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道交会游客有可能相撞 专家:防护只是被动措施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群琛)春节期间,很多北京市民前往崇礼滑雪度假。但前段时间,万龙雪场与太舞雪场在三天内接连出事,两名游客不幸身亡,这让公众再次聚焦了滑雪的安全问题。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探访发现,太舞雪场出事雪道的缺口已被填满。万龙雪场的多条雪道存在交会点,即便雪场设有彩旗和提醒减速的标志,但仍可能发生滑雪者相撞的情况。
滑雪专家表示,雪道的防护网、彩旗等设备只是起到被动防护的作用,一旦滑雪者速度过快,仍可能撞开护网,因此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量力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探访太舞雪场 雪道缺口被填满 安检员每天巡查
1月16日,一名北大的女研究生在崇礼县万龙雪场滑雪时,出现意外身亡。据目击者描述,当时这名女生一头扎在雪里,身边都是树皮。三天后,一名10岁的北京男孩在滑雪时跌下山崖,在送往医院之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记者从男童的父亲关先生处了解到,孩子跌下位置附近的雪道并不陡峭,但是雪道两侧的挡风板下方却有着高度在一米左右的缺口。
昨天,法晚记者前往崇礼的太舞、万龙滑雪场,探访雪道两侧的防护网情况,以及雪场的相关防护措施。记者发现,这两个雪场的雪道两侧均已加装防护网。
记者在太舞雪场看到,大年初二前来滑雪的人就已经很多了,从停车场往雪场内部走,安全指示牌、安全宣传片以及提醒的易拉宝随处可见,而且红色的防护网在雪道上十分明显。
太舞雪场有雪道十余条,每条雪道的护网都是从山顶安装到山脚,雪场的程刚经理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出事的雪道是雪场的4H(华尔兹)雪道,出事的位置处于半山坡地段,雪道的地势比较平缓,但是护网外是一处断崖。
程经理说,当时雪道两侧用的是木质的挡风板,下面确实有一段缺口没填上,事后他们立刻用海绵垫将这段空缺填满。事情发生之后,雪场方面严格检查了每一处防护网,并且雪场的安检员每天会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
万龙雪场 交会点易相撞 防护网时遭破坏
万龙雪场的雪道相对陡峭,而且雪道之间的小树林可以让滑雪者体验滑“野雪”的趣味,吸引了不少“高阶”滑雪爱好者。
这里的雪道有20条左右,其中就出现多条雪道交会的现象,加之万龙的雪道十分陡峭,滑雪者的速度很快,如果出现两个滑雪者相撞的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万龙吸引滑雪者的另一方面在于,雪场的雪道中间分布着一些小树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足以让一些滑雪者体验一把“林海雪原”的感觉。但有滑雪者认为,这些小树林就是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失去平衡等情况,万一撞到树上,后果不堪设想。
万龙雪场专门负责安保的曹经理介绍,随着春节客流量增多,雪场在安保方面增设了安全员,同时也申请了警方前来进行安全保障。
对于雪道交会处,曹经理介绍雪场增设的安全员会在雪道的交会处树立彩旗,以及会放置写有“慢”的标志,“彩旗的作用就是让滑雪者看到之后,意识到这里是雪道交会处,要刻意的慢下来。”安全员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巡逻雪场的危险地区,如急转弯处等,护网是否牢固,或是一些隐秘区域有没有人受伤。
对于雪道中间的小树林,曹经理表示,部分不适宜滑野雪的小树林也加装了防护网,但是有时会出现被人为破坏的现象,雪场的人手有限,每次巡逻时只要发现就会及时修补。
另外一些没有加装护网的树林,巡逻队每天会对里面的碎石、灌木进行检查,并在夏天进行集中的清理。
曹经理坦言,事故发生之后,雪场的安保人员比以前多了一倍,加强了诸如雪道交会处、小树林密集区的巡逻。
专家 防护只是被动措施 滑雪要量力而行
法晚记者就雪场安全问题,采访了魔法滑雪学院的校长张岩,张岩表示,目前我们所关注的雪场设立的安全设备其实只是被动安全措施,在国外的雪场教学中更多是教授给滑雪者主动安全,即在得知自己水平的前提下,挑战适合自己的雪道,而非盲目的追求刺激。
张岩表示,就被动安全方面,国内的雪场在设施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国外的雪场,国外的一些雪场并不像国内的雪场那样有着那么多的护网,更多的是依靠滑雪者自身的安全意识。
针对护网,张岩称护网在比赛中分为A网和B网两层网,由内到外分别是减速和阻拦的作用。在比赛时,滑雪者的时速可达到100公里以上,一旦出现问题,滑雪者经过第一层网的减速,可以让身体挂到第二层网上。
但是,一般的滑雪场都用单层网,这种网在滑雪者速度较慢时可起到一定作用,速度过快时,撞到上面的冲击力也不小,甚至可以将网杆一起撞飞。
此外,对于这种安全网,国家标准主要提到的就是孔距和密度,每个孔的大小基本是5×5、8×8或是10×10(厘米),滑雪场的最低标准就是10×10(厘米)大小的孔,另外网杆的深度要达到地下50厘米。
张岩表示,雪场的这些防护网的作用,警示的意义要大于防护的意义,国外的不少雪场一般都是在茂密的树林或是断崖附近设立防护网,并非像国内雪场这样密集,目的是让滑雪者注意安全,加之雪场一般都是单层网,只能起到一个减速的作用,所以张岩认为,滑雪者还是需要量力而行,提高安全意识。
文/记者 张群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