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失手杨威给黄玉斌下跪 解释真人秀为何较真

2016年04月24日08:10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杨威做客我的奥运不是梦杨威做客我的奥运不是梦

  新浪体育讯  近日,三届奥运会元老杨威接受了香港电台第一台《我的奥运不是梦》节目的专访,与主持人孟繁旭一同回顾了自己从儿时练习体操到三次奥运之旅,并一起共同展望了中国体操队的里约奥运之旅。

   练体操,被选择

  杨威5岁的时候进入到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当时在学前班读书的他,觉得自己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一个学生,也可能会读书去像每一个人一样去慢慢融入社会。此时,杨威后来的启蒙教练来学校挑选苗子,让他做引体向上,一下就做了五个,当时启蒙教练一下就看中了杨威,因为同年龄的的孩子最多能做1-2个。接下来就是联系家长,入队训练。杨威说:“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被选择。”

  当时,年龄太小的杨威对体操房的概念就是里面有小山羊、小吊环、海绵坑,还有好多小朋友。“所见即所得,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些,但是说要真的对这个项目有了解,可能要到1990年进入湖北队,甚至要到92年奥运会看李小双比赛的时候,才知道我正在练习的东西,可能被全世界的人关注到。”杨威说。到了96年12月8日,杨威进入国家队之后,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体操是一个打基础时间很长的项目。有句话叫:五年打基础,十年出动作,十五年出成绩。不仅如此,杨威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进步,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改变的。现在,杨威才敢说自己真的明白体操这个项目的含义和意义。小时候训练,到参加奥运,再到奥运夺冠,之后退役,退役之后从事一些相关的工作,每一次都更新着对这个项目的认识。

  体操房里有一面世界冠军榜,杨威第一次看到这面冠军墙,童菲、楼云、马艳红、李宁、李小双等世界名将都在这面墙上。但是看完之后杨威其实没什么感觉,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人,也觉得这不会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只是觉得这个地方真好,真漂亮。

  在我们的印象中,杨威并不是那种好斗的性格,但是他曾经对一个东西特别的渴望,甚至做梦都想要得到的,那就是国家队的队服。那个时期的国家队的队服,和之后看到的不一样,当时只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胸前有一面国旗,衣服正面是一个自由操空翻三周的动作分解图。杨威当时就想,如果能够拥有这件衣服,那么体操就没有白练。

  即使是这样,杨威也会有一颗为国争光的心。1998年3月的美国杯,每个国家只派一男一女和一个艺术体操的参加,所以杨威觉得当时自己一定要赢。那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就一位代表参加,杨威必须要拿下比赛。杨威这个人就是这样,没有太大的得失心,除非给他逼到一个程度,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非赢不可。最后尽管没夺冠,但是国旗有升起,也算完成任务。不管高峰低谷,那是人为画出的一个成绩曲线,但是只有自己清楚内心是一直平静的。这可能是他除了上肢力量足之外,第二个比较适合这个项目的一个优势。

杨威做客节目杨威做客节目

   完美的家庭,收获了爱情

  从一开始训练,直到拿了世界冠军,甚至到最后退役,杨威都没有听过父母讲过一要怎么样,你要成为什么样,要取得多少荣誉。他们之间联系从来都是关于吃饱穿暖的讨论,父母只是希望杨威能够通过体育训练把身体练好,不要老是生病,这也是父母小时候同意杨威练体操的原因。唯一比较在乎的是杨威出门比赛老是丢东西,今天饭盒明天水壶,所以之后父母给他的“压力”就是列一个清单,从家里带走什么,比赛结束时候请记得带东西回家。

  杨威父母和他性格类似,不会用语言说太多,但是一些行动能够让杨威感受到父母的关心。1998年亚运会结束,当时已经可以说是已经出名了,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年杨威去台湾表演,要办签证,而当时刚好赶上98洪水,齐到腰身的洪水,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威的爸爸来回于家和办证处,他觉得那是自己儿子的一个机会,所以希望为儿子多做一些。

  1999年天津世锦赛,杨威一大家子人觉得难得世锦赛在中国办,也难得杨威能够在家门口比赛,一大家子人决定集体出征给杨威加油。那一次是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杨威已经达到了可以代表国家去争夺荣誉的水平,当亲眼目睹之后,才相信这件事情是这么真实的在发生着,实际上,杨威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人们的期待。

  这么多年的体操生涯带给杨威的不仅仅是运动赛场上的成绩,还有他现在美满的家庭,众所周知,杨威与杨云相识于体操场上,杨云对于杨威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但这已经足够了。特别是几个低谷的时候,或者是在面临是否退役的选择的时刻,杨云都陪着杨威,并且告诉杨威自己想法,但是并不是帮杨威做决定,这对处于低谷时期的杨威来讲已经帮助很大了。

