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赛11年来那些事儿:从二王一马到科龙大战
2005年上海世乒赛重夺男单冠军之后,中国乒乓球队长期紧绷的神经并未有丝毫松缓。经历了雅典奥运会的残酷,为准备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未雨绸缪,从2006年开始名为“直通不来梅”选拔赛正式开战。残酷而激烈的“内战”首次以全程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全国球迷前面。
今年,直通比赛已经是第十届,队内格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6年 直通不来梅
马琳杀红了眼,王励勤险胜“柳承敏”
第一阶段“6分制”比赛,马琳和侯英超分获前两名,占据先机,而第3至5名的王皓、马龙和王励勤,同样出线有望。到了第二阶段,这种格局被瞬间打破,首先是 侯英超接连输球,第一阶段的优势消失殆尽,最先退出名额之争。紧接着,马琳又陷入了低迷,连输了几场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不断连胜的郝帅,第二阶段后半 程,名额之争已集中在马琳、王皓、王励勤和郝帅之间。
其中,王皓的处境最好,他如果能够战胜王励勤,将率先从“连环套”中脱颖而出,提前两轮获得出线权,王励勤则失去晋级可能。第二阶段大循环最后一天,王皓和 王励勤的比赛成为全场的焦点,重压之下,王皓打出了本次选拔赛中最好的状态,一扫不久前十运会男单决赛中被横扫的颓势,3比2胜出,王励勤出局。第二个直 通名额将在马琳和郝帅之间产生,但决定了两个人命运的则是马琳和侯英超的最后一轮比赛:马琳胜,马琳入围;侯英超胜,则郝帅直通。3比1,几乎红了眼的马 琳战胜了对手,在最后时刻解开了人们心头的悬疑。“被逼到了绝境,见谁杀谁”,刘国梁给了马琳如此的评价。
第二次选拔赛的参赛人员是第一次选拔赛综合排名第3至8名,加上王建军和李虎共8人。王建军打法酷似韩国选手柳承敏,此前大循环他曾3比2战胜王励勤,这样安排无疑给王励勤增加了出线难度。
王建军确实也成为了王励勤“直通不来梅”的最后一道坎,最后决赛,他利用速度优势给王励勤制造了巨大困扰,然而在第一局王建军胜出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 了,后面三局,王建军分别在7:4、10:6、7:1领先的情况下被王励勤逆转,最终错失最后一个名额,王励勤成功直通。
2007年 直通萨格勒布
老兵直通经验足,许昕闯过直通关
第一阶段大循环延续了2006年直通赛的“6分制”赛制。前半程,郝帅和王皓表现最突出,前八轮保持不败。随着第九轮比赛王皓负于张继科,郝帅以“十连胜” 开始领跑。打破郝帅“不败金身”的是马琳,紧接着,王励勤为郝帅再添一笔败绩。这时候,王皓也仅输两场,他和郝帅的比赛成为第一阶段名副其实的冠军争夺 战。4比0,郝帅完胜王皓荣登榜首,马琳、张超、王励勤和王皓获得第2至5名。
第二阶段,在“6分制”比赛中发挥平平的王励勤强势回归。比赛进入到后半程,他以10胜1负的成绩和马龙并列第一,二人在第12轮比赛的相遇变成一场火光四 溅的遭遇战。比赛前两局,王励勤凭借在封闭训练期间尝试的新技术,很快以2比0领先,马龙暂停之后迅速调整了战术,将大比分扳平,并在决胜局一度8:5领 先。王励勤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叫了暂停,这个暂停成功地干扰到了马龙,王励勤藉此逆转胜出。但是最后三轮比赛,王励勤遭遇两连败,马龙则战胜马琳实现积分 上的反超,获得第二阶段头名。综合两次成绩,马琳、郝帅、王励勤、马龙、王皓和张超率先获得世乒赛参赛权。
