,让信息的海洋里多一两条保护阿尔金山、保护原始生态的链接而已。保护区里已有少量矿车穿越,这些顶着勘探之名而行开矿之实的轰轰机器,如若越来越多,必然会让阿尔金山堕落为矿山,而这座金山一旦挖空,这里除了满目疮痍,还会剩下些什么?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人类对利益和资源的攫取似乎无可厚非,不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人类无法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成果。但是这种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之上的物质生活方式,能够持续多久,又将会走向何方?我忽然意识到,或许正是这种利益交换的生活方式,鼓动着人自身的虚荣心,决裂着人和自然的共存关系,并将人类的未来引向不可知的危险深渊。而凡是利益的交换,都会让人失去本真。对于人自身来说,放大着的贪婪不仅会让生命本身坠入黑洞,更会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物质化。对于城市而言,即使在这矿产丰富的高原上用钱砸出个高原名城来,矿产枯竭之后,名城也必会衰败。因为这座城,如果只起源于对物质的攫取和对利益的交换,那么一切都逃不开昙花一现,只有破坏、枯竭和逃离,是它的必然。

  数千年来,即使阿尔金山距离古丝绸之路和西域36国的地界不过数百里之遥,但始终人迹罕至,因为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实在不适合人类定居和生存。也正是归功于这天然的屏障,才让地球上遗留下一块堪称瑰宝的自然保护区。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让一切的天然屏障退而成为螳臂当车。是要矿产和税负,还是要自然和“存款”?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平庸如我,今天能出此言,也是由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蔚然成风。利好的前提是,人类已经开始掌握新能源技术,甚至初步具备了向地球之外要资源的条件,必须为了子孙后代考虑,没有这个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这才是真正的全局观念和发展观。

  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一个家,就像建在岛礁上的小小木屋,即使知道岛礁之下有珍宝、有食水,也不能自掘礁土,否则小小木屋终将无处安放。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