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沱沱河至通天河漂流:怆然溯江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10:34  户外探险杂志微博
爵士冰单人独漂五天,经历了巴雾峡的三十来个险滩和一个四级滩的技术考验,顺利完漂。爵士冰单人独漂五天,经历了巴雾峡的三十来个险滩和一个四级滩的技术考验,顺利完漂。
爵士冰。爵士冰。

  爵士冰(王冰)>撰文/供图

  势如破竹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来到沱沱河大桥,看混黄的沱沱河水,远处上游的格拉丹东雪山方向笼罩在云雾中看不见,感觉异常“平静安详”。2011年7月29日中午杨欣来给我们送行。据他说我们漂流的江段15年没人漂流过,而且政府的退牧还草政策让很多牧民搬迁到城市附近,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从这里到曲麻莱500公里无人区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要注意防范!此段河流漫滩很多,容易搁浅,队伍容易漂散。另外,曲麻莱到玉树难度很大,建议慎重考虑。全队人员相互鼓励,正式开始了我们的水上生活。沱沱河大桥段水流集中,划得很轻松,漂行两三公里后出沱沱河沿镇,河流散开水系呈网状分开,出发前查资料地图显示左侧河道通向亚西措湖,为避免入湖,我们选择沿着右侧河道划艇,不断出现漫滩,水浅处要拖艇前行。漂流经验丰富的老洋和我轮流在前方读水找主流领漂,减少搁浅次数。

  高原天,孩子脸。或许此前太过顺利,老天爷要给我们点警示,四点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顿起,冰雹噼噼啪啪地打下来,在河中我们无法躲避,只能继续往前划。一会儿乌云散去,天气又恢复了常态。

  第三天早上,又是阴沉沉的乌云,远处的烟瘴挂峡谷在一片云雾中,河道隐约可见,好像《魔戒》的外景场地,我们就是一群小霍比特人。考虑到过滩需要很好的可视度以便读水,所以我们就一直在等待乌云散去。趁着这点难得的空闲时间,我们在草地上反复演练抛绳落水救援技术。时至中午,阴霾终于散去,拔营,进入烟瘴挂峡谷。峡谷地形使得河道收窄,水流速度明显加快,峡谷两侧山体怪石嶙峋,石洞分布其中,虽然没有见到熊,但是可以闻到一股浓重的熊气骚味,我想我们应该在艇上贴“熊出没,请注意”的标签。

  前方领漂的我和老洋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水声、水浪颜色和山体地形来判断滩的大小,以便决定是否应靠岸读水。果然!两个二级白水滩铺垫后,前方传来轰隆隆的水声,有大滩了!靠岸停艇,岸上高处可见整个滩形,河流右转弯,右侧有大量乱石分布在河道中,队员们集中起来读水,并商议合适的过滩路线和救援方案。商定好后从此下河,老洋身先士卒,头一个下水,只见老洋驾着他的小艇,左突右闪,随着浪上下翻飞,颇有势如破竹的英雄气势。老洋在乱石和白浪间自如穿梭,我们拿着摄影机一路追拍,一边赞叹着老洋的技术。眼看就要通过白水,只见几个浪连续打来,老洋的艇携带着队里的大量物资,艇型又较短,重心不稳,船倾只在瞬息之间,终于没能躲过最后一浪……

  幸亏老洋游泳技术好,又有丰富的野漂经验,轻松靠岸。老文第二个,在老洋的基础上,老文对线路进行了调整,但行至中途,水流之急超出想像,操桨方向用力不足,也不幸翻艇了,万里和于鹏赶紧上去开展救援,也顺利上了岸。折了两员大将,反而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我们总结了老洋和老文的经验教训,重新规划了线路,相互强调了一下过滩的重点,一个接一个地下水!成功了成功了!大家都安全通过。过了这个大滩之后,其他的小滩自然不在话下,一路顺利通过。

  在沱沱河沿到曲麻莱段的最后一天,天气晴朗,大家都划得很轻松,峡谷中河道集中,水流速度快,有十余公里连续的一级白水,漂得很惬意。临近市镇,两岸的牧民开始多了起来,看到我们都纷纷招手示意,为我们鼓劲加油。

  天时地利人和

  我和老洋讨论了曲麻莱到玉树漂流计划。根据1986年长漂记载,这段最险的巴雾峡险段有八米大跌水的四级险滩和几十个二三级险滩。计划行程400公里,老洋身体没有完全恢复,一直在咳嗽,而且家中也有事,第二阶段的计划恐怕无法完成。如果一定要继续计划,则需要我一个人面对所有困难。老洋建议我慎重考虑。当夜无眠,辗转反侧,在心中反复评估单漂的风险,琢磨翻艇自救和安全撤退的可能性。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有的选择只会有爽或者更爽的区别,有的选择却区分了生或死。

  在曲麻莱休整的第二天,我和老洋查了一下曲麻莱和玉树地区未来一周的天气,发现居然是连续晴天,天公作美,非常难得!此天时也。另外我们还查了直门达水文站的流量。直门达水文站是长江上游第一座水文站,从5月到9月每天都有当天通天河水位和流量的网上通报,根据这个流量可以判断一些险滩的通过性,是通天河安全漂流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指标显示,通天河的水量和水位直线下降。顺利通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地利也!