第二次选拔赛,直板小将许昕成为了队伍的又一个惊喜。虽然进入国家队还不到半年时间,但是三轮比赛,许昕表现抢眼,并战胜了王励勤等主力队员,整体发挥也颇受教练组认可。第二次选拔赛,在和李平争夺出线资格的关键比赛中,许昕在前三板的争抢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前三局呈“一面倒”,最终以4比0横扫李平锁定胜局,获得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入场券。
2009年 直通横滨
张继科初露锋芒
第一阶段大循环,为了突出开局、尾局的重要性,直通规则再度创新,采用了“4分赛制”,即到4分便直接翻成9分,4:3就翻成9:8,4:2翻成 9:7,4:1、4:0则统一翻成9:6。这种赛制下,小将许昕成为了最大的一匹黑马,前10轮比赛和王皓共同领跑。随后,王皓经过七局苦战战胜许昕,成 为第一阶段最后的赢家。许昕、马龙、王励勤、张超和李平分列第2至6名。
到了第二阶段,王皓延续强势,第一阶段发挥不佳的郝帅也逐渐回勇,许昕和马龙则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尤其是马龙,在和郝帅的比赛中,他在决胜局7:0、 10:7领先局面下被对手逆转,此役之后,马龙在后半程比赛中竟连负8场,提前出局。张超和张继科成为了第二阶段的比赛亮点,他们分别取得第2名和第3名 的成绩。综合两次大循环,王皓、许昕、张超、张继科、郝帅和陈玘排名前6名获得世乒赛参赛权,王皓、许昕和张超获得单打参赛权。第二次选拔赛在马琳、王励 勤、马龙、邱贻可、李平和雷振华之间展开,经过捉对厮杀,马琳、马龙和邱贻可最终获得另外3个直通名额。
北京奥运会后,小将们加速了“抢班夺权”的步伐,此次直通赛也印证了这一点,先是许昕领跑,第二阶段张继科又脱颖而出。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男乒两大“元老”:马琳和王励勤,前者在最后关头拿到了入场券,后者没能直通。
2010年 直通莫斯科
蟒獒龙迅速突围,二王一马被困生死局
此次直通一开始便采用了最具悬念和对抗性的单淘汰赛制。原计划团体赛五个名额的其中三个,在三个阶段分别产生,另外两个名额由教练组综合考量决定。但是三次 选拔过后,许昕、张继科和马龙相继出线,“二王一马”无一入选,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教练组毅然决定,团体赛最后两个名额也分别由两次选拔产生。
宁波北仑基地封闭训练即将结束的时候,第四阶段直通赛拉开战幕,王皓、马琳和王励勤三人决出第四张直通入场券。第一场比赛,马琳对阵王励勤,萨格勒布世乒赛 男单决赛中的一幕再次出现,马琳在2比0领先、第三局又以5:2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王励勤逆转胜出。第二场比赛,马琳又在2比1领先的情况下负于王皓, 率先出局。这样,名额之争就锁定在王励勤和王皓之间,最终,王皓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下三城,安全“上岸”。
第五张直通门票,由马琳和王励勤的二人PK赛产生。首局比赛,王励勤一改往日的慢热,迅速取得7:1的领先优势,并在局末握有四个局点。这时候,马琳展开了 凶狠的搏杀,连得6分拿下第一局。这局胜利也奠定了比赛的最终走势,尽管王励勤在第二局扳回一城,但是逐渐打出气势的马琳没有重蹈上一轮的覆辙,3比1锁 定胜局,王励勤无缘莫斯科世乒赛。
2011年 直通鹿特丹
张继科马龙强势崛起,王励勤马琳渐渐掉队
第一阶段直通赛,一开赛便冷门迭起,先是王励勤和马琳在小组赛双双出局,接着是马龙在1/4决赛中被此前状态不佳的陈玘4比0横扫。王皓成为第一阶段的最终赢家,他先是在半决赛中战胜了信心爆棚的陈玘,继而又在决赛中战胜了张继科,夺得第一阶段冠军。