  后来杨威携儿子杨阳洋参与了湖南卫视录制的《爸爸去哪儿2》,对于此,杨威也看到听到有各种评价和各种声音。但他还是认为家长的想法和外界的建议,都是很主观的,孩子能不能接受,需不需要接受,顺其自然。他说:“一个人的成长只有那么些年是无忧无虑,只有那么些时光属于童言无忌,也可能就只有那些阶段是不戴面具的。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不要总是想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加在这些小孩子身上,这句话当然也对我们自己做父母的说。”

  回忆雅典一跪 感恩师父黄玉斌

  1998年3月,杨威是正式进入到黄玉斌指导的组训练,到09年退役,黄玉斌一共带了他11年的时间。“理性一点点评黄导执教能力的话,我认为如果假如你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不是黄导带的话,可能会只有60分,”杨威说,“如果碰到他,可能会让你有120分。”从李小双的年代,到杨威这一代,再到之后的一代,所有案例都是如此。并且,在黄指导手下运动员很少受伤,他会最大程度的去保护自己的弟子。总之,杨威认为黄导的执教是艺术。

  在杨威看来,黄导很睿智,会举一反三,他会把失败的经验收集起来,汲取其中的教训,在之后不再犯。这些经验包括自己临场指挥上的,包括平时训练里的,也包括生活和队员相处的。人们很少看到他的魔鬼训练,因为体操的教练很容易去用反复的大量训练去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和所谓的意志质量。但是进了黄导的组,基本都会觉得非常的轻松,不管你之前是什么阶段。从来不魔鬼不大量,但很神奇的就提高了。而运动员发现自己提高是在大型比赛里,这就更神奇了。就像2000年悉尼奥运,杨威拿了全能第二名,这时候杨威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可以和涅莫夫同场竞技了,这种感觉你无法体会,就像你们读书遇到了名师,看病了遇到了神医,我有黄导。

  当然在黄导的手下训练,不受伤是第一位的。另外,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杨威属于那种埋头苦干训练,水到渠成拿成绩的那类运动员。杨威解释道:“外界总是会把运动员拼搏的故事写得很浪漫,也有人会觉得坚持和拼搏并没什么难得,其实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我想说没用,只有有一天你做了运动员才知道这种感受是什么样的,当然,这也就意味可能你一辈子也不会了解那种做运动员坚持过程的痛苦和快乐。”

  这11年与黄指导相处的时光里,让杨威记忆最深的就是悉尼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历史性夺冠后,比赛结束回奥运村,在车上黄导的手一直紧紧的扶在车的安全把手上,听起来可能觉得很平常,下车时候杨威才发现,这个车根本就没有安全把手,他扶的位置什么都没有……可以想象黄导的精神状态,那种紧张程度持续了多久,能够让一个人在比赛后依然无法放松下来。杨威这才知道原来有时候教练即使对运动员很严格,但也要理解,因为他确实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因为黄指导是50年代末出生的运动员,那个年代刚好是中国体操被人瞧不起的年代,在运动员时期他没有能够成功出这一口气,所以他期待自己带出的弟子,能够和他一起去完成逆袭的过程。他们那一代痛失团体金牌,之后李小双92年痛失金牌,都是这种昂贵的学费。从落后,到对抗,再到崛起,然后才有的今天的辉煌,黄指导都是亲历者。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令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04年奥运重大失误之后,杨威给黄玉斌指导跪下了。两个大男人,很少能够用语言去表达过情感,感激或是抱歉。杨威说:“那次比赛确实是重大失误,之后我就想怎么样去表达,让他知道我是非常愧疚。”在下了车之后,进房间之前,杨威就给黄指导跪下了,表示杨威对男子体操的一个亏欠。之后,黄指导很快的把杨威扶起来,对杨威说:“08年我们再来。”但是当时杨威就已经萌生退役的想法了,除了回报,杨威再也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杨威与小孟合影杨威与小孟合影

   三届奥运,低谷到巅峰

  2009年5月,杨威宣布退役,至此,他参加了三届奥运会,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初露锋芒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无所获,再到2008年的王者归来,三次奥运会,对于杨威来说,每一次的记忆都是唯一的。

  关于奥运会,杨威当时还真不觉得自己的奥运之旅是一个梦。因为他从小的梦想职业也不是运动员,做了运动员之后也没有想过有机会能够站在奥运的赛场上。他认为自己能够站上奥运赛场,甚至拿到奥运冠军,这是一个努力训练的结果,和一天一天积累出来的一个经历。

