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 户外频道 > 越野跑-徒步 > 2012中澳沙漠大穿越 > 正文
图文:蔡英元
新浪户外8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讯(蔡英元) 说实话,刚到悉尼时我还不大适应,到达Bondi海滩的Swiss Grand时,首先是觉得酒店前台态度一般,和皇后镇所遇服务人员相较起来要冷淡得多。后来想想,也能理解,皇后镇是小型的旅游名镇,悉尼是大都会。大都会里的服务员见人见得太多了,就算微笑也是复印机式的。费尽千辛万苦办完入住,走进电梯我就感觉这是一家上了年纪的酒店,进门后更是印证了我的想法。房间太古典了,起居室,卫生间,卧室,每个房间都有洗手池和大镜子。可惜无法上网,有WIFI但是费用很贵,半小时6澳元。
我冲个凉后,下楼找晚餐的地儿。发现周边餐吧不少,酒吧也不少。马路上大排量摩托和轿跑车不时呼啸而过,高频声来自趴赛,拖拉机声来自哈雷。我虽算是车迷,但也觉得这声音有些嘈杂。也可能是我刚从静谧小镇进城的缘故,真的觉得反差不小。身体不大舒服,一个汉堡加一杯咖啡就解决了晚餐。接着找了家药店,根据店家推荐买了治嗓子疼的Betadine,回到房间已经快11点了,赶紧休息。
悉尼的早晨让我期待了很久,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时光,我想好了要跑步、骑车和游泳,虽然身体不大给力,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不是因为我的身体有多么好,运动水平有多么高,而是长时间、大强度的工作已经让我习惯,特别在我喜欢上耐力运动之后,我总会把肢体的疲劳想象成跑百公里跑到90公里的时候,还有什么会比这更让人痛苦呢?
这个逻辑听起来挺自虐,但是确实有实效,而且我有另一个窍门,就是不和自己较劲,真的累到崩溃,那我还是该歇就歇。归纳起来两个原则,一个是自己没那么娇贵,有些事就是一咬牙的事儿;第二个是别拿自己太当回事,认真可以,较真不必。正是这两个原则让我享受了悉尼的美好清晨。睡到自然醒后,我没有用身体的不适给自己找偷懒的借口,而是选择了沿着Bondi海滩慢跑,酒店门前就是海滩,海滩之上晨练者众多,特别是那些拿着冲浪板下海的,让我看着就冷,佩服他们的体魄。
我先沿着沙滩边的水泥路往海滩北角跑,不到800米,就跑到路的尽头,跳上礁石,小心翼翼踩着沾满贝壳的崎岖礁石,一路往北、往上。北角的尽头是个小公园,路过公园再往北,就是以别墅群为主的住宅区。坡度挺大的路边停满了各色车辆,那些少见的古典车型,让我很稀罕。远处有个硕大的白色巨塔,我本以为它是个灯塔。跑近了一看,这塔矗立在一个高尔夫球场上。球场上有几对人正在打球,果岭上还有人推杆,我跑上这片绿色的草地,走进球场边一看,原来是北角高地供水之用的水塔。沿着球场边的崖壁跑了跑,目力所及,湛蓝海水一望无际,脚下是百米高的红色崖壁,巨大的海浪拍打在悬崖上,发出阵阵惊涛的鸣响。
跑出球场,我感到住宅区公路上大同小异,就换了条路跑回海滩,再沿着海滩向南角跑去。沙滩上跑起来很吃力,我尽量选择半干不湿的海滩边慢跑,待水潮涌起时再躲开。试了试海水,并不太凉,如果随身带有泳衣,我可能会一跃而入这诱人的纯净海水,可惜跑步用的紧身衣我还想在骑车时接着用,只能悻悻向前跑去。这片海滩白沙细腻,但不算长,介绍上写明仅1.5公里,因为是悉尼最著名的冲浪胜地而成为游客必到的景点。不一会就跑到沙滩南角尽头,这里修葺有一个海水泳池,供人免费使用。我不由感叹,悉尼市政建设的慷慨。在世界很多地方,这样美的沙滩早就圈起来收费了,何况泳池。可是如此一来,还会游人如织吗?