第二阶段,马琳、马龙和王励勤逐渐回勇,携手张继科包揽了四强席位。两场新老之争中,双方各胜一场,先是张继科战胜了王励勤,继而马琳又在1比3落后的情况 下,逆转战胜了马龙。决赛几乎是之前“二马”之战的翻版,只是主导比赛胜利的变成了张继科:前三局,张继科2比1领先;马琳连下两城以3比2反超;张继科 凭借在第六局关键分的果断发力,再度扳平比分;决胜局,张继科7:0强势开场,并以11:3锁定胜局。获得第二阶段冠军之后,张继科的综合排名达到了第一 名,按照规定,他和第2至4名的王皓、郝帅和马龙成功直通。
北京奥运会后,马龙、张继科以及许昕一直扮演着“抢班夺权”的革命军角色,此次直通比赛,以“科龙”为代表的男乒新势力,开始真正意义上改变了男乒的旧有格局:元老级存在的马琳和王励勤没能突围成功,中生代的王皓、郝帅和新生代的“科龙”分庭抗礼。
2013年 直通巴黎
樊振东一跃而起,王皓PK赛血战到底
通过两轮大循环以及网络票选的争夺,许昕、马龙、张继科、陈玘、郝帅、马琳、王皓7人先后入围,之后闫安和樊振东又在选拔附加赛中胜出,9人名单全部产生。
赛制似乎并不复杂,只要在“五局三胜”的比赛中拿到小组第一,便可获得直通名额。然而,被刘国梁命名为“血战到底”的赛制,刺激和残酷就隐藏在“小组第一” 的资格上。根据规则,只有在小组赛中赢得两场胜利才能直通。如果形成连环套,那么3人进行第二次循环,从“五局三胜制”改为“一局一胜制”;如果再出现连 环套,就改为“抢5分制”;再出现就改为“10平制(从10平打起)”,直到有人击败两个对手为止。
但是,紧张、残酷的赛制并没有完全从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率先进行的小组赛,许昕以两个3比0战胜了郝帅和樊振东,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名额;紧接着,张继科又 在第二个小组中战胜了陈玘和王皓脱颖而出,将第二张入场券收入囊中;第三个比赛日,马龙战胜闫安和马琳,同样突围成功。
首轮战罢,余下6名运动员经过抽签又被分为了两组:马琳、陈玘、闫安一组;王皓、郝帅、樊振东一组。在率先进行的小组赛中,闫安连胜马琳和陈玘,拿到第四张 直通门票,最后一组比赛,真正的拉开了“血战”的幕布:首盘比赛,王皓1比3不敌樊振东;第二盘,重整旗鼓的王皓以3比0战胜郝帅;关键的第三盘,樊振东 摸到了入场券,却没能抓牢,他在2比1领先的情况下被郝帅翻盘,“血战到底”正式上演。
比赛顺序相同,只是改为“一局一胜制”,首场比赛,樊振东率先发动,转眼间已经以9:3遥遥领先,眼看胜利就要到手,樊振东却忽然短路,王皓连得6分追平比 分。此后双方又经历了3次平局,樊振东最终被越来越强势的王皓击溃了心理防线,以12:14饮恨落败。第二盘,郝帅犯了和樊振东同样的错误,他在9:6领 先时,被樊振东连夺5分,瞬间落败。最后一场,郝帅又在9:7领先的情况下被王皓追平,10:12再负一场,王皓凭借加赛的两连胜锁定最后一个直通名额。
2014年 直通东京
“科龙大战”比肩“马王之争”
没 有参加第一阶段比赛的张继科马龙,在第二阶段大循环首日,便遭遇到了年轻选手的冲击。18岁小将梁靖崑连胜张继科、马龙,成为第二阶段比赛的一匹黑马。但 是,随着赛程的不断推进,张继科和马龙的发挥越来越好,发挥也更稳定,截止到第10轮,两个人以9胜1负并驾齐驱,领跑积分榜。最后一轮上演的“科龙大 战”,就成为了第一阶段的焦点。在这场被刘国梁称之为“教科书”般的对决中,张继科3比1力压马龙,率先直通。
第二次选拔赛的8名参赛选手分别由上轮第2至9名选手组成:马龙、许昕、樊振东、梁靖崑、闫安、郝帅、王皓、程靖淇。这一次,主力队员成为了赢家,马龙、许 昕、樊振东和王皓分别战胜对手,齐进四强。决赛在许昕和樊振东之间展开,两个人分别战胜了王皓和马龙晋级,许昕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最终以3比1战胜 樊振东,拿到了第二张直通门票。
