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冬,为理想而逝的职业登山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7月16日09:3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7月9日,在新疆西天山攀登却勒博斯山并登顶未名峰后,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队前队长严冬冬在下撤途中不幸遇难。年仅28岁的严冬冬是北京奥运会火炬珠峰传递成员,是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清华学子,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职业登山家,他的遇难引起了广泛关注。

  “严冬冬的意外,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对于中国年轻一代登山运动员这个群体而言,也是一个重大损失。”去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翔,也曾是清华大学登山队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登山运动在中国的起步时间不长,像严冬冬这样把个人理想、事业与登山运动紧紧相连的职业登山家还非常少,至少在中国年轻一代登山运动员中,严冬冬是一个引领者。”

  在高翔进入大学时,严冬冬已经毕业,但因为登山这个共同的爱好,两人有着很深的交往。通过登山,高翔对严冬冬这位学长也有着直观认识。

  2006年暑假,上大二的高翔准备与队友攀登四川雀儿山,清华登山队请回了严冬冬为队员做培训。“我们这些刚刚开始尝试登山的后辈对严冬冬充满敬仰,但他对我们非常随和,很细心地为我们进行指导。”高翔回忆,“最让人难忘的是,在我们正式攀登雀儿山之前,严冬冬为了给我们打前站,已经独自一人进行了攀登。这也能看出严冬冬对登山的态度是既热情又严谨。”

  对于严冬冬不幸遇难,高翔以一位登山爱好者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技术上来说,严冬冬的这次登山活动没有任何问题。他的遇难完全是一次意外,所有人都对这起不幸事件的发生感到遗憾和难过。不过,希望外界不要因此戴上有色眼镜来评判登山运动,以为登山很冒险,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活动。其实,登山的安全系数相比很多交通工具都要高,但不可控的意外事故也很难完全避免。”

  严冬冬遇难前已经公开发表了自己的“免责声明”,表明了他对登山运动潜在风险的清晰认知和为了实现登山理想随时做好献身准备的明确态度。

  “登山已经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选择,就像战地记者明知前方有危险,仍会为了理想和事业无畏地前进一样。”高翔表示,“在中国年轻一代登山运动员中,像严冬冬这样怀着纯粹的登山理想并以此为生活方式的人是非常少的。”

  严冬冬作为一名阿式登山的倡导者,也反映了他的登山理念更注重的是个人与山之间的情感交融。阿式登山即阿尔卑斯式登山,与喜马拉雅式登山在登山过程中反复适应、修路、多工种支援、修建营地、储备物资以利于登山者完成冲顶不同,阿式登山是登山者仅携带少量装备在短时间里完成登顶,对登山者的个人能力和技术要求更高,但也让登山者对登山过程的感受更加深刻。

  严冬冬在业余时间翻译出版了大量与登山相关的国外书籍,收入所得几乎都用在了登山上。“在国内,除去专业登山运动员之外,登山爱好者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实现登山理想。”高翔表示,“严冬冬走的是另一条路,他的身上展现了职业登山家的雏形。最可贵的是他已经具备了职业登山家的那种为登山理想而生的精神。严冬冬的遇难,不敢说对整个中国登山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但中国确实少了一位年轻的职业登山家。”

  本报成都7月15日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