我看了看表才跑了半个多小时,而且强度不大,就沿着泳池继续往南,跑上台阶。上去一看,才发现别有洞天。原来南角的海湾悬崖边建有步道,跑步爱好者众多。步道距离海面不远,带着一股清新海水气息的微风拂面,让人格外舒适。我随着跑步者前行,不一会,后面一群小伙子从我身边超了过去。我看他们背后印着类似生命科学学院的字样,就发力跟住他们的步伐。好在他们跑得不快。我就这样跟着他们跑到与Bondi海滩毗邻的Bronte海滩。
这个海滩稍小些,也有人冲浪,但是游客更少。我反倒觉得这样的海滩更纯粹些,更提起了跑步的兴趣,索性加快步频超过了前面的小伙子们。看得出,他们也挺吃力,跑步就是这样,有人看起来又快又轻松,但是他们实际上比别人累得多,只是咬牙坚持而已。南太平洋的海风给了我力量,让我不知不觉跑快了许多。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适合练习铁三啊。
跑到步道尽头的观景点,我折返跑回酒店吃早餐。接下来按照原定计划去租自行车,Bondi海滩上,租赁冲浪板的店家很多,但找不到单车店。我用手机搜了下,最近的租车点CPC在皇后公园(Queespark)附近,距离我的住地不到5公里。背上包出发,用地图导航很方便,我边走边看。路边漂亮的老房子一般是两层结构,一层是半地下室,走上台阶才能进入门廊。我想,这和我在看荆棘鸟时所想象的澳大利亚民居差不多。红色荒原,荆棘鸟般的沥血爱情故事,我看着房前小道边绽放的细碎小花,猛然意识到,澳大利亚,我来了。
路过小学操场,一群8、9岁的女童正在比赛,我有些纳闷,因为像是篮球而没有篮板。孩子们拼抢很激烈,裁判不时喊停。球场边的草坪上,有不少带着婴儿车的年轻女性,大家都怡然自得,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再往前行,来到圣玛利亚教堂,门半开着,我走了进去。周六的礼拜时间到10点结束,而现在是10点半。偌大的教堂内空无一人,这并不影响它的庄严肃穆。教堂四周墙壁上描绘着大幅的圣经故事画像,一缕阳光恰好透过教堂一侧的玻璃窗射在布道台上。我在台前的木质长座椅上静静坐了几分钟,端详着画像中的圣经故事,感受着西方社区里的信仰文化。或许小说里的拉尔夫神父也曾在此布道,有些时候我们不必研究布道者本身,仅是台上宣讲的善意和德行,已足以使人类的生活往着文明有礼的方向转变。这就是宗教和仪式的作用,特别是聚集在一起的参与者都笃信这种作用的时候。
教堂不远就是面积惊人的皇后公园,在这一整块绿色的盆地上,一株株潘神迷宫那样的巨树张开怀抱,一群群休憩的人群或躺或坐,仅是盆地中间的平整草场已经足够硕大,成片的摆着球门的足球场连在一起,旁边还有橄榄球的场地。这些场地都是真的草皮,让我这样来自北京的户外爱好者眼馋。昨天我去过皇家植物园和海德公园,已经很惊艳于那里的绿地、植被和雕塑。一路上也看到不少小块的草坪和操场,没想到还有皇后公园这样的宜人运动场所。不过,座座球场几乎都闲置着,至多不过三五少年和带孩子踢球的家长。这让我有些费解,这样的好天气,为什么踢球的人如此之少?在北京,周末连一块塑料草皮都难以觅得。或许,我不能因一叶障目就说澳大利亚人懒惰或不爱运动。至少,我的印象是足球运动在此并不算活跃。一个地区的足球水平和球场多少并不直接相关,关键还看爱好和普及程度。如我这样的异乡来客,不宜擅自作出本地人身在福中而不知的感叹。毕竟,是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这里的阳光、海滩和空气。
自行车租赁店就在皇后公园边一处街道里,叫CPC,是著名的连锁店。由于来之前我已经打过电话,前台小伙子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说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到了。我说全赖地图导航的功劳。我想骑的,是他们店里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公路车,不过也就是sora的配置。尽管如此,价格却很宰人(当然,按照澳洲人均收入看,这个价格并不算高),20澳元一小时起租,时间越长越划算,超过8小时就80澳元一天了。由于按照安排,六点有晚宴,我决定先租2小时。