  尽管老洋不能和我一起漂,但是他无私地提供了这段漂流的高清卫星地图。根据地形和河道白水情况,我们分析出险滩的大致位置,并和漂流过通天河的杨勇、文大川和陈灏等人取得了联系,就途中险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咨询,使得我的漂流计划更为周全。友人龙舌兰也赶来做陆上支援,使我得以轻装上阵,为快速通过险滩提供条件。此人和也!

  三者兼备,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步步惊心

  直门达水量降到了895立方米每秒。扎营地水位下降约20厘米。上午慢慢磨蹭到11点,等气温完全升起后开漂,准备精神抖擞地过大滩。缓缓前行了25公里,仍然没有见到传说的滩。中午和龙舌兰在约定的夏日寺大桥见了个面。通过卫星电话咨询了一下陈灏,得知从此才开始进入巴雾峡。果然,夏日寺大桥过后,河道逐渐收窄,开始陆续出现二、三级白水。我开始进入战斗状态,精神高度集中。读水情,快打桨,上腿带,调重心,每过一次滩都有着极其畅快的成就感。连过十余个滩后,河道突然急收,呈喇叭口状,大浪汹涌,浪高三米以上。这就是传说中的八米落差大滩?过?还是不过?经过反复读水,我觉得大白鹅应该能挺过这关。决策已定,迅速执行。仔细选择过滩路线后,开始了闯滩之旅。在激流中,人变得极度兴奋,一路疯狂加速打桨,不断调整划桨力度,尽力让艇头方向对浪尖,身体重心不断前压。大浪不断从左右两面压过来,随时可能把艇抛翻。我左右拼杀,几乎毫无思考的时间,靠着本能反应拼命打桨,体验在浪谷和浪尖中操艇的快感!时间仿佛停滞一般,只有我和看不到前方的浪!突然水势一顿,河水一缓,大白鹅从浪花中挤出一条小路,从白水中径直而出。回头一望,滩已在身后。我长出一口气,抛桨仰天长啸!心中无比畅快!但后来回望峡谷河道跌水,虽然地形类似传说大滩,有三加到四级难度,但跌水落差无八米,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大滩?过两个小滩后,前面的山体出现一大片滑坡,落石将前方河道再次收口,有乱石分布其中,水情复杂。我急忙靠岸,反复读水,查看GPS判断前方河道情况。由于主流受河道中大石头阻挡,水流从左向右流动,浪高约两到三米,整体难度在三级左右。在闯过上个大滩后,我自信满满。补充点能量后开始下水,选择主流进入,划过河中心巨石后左切脱离主流,进入左侧平缓水域。从读水情况看,此条线路水域较为平静,过后又有两三公里直河道,无大滩危险。但一到巨石后的水域,水中两股巨大的力量袭过来,回流!是回流!一时大白鹅失去了控制,被强力水流侧倾带回主流,又被回流强力拉动!艇瞬间被顶翻了!翻了!一路畅快,终于一时大意被大浪按在通天河里!我对翻艇自救早已有心理准备,在连体干衣作用下,落水后身上也未打湿,虽然身体还随着大浪上下翻滚,但手牢牢地抓住了桨和艇尾。在翻腾的浪涛中,我努力腾出手来把倒扣的艇翻正,但艇上还捆着五天露营装备和食品,水中难以发力,越发觉得艰难。第一次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没有成功,第二次借助水的力量,用尽全力才把艇翻了过来。身体仿佛被掏空了一般,浑身无力。一面抓住艇尾,仰面喘息着,一面漂着看蓝天白云,想想怎么爬上艇。过滩后是段直河道,水流速快,有连续的大浪涌起。我喘息片刻后,双手抓住艇尾装备环,将艇头对准涌起的大浪,趁艇头被大浪抬起瞬间纵身跃起,抓住座椅。然后……然后又掉在水里了……连续三次,我终于把自己搬上了艇,感觉身体散架了一般,双手本能地抓住桨横在艇中防止侧翻,身体趴在艇中不断喘息,随波逐流,无力折腾……喘了十余分钟,我慢慢缓过劲来,开始回想是怎么被打翻的。