  2000年,杨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了团体冠军,也许对于当时只有20岁的杨威来说,这就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过程。但奥运会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个终点,是个终极目标,对杨威来讲也一样。在赛前,他会想象奥运的样子,但直到住进奥运村看着来来往往的运动员们,挂着金牌或者失意而归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感受到奥运会的不同。杨威认为奥运会,是一个精神的炼狱。四年的备战,举国的期待,教练队友的支持,亲人爱人的付出,可能一次失误,就土崩瓦解,再想成功,四年才再有机会。

  但是好就好在第一次的经历,是个喜剧,黄玉斌指导的艺术品第一次面世,就创造了历史最好的价格。之前所有几代人中国体操男子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努力,在那一刻是梦圆悉尼。其实那个时刻黄指导的弟子们根本意识不到,这对于前辈李宁、李小双们意味着什么,后来才感叹自己是如此争气拿到了冠军,也是那么幸运可以加载史册。

  而喜剧开始,大家都有理由相信会延续这个开门红。之后大家的期待开始放在了2004的雅典。在2003年世锦赛上以0.046分的劣势输给了保罗-哈姆,现在回看,有点像杨威在第二年奥运会上的一个预演。从悉尼到雅典,焦点运动员还是那些,竞争对手也还是那些。比如当时流传的说“不怕伊万,就怕邦达”,说的就是中国体操队两个重要对手,伊万科夫和邦达连科。

  在雅典奥运会上,杨威的单杠低级失误使他葬送了自己的全能金牌,即使赛前,黄指导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利用经验告诉了他,但他依然没有能站在领奖台上,所以那一刻杨威不是感到难过,而是内疚,对黄导内疚。

  按道理说,雅典奥运会理应是杨威最好的状态,居然都拿不到奥运冠军,甚至杨威认为自己是命中注定拿不到了。这是左右了他很长一段时间的想法,也几乎险些让他做出了退役的决定。但是黄导跟杨威说:“你最好状态不一定拿冠军,你非最佳状态也未必一定失败。”这句话对杨威的启发性太强了,并且杨威在之前的比赛里面验证过。所以他决定和恩师再尝试一次,2008北京奥运。

  2007年的斯图加特世锦赛对杨威很重要,他拿到了个人全能比赛的冠军,而在第二年的北京奥运上,杨威将剧本延续,8月12日拿到团体冠军,8月14日拿到全能冠军。

  “感觉我20多年的体操训练,最高光最辉煌的时刻都汇集在了这两个半小时里。可能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期待一夜成名,但是我依然认为通过20年的努力获得的成就,才是真正你可以深深受用并且铭记终生的记忆,这是刻在骨子里,属于你的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舞台上,实际上这句话似乎更适合去评论运动员。

  这两年杨威参加了不少真人秀节目,也感受到了一些娱乐圈的工作方式。比如大家可能会认为杨威在娱乐节目里面太认真,太想赢得每一场比赛。实际上在杨威看来,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在拍摄的团队这么认真的情况下,有一些基本的态度和尊重也是应该的。

  里约奥运,注重过程

  退役前,杨威是运动员,之后他更想尝试更多的社会角色,12年伦敦奥运会他做了电视台的转播顾问,现在他在做体操的国际裁判。杨威很清楚,体操是自己一切事情的根基。但是说实话,没有任何岗位,可以和运动员时期的运动员的角色的魅力大。所以人们看到杨威在尝试娱乐圈的工作,其实这些并非他所擅长,但却对杨威来说很有挑战性,因为他可以学习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目前距离里约奥运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杨威认为有很多看点,但是可能老百姓不认为这些是看点。他记得四年前,在做转播的时候,跟摄像大哥说:“你在拍摄的这个场地上,任何一位运动员都至少有15年以上的训练基础,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不管拿到的结果是什么。”

  对于中国军团的表现,杨威想对这些体操后辈们说:“如果没有能够成功,或者说甚至有因此遭遇了人生中的低谷,但应该庆幸,因为这些低谷对你们的成长太有价值了。哪怕是在奥运会的比赛里交了学费,越昂贵的成本,可能将来回报越大。如果你真的在低谷的时期,还能重新站起来,那么你一定会成为这个项目的少数者和精英。”当然,杨威期待中国能够拿到很多的金牌,收获无数的荣誉。

  (Emily)

  节目视频部分,请关注主持人孟繁旭[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mengpenpen

文章关键词:杨云杨威体操黄玉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