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效应"进军体育圈 若善加利用可改变中国体育
体坛+特约记者翔少报道
粉丝效应,这个以前频繁出现在娱乐圈中的词如今在体育圈闪耀。张继科,宁泽涛、惠若琪等年轻一代运动员都在里约奥运之后人气大增。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把以“体育”为标签的运动员推上社会关注的焦点。后奥运时代,年轻运动员依靠“冠军”热度与娱乐相结合,再凭借阳光帅气的形象更是长期“霸屏”。他们享受着明星般的待遇,一呼百应,万众瞩目。粉丝效应正给中国体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的掌握起话语权的年轻粉丝
新媒体时代早已降临,伴随着社交媒体成长的年轻粉丝早已成为媒介主导力量。他们与偶像频繁互动,自发组织粉丝活动甚至成为热点事件的生产者。以张继科为例,里约奥运前他的微博粉丝约90万,现已超过了800万。粉丝们相互交流,自发建立起许多群组,有组织、计划地为张继科高调庆生,而后又被各大媒体报道,成为头条。
相比之下李娜,刘翔,姚明等“体坛老一辈”的粉丝热度远没有如此之高。李娜两夺大满贯、姚明进入NBA、刘翔惊艳雅典哪个没成为当时的头条吸引世人眼球?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走出“新闻”的范畴成为或引领一个“现象”。
消费意识超前,愿为偶像花钱带动体育经济
娱乐圈中,粉丝的“购买力”是衡量一位明星价值的途径之一。这同样适用于体育圈。女排联赛期间正值惠若琪生日,粉丝包下多辆大巴专门接送惠粉到浙江看比赛;张继科粉丝花费约150万在多地投放广告,并为他买下主流纸媒整个版面庆生;宁泽涛粉丝更是大手笔的包下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大屏幕为偶像庆生。
此外,强大的“粉丝效应”作用下,各种拥有“偶像”的赛事基本满座,这给一些公司打造赛事IP提供了思路:偶像吸引受众,受众为赛事买单。如此既能让运动员回归赛场,保持其新闻影响力和大众认知度的同时又能发展体育经济。
粉丝效应提升项目关注度 引导全民参与体育
如何让一个毫不关心体育的人去关注甚至亲身参与其中?毫无疑问,体育偶像可以成为催化剂。某权威问卷调查显示:66.73%的受访者表示,是在里约奥运后才开始喜欢上如今当红的体育偶像。这对他们所从事的运动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受众增多,曝光率升高。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更多人会从单纯的追星转为参与到运动本身,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孩子共同参与。
虽说粉丝效应能给中国体育带来诸多益处,但必须承认目前中国体育粉丝还不够成熟,粉丝效应所带来的对偶像的个人崇拜和过度消费具有非理智性。粉丝行为应当被规范和正确引导。抓住粉丝效应带来的机遇,合理利用粉丝效应,个别项目乃至整个体育圈将会发生质变。
更多好玩有趣的体坛爆料,就在体坛+官方微博:体坛加,体坛+官方微信公众号:体坛plus
更多精彩请关注体坛+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