“两极分化”是本次直通赛的一大特点,三大主力张继科、马龙和许昕都是当打之年,从两次选拔赛来看,处于明显的领先位置。不过,在三大主力身后,中间层力量略显不足,勉强能够接棒的闫安也在和老将王皓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反而是樊振东和梁靖崑这样的年轻选手更具亮点。
2015年 直通苏州
打新球小胖脱颖而出,马龙胜继科愈显成熟
按 照积分规则,目前队内排名第3的樊振东本可以不参加第一次选拔赛,但是考虑到他需要更多比赛来积累经验,总教练刘国梁还是要求他参加了第一次选拔赛第二阶 段的大循环比赛,樊振东也不负众望,以14胜1负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与许昕、方博、梁靖崑一起突围成功,获得第二轮选拔赛资格。
第二轮选拔赛第一阶段,由国内积分前8名的马龙、樊振东、张继科、许昕、郝帅、闫安、尚坤、梁靖崑首先进行淘汰赛。本阶段,年轻小将向主力选手发起强力冲 击,首先梁靖崑在首轮比赛中以3比1战胜张继科跻身四强,继而又在半决赛中一度2比0领先马龙,并多次拿到赛点。樊振东则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以两个3比1分 别战胜了许昕和马龙,将第一张直通门票收入囊中。
第二阶段比赛同样由8人参赛,他们是马龙、张继科,第一轮直通前4名选手 樊振东、许昕、方博、梁靖崑,以及教练组选定选手郝帅和徐晨皓。由于樊振东已经获得直通资格,由崔庆磊填补名额。最终决赛在马龙和张继科之间展开,从晋级 道路上看,马龙3比1胜崔庆磊后,又以3比0横扫许昕;张继科则以两个3比2战胜了郝帅和方博。显然,张继科略显起伏,马龙更加沉稳,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 决赛中,最终,马龙以3比1战胜了张继科,拿到了第二张直通门票。
樊振东能够率先直通,梁靖崑能够有所突破,客观来看,和比赛中使用新材料球有一定关系。虽然新球使用带来的变化谈不上翻天覆地,但是也让比赛呈现了一些新的 特点:回合少,变化更加积极,这样在短兵相接中,谁更强势谁就具备了优势,这更有利于樊振东和梁靖崑的打法风格。总教练刘国梁总结中也提到,连续的强强对 抗,新材料球对名将是个挑战,给一些适应快的小将带来了机会。
2016年 直通吉隆坡
张继科被激活,獒龙蟒阵容齐整
从以往规律来看,经过一个奥运周期的反复打磨,在周期收尾阶段,奥运参赛阵容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例如北京奥运周期的“二王一马”、伦敦奥运周期的王皓、张 继科、马龙。这种情况下,奥运年的世乒赛,更像是奥运会前的一次演兵,这个“演兵”也是双刃剑:胜利,为奥运平添信心;失利,则蒙上阴影。
无论是从锻炼奥运选手的目的,还是从奥运前积累信心的目的,奥运前的团体赛,势必都会选择最成熟、最具实力的运动员,而不是把名额交给变数比较大的“直通比 赛”。但是,里约奥运周期,正赶上国乒传承交接的“坎”上,再加上这个周期不断地技术变革、器材变革,客观上打乱了正常的备战节奏。队里唯一一名具备了奥 运单打经验的张继科,在2015年末接连外战失利,更是为国乒敲响了警钟。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前,总教练刘国梁打破了以往“奥运年无直通”的惯例,开启了直通吉隆坡选拔赛。
9局5胜制,两次暂停权,这种高于实战、强于实战、难于实战的比赛,对运动员的身体、精力、技术和心理都是非常强的挑战。这种赛制下,谁把体力和精力分配的 更合理,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在这个环节,成熟运动员显然做得更好。事实上也是如此,经过5天45场的比拼,许昕和张继科以8胜1负并驾齐驱领跑积分榜, 许昕凭借胜负关系排在第一名,马龙以7胜2负排在第3,樊振东居于第4。许昕拿到了直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