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雪--访两届冬奥会雪务顾问马蒂凯宁

2016年01月19日03:3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冬奥会(资料图)冬奥会(资料图)

  新华社赫尔辛基1月18日体育专电题:冬奥会的雪

  ——访两届冬奥会雪务顾问米科-马蒂凯宁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办冬奥会,离不开雪。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因为缺雪,不得不临时租用直升机和卡车从高山运雪。

  2014年索契冬奥会,有人曾预测将会面临乏雪困境,俄方决定采用芬兰技术,囤雪80万立方,以备不时之需。

  2018年平昌冬奥会筹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此时有不少人担心,到时候会不会有足够的雪?

  记者近日专访了索契和平昌冬奥会雪务顾问米科-马蒂凯宁,他围绕怎样为冬奥会比赛、训练提供量足、质优的雪,同时最大限度实现节能、环保谈了看法。

  “最环保的方案是自然雪,但是那样我们得完全依赖大自然,看大自然能否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降下足够的雪,”马蒂凯宁说。

  上世纪70年代,雪上运动主要依赖自然降雪。而如今,雪上运动主要依靠人工造雪技术,也就是在室外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用水泵喷雾,使之形成降雪。“这就需要投入,就会有成本发生”。但是,传统人工降雪技术的前提是气温必须低于零摄氏度,而在温哥华冬奥会时,天气出现异常,人工降雪量不够用,只好花高价钱从远山运雪过来。

  这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遇到温暖天气时该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马蒂凯宁说。第一个办法,是开动昂贵的“零上温度造雪机”,这样做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大,也不环保。第二个办法,就是提前一年把积雪留下来,用隔温材料妥善存储,安全度过夏天,供来年冬季使用。

  马蒂凯宁介绍,存储雪的密度相当高,而且结构透水性很好,因而其抗高温和抗雨性能是新鲜人造雪的3倍。采用这种方法铺设雪道,铺设面积要比“零上温度造雪机”多5倍。索契冬奥会的造雪方案,就是以低温造雪机为主,以存储雪作为备份。根据俄罗斯政府的要求,当时存储了80万立方米,用于多个场地的备份,确保供雪万无一失。

  不过,马蒂凯宁认为,选择合理的造雪方案,只是冬奥会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目标的一小部分。“雪是核心,但不是全部”。在索契冬奥会上,马蒂凯宁制定了一份宏伟的总体规划,包括如何提供比赛和训练用雪,如何为不同场地提供不同质感的雪,以及其他相关的解决方案。平昌冬奥会,马蒂凯宁的任务也是以最低成本、最环保方式提供一流水准的雪。

  他告诉记者,总体规划的目标是要确保在任何天气下都能提供足够的高品质、低成本的雪,为比赛、训练提供保障。(完)

文章关键词:冬奥会马蒂凯宁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