  由于河中巨石阻挡主流,后面形成了一大片强力回流,而我在远处没有看出来,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缓流处理,使得艇直接进入了回流区,在几股水流的作用下直接翻了。趴了一会儿,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前方又传来了隆隆的水声,我迅速坐好,进入临战状态。操桨远眺,河道在转弯处出现了一个二级滩,开始进入了连续白水!新一轮白水搏桨开始了!连续过了七八个滩后,又到了一个收口的三级滩。这次有了经验,守在主流大浪里拼桨,一路顺利通过!过滩回望,颇有付出后收获的成就感!当天漂流72公里,过险滩二十余个,可谓步步惊心!六点半在河道左岸一处沙滩扎营,晚上通过卫星电话和陈灏取得了联系,得知还有三个最难的大长滩没有过,其中一个当年他操控大艇都翻了,心里拔凉拔凉的!当夜在忐忑中入睡了,心想,实在不行明天就扛艇过滩吧!不会划难道还不会扛吗?

  只能参与,不能超脱

  8月12日直门达水量720,扎营河道水位下降约15厘米。经过昨天的奋力拼搏,胳膊与肩背有些酸痛。我贴上伤湿膏,在沙滩做了会儿操,活动活动身体,顺便思量着今天怎么过更难的大长滩。上午调了一下艇,以备更大的冲击。出发前,我躺在艇上晒了会儿太阳,放松放松神经。几只雄鹰在峡谷中盘旋,俯瞰着整个大地,姿势优雅灵动。只见其中一只猛然俯冲下来,在地上轻轻一掠,眨眼之间,爪子上多了一只旱獭!大自然就这样不断循环着,生生不息,而我们永远是整个循环中的一个链接,只能参与,不能超脱!11点开漂,河道在峡谷中蜿蜒穿行,经过这几天的强化训练,过一二级白水滩已经驾轻就熟,行云流水般穿了过去。中午见到了第二座跨江吊桥,这也是即将进入大长滩的标示。心中的弦立即绷紧了,我竖起耳朵听前方水声,靠边缓缓划行,准备随时上岸读水。岸边有几个放牧的藏族小朋友热情地向我挥手,我也挥桨回应。前方的水声越来越大,河流转了一个弯,地形变得复杂起来,一侧是裸露地大块岩石,另一侧是峭壁的峡谷。为稳妥起见,我上岸开始读水。整个滩约600米长,右岸的峭壁侧是简易公路,修路倾倒的石头使得河道进一步收窄,有几块巨石分布在河道之中,形成各种回流。峡谷里河流湍急,前后共有三处S形河道,最后收口处的S形河道中有三米多高的浪,水声咆哮,估计有四级难度。扛艇还是漂流?这是一个问题。是满头大汗地把艇和物资从简易公路上运过去?还是奋勇拼搏,在大浪里杀出一条生路?这两者,哪一种更靠谱?在大河的咆哮声中,我在岸上徘徊着,反复读水,选择过滩路线,评估自救的可行性。沿左侧水流走,可以避开几块巨石,在进入第二个S道之前右切进入主流,然后全力加速搏桨翻浪,其间还要迅速调桨用力让艇头变向,绝对是个技术活!在江边,我走过来,又走过去,走过来,再走过去,来回考虑了十几分钟,终于拿定主意!漂!

  回艇的路上,我感到肾上腺素开始加速分泌,兴奋夹杂着恐惧,身体变得躁动不安。回到艇上,进食补水,检查加固艇上和身上物品,艇头增加配重,深呼吸,集中精力,安坐静心!开始进入主流了,全力搏桨,水流速度超过了想像,一路上本能地通过腿带调整艇的重心去压浪,不断通过调整划桨力度来转变方向, 迅速按计划路线漂下。伴随着自己的怒吼,“加速!”、“左!”、“右!”、“下去!”

  顺利到达最后一个S道,马上要面对此漂最大的浪了。我右手全力划桨,重心尽量前压,翻过了左侧来的大浪,右侧大浪又接连袭来,左手连续操桨,调整艇头方向,不断加速,重心右压,在浪尖上艇右斜着压下去……过了!过了!过了!漂出后,我在缓水里长啸:活着!

  两天后我抵达直门达水文站靠岸,特地去拜访了他们,感谢他们每天的水量数据。祁站长告诉我,今年通天河水位和水量偏低,以前常有老外来漂流,但近两年由于西藏局势,已经很少看到了。拜访结束后继续漂流,过巴塘河口后进入金沙江段,漂流六公里后过一个险滩后起水,通天河漂流至此结束。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