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5日体育专电 题:告别短炮长枪 从未远离冰场
——专访名将李佳军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 张晓龙 汪涌
24日,作为冬运会颁奖嘉宾,淡出公众视野已久的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现身赛场,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自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宣布退役以来,关于李佳军的新闻并不多。即便在冬运会赛场上,和参赛选手们时常在镁光灯下面对着各路“长枪短炮”不同,穿着一身蓝大衣的李佳军更多的是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场上场下忙碌着,“离开媒体视线了,但是没离开这个行业,目前还是在滑冰,项目不一样了,从短道换到速度滑冰”。谈起近况,现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副部长的李佳军说。
尽管在冬运会上夺牌无数,但在新疆举办的冬运会还是与李佳军参加过的历届冬运会都有所不同,本届冬运会首次设置了青年组比赛。对此,曾担任过国青队教练的李佳军表示:“主要因为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青年组这个年龄段,到2022年时就是个比较好的年龄段了,出于这方面考虑,经多方申报,总局批准,最终设立了青年组比赛,这也给年轻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从短道“跨界”到速度滑冰,李佳军认为两个项目区别不大,“比赛距离、训练方式都有共同之处,最大区别可能是短道有集体项目的特点,而速滑则是自己与自己较量”。李佳军认为,“在一些训练技术、理念等方面,速滑是可以向短道借鉴、学习的。速滑是一个基础大项,也是本届冬运会参赛队伍最多的一个项目,全部52个代表队中有41个都参加速滑比赛。总体而言,自己如今换到一种新的环境,能同时把两个项目结合起来,相信对推动速滑发展能有更大的帮助”。
和短道速滑屡屡在国际赛场取得佳绩不同,长期以来,中国速度滑冰和国际一流水准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谈到国内速滑界现状,李佳军说:“目前,速滑积累的人才有所增多,不乏像张虹这样的领军人物,但整体实力弱一点。相较而言,在短道,一旦老队员状态下滑,就能有新的梯队顶上来,但速滑却是好的比较好,弱的也比较弱,没有集团优势。这是未来几年速滑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在“北冰南展西扩”、“3亿人参与冰雪”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广冰雪运动,选拔冰雪人才也是李佳军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国家在很多冬季项目上都拿到了冠军,但冬季运动的发展依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有北方一些省份在搞,因而使人才选拔受到了限制。”
据李佳军介绍,去年以来,他任职的速滑部已经在推广一项“轮转冰”计划,“就是从轮滑转到滑冰。由于轮滑是非奥项目,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影响力,很多运动员愿意往滑冰上转,不少国际上的速滑冠军也都是轮滑转过来的。现在这个计划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江苏为例,苏州轮滑是国内一支非常有实力的队伍,这些队员去年9月底才开始接触滑冰,目前已有两个能打到冬运会决赛了,这才仅仅花了3、4个月的时间。现在,很多南方的轮滑队在找我们‘转冰’,要求成立冬管中心,我觉得现在的选才局面不错”。
在本届冬运会,2022年冬奥会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长野、盐湖城和都灵3届冬奥会均取得不俗成绩的李佳军认为,要想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中国的冰雪项目还需要不断地自我创新,“在训练、理念上,几个发达国家都有专业对口的学校、专家,但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些,都是跟着别人走,缺少对训练体系的创新。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团队来协助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来”。(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