登记完护照,戴上他们店里最大号的头盔,时间有限,我推着车往外走。小伙子说,这车有点难骑,你需要先试试吗。我回头道,俺骑过类似的。这车配置虽一般,但是调校得不错,脚踏上装有锁套,前盘有大小两个盘片(小盘适宜爬坡),后飞是8速的sora。这台车配置和我的第一台公路车差不多,骑上也颇感亲切。皇后公园旁的公路上,基本都设有喷涂着绿漆的自行车道。我就沿着这绿道一路骑行,先要适应左侧车道的交通。刚骑出没有几公里,就接到电话,说澳大利亚外长中午来给大家接风并举行在澳出征仪式。我调转车头,往Bondi beach(邦迪海滩)骑去。骑行不像徒步,很容易就能通过导航找到正确的路,我只能边骑边停,好在不久就找到了Bondi路,沿着这条干线一路向东,就是海滩了。
赶到海滩上的自助餐厅,澳大利亚外长还没到。我把车放在一边,先和队长黎宇宇等队友报到,再换上红黄色的中澳沙漠大穿越队服。吃了点东西,澳洲外长Bob Carr就到了,和大家握完手,外长先生就和大家一样,坐在桌前吃起了简单的午餐,并无太多繁文缛节,更不是我们司空见惯地那般前呼后拥。我们邻桌而坐,从侧面看,Carr先生的侧面很像普京。餐后,外长被中方人员引导着,来到两台四驱车前,在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中澳邦交40周年的历史,特意强调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重视要甚于美国,祝福我们这些要穿越澳大利亚中部沙漠的勇士此行顺利!外长夫人是一位端庄儒雅的亚洲女性,也简短致辞。随后穿越活动队长,新快报副总黎宇宇向外长赠送了从中国带来的纪念品,聊表敬意及对中澳友好邦交的祝福。
会后,我轻松下来,下午无事了,团友们都要休息倒时差,我打电话又把租车时间延长了几个小时,就往最近的海湾Rose Bay骑去,沿着玫瑰湾向西骑,沿途都是漂亮的海湾和别墅区,海湾里停泊着一排排白色的游艇,大大小小都有,像是串串珍珠镶嵌在蓝色的天鹅绒上。公路边上了年纪的古董房子很多,和欧洲多数城市一样,老房子显得贵气,透着一种雍容的文化氛围。虽然澳洲很年轻,但其发展恰逢好时候,与欧洲的崛起和繁荣基本同步,在这样的沿海公路上骑行,确属难忘经历。
一个海湾接着一个海湾,我不错过每个海角的风景。悉尼的海湾连绵起伏,到后来一逢下坡,我就知道,海湾又要到了,而上坡则恰恰相反,是通往内陆的方向。此时我才悟得,为何本地的年轻人喜欢大马力机车,这样的坡道,惟有扭力强大者,才能坡道超车,或许也因此形成了悉尼独有的机动车文化吧。在双湾(Double Bay)路的自行车道上,我摇车摇到几乎吐血,这坡也太陡了,我后面换满大飞,前面挂上小盘,最后十来米还是骑不上去了,羞愧下车推行——这是自行车道啊,看来悉尼的骑友一定身手不凡,就像那些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边的欧洲人一样,这里的山丘道路,就是最好的练车场。
悉尼是如此适合骑行,特别是海滨机动车稀少的路段上,你可以邂逅碧海蓝天,邂逅圣主座大教堂、悉尼医院、市政府、悉尼博物馆和南威尔士艺术馆等一座座闪耀着澳大利亚历史的经典建筑,我骑到海德公园,在库克船长的雕像前致意,也骑到Farm Cove,从远处凝望了海港大桥和歌剧院。而情人港的夕阳是如此美丽,以至于我流连忘返,几乎错过还车的时间。每到一处值得慢慢鉴赏的所在,我都想驻足下来,像细品美酒般享受当下每个瞬间。悉尼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有着大都市的喧闹,也有远离尘嚣的静谧,当我坐在悉尼歌剧院下的长椅上,看着夕阳从海港大桥上一点一点淡下去,渡船滑过眼前,鸥鸟云集足下。不由感谢大自然的造物主和悉尼的建设者们,是他们携手,把自然世界和人造景观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很难想象,把别的什么建筑搬到悉尼港,那还会是悉尼吗?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