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女台男板竞争激烈 中国队造星难社会推广难

跳水女台男板竞争激烈 中国队造星难社会推广难
2019年03月11日 07:39 澎湃新闻
陈若琳 陈若琳

  中国体育“梦之队”的称号,中国跳水队当之无愧。

  3月9日,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北京站三个比赛日结束,中国跳水队顺利包揽赛事的全部十枚金牌,加上之前日本站的十枚金牌,中国跳水队在国际赛场继续展现着自己的统治力。

  不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本次担任比赛裁判长的“跳水女神”陈若琳表示,中国跳水队同样面临不小的冲击,“主要压力还是源于女台(女子十米台)和男板(男子三米板)。”

  而对于跳水的社会推广,她也点出了当下项目“造星难”的原因:大众参与度并不乐观。

  北京站的比赛,澎湃新闻记者在裁判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被誉为“跳水女神”的陈若琳。

  2016年里约奥运后退役的陈若琳,在三届奥运会获得了5枚金牌,以最年轻的“五金王”的身份作别泳池。之后,陈若琳以国际级裁判的身份重新亮相。

  其实转型成为裁判,并不是她退役之初就规划好的。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陈若琳坦言,“刚退役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比较迷茫,所以就先去了中国人民大学上学。”

  教学楼、宿舍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让迷茫中的陈若琳慢慢清晰了未来的道路。

  “上完学之后,一点点开始接触裁判的工作,毕竟从小在这个圈子里长大,也觉得裁判这个工作比较有意思,于是慢慢确定裁判工作就是我未来的方向。”

  因为割舍不下的泳池情结,陈若琳完成了从运动员向裁判的华丽转身,2017年,陈若琳进入了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2018年,她开启了在国际赛场上的执裁生涯。

  但这份工作,远比她想象的要困难。

  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期间,陈若琳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做运动员的时候,管理好自己就行了,但是当裁判的话,要对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准备。”

  “比如运动员的动作跟最初报的不一样、运动员跳的时候碰板、观众太吵影响运动员等等,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心中有数。”

  如今,经历了一年多的历练,陈若琳开始欣喜地发现,自己慢慢在裁判的工作中越来越成熟。

  “现在更加熟悉裁判工作的规则,在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对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也更加熟悉。”

  不过她还是坦言,“但也越来越发现,做裁判比做运动员更加辛苦。”

2016年里约奥运会,陈若琳在女子双人10米台夺冠后拥抱教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2016年里约奥运会,陈若琳在女子双人10米台夺冠后拥抱教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曾因舆论压力影响心态

  目前,陈若琳已经是国际泳联跳水委员会的一员,未来有机会在更多的世界系列赛等大赛中执裁。

  有观点认为,对于跳水这样的打分类项目,有中国裁判的力量加入到国际裁判队伍当中,也能对未来中国运动员在世锦赛、奥运会等赛事上得到公正对待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一向在国际赛场上披荆斩棘、几乎不会让金牌旁落的国家跳水队,保持实力长盛不衰的关键还是中国队自身强大的实力。

  而这也是陈若琳更为看重的。对于运动员身上的压力,她也有亲身的体会。

  曾经有传闻称,运动员时期的陈若琳为了控制体重、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5年的时间没有吃过晚饭。

  从运动员的身份退役后,陈若琳也短暂地陷入过身材发胖的烦恼,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她的名字,还会出现“发福”、“肉脸”等刺眼的关联词。

  甚至是现在,已经减肥成功、重新变回苗条身材的陈若琳,还向澎湃新闻记者“抱怨”还想再瘦一点,“现在主食吃得比较少,还在减肥,每晚都会称体重,给自己设一个标准,如果体重超了,那明天就少吃一点。”

  除了减肥,陈若琳也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网络上的一些声音,曾在运动员时期给她形成了比较大的困扰。

  “里约奥运会比赛前,我上网搜自己的新闻,看到有分析说如果我拿了金牌会怎么样,不拿又会怎么样,包括网友也会评论,拿了你就是五金王,这些声音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好在陈若琳最终顶住压力,顺利加冕了“五金王”。如今,压力和责任又来到了后辈们的肩上。

戴利等海外名将对中国跳水队发起了冲击。戴利等海外名将对中国跳水队发起了冲击。

  女台、男板竞争激烈

  作为裁判,陈若琳一直很关注国家跳水队的表现,偶有的几次金牌失手,她也是看在眼里。

  里约奥运会,男子三米板项目的金牌曾经被英国组合拉夫尔、米尔斯获得,打破中国队长达12年的垄断;

  布达佩斯世锦赛,同样是男子三米板项目,俄罗斯组合扎哈罗夫、库兹涅索夫逆转中国选手获胜……

  相比于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中国跳水队在国际赛场上同样面临较大的冲击,其中,女子十米跳台和男子三米板项目尤甚。

  陈若琳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道,“女台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为女孩的年纪处在生长发育期,发育之前的状态和发育之后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男板是因为大家实力都很强,国外选手的技术水平也很好,人家全都是抱着来冲击中国队的心态,而中国选手因为过往那些辉煌的成绩,心理的压力其实更大。”

  尤其是对于自己擅长的10米跳台项目,陈若琳也有不少体验。

  “过去我们是以老带新的形式,有新人加入,我可以带着她一起,但是里约奥运会后我退役了,等于完全是两个新人在承担,悬念会大一点。”

  泳协主席周继红也在北京站比赛结束之后,再次强调了中国队的危机感,“新赛季大家一开始比赛都会有点紧,后面几站的竞争会更激烈。”

  “接连包揽日本站和北京站全部冠军,‘开门红’对队伍来说是鼓励。大家总是看结果,但我注重的是过程。”

如今的“跳水一姐”、国家跳水队的领军人施廷懋。 视觉中国 图如今的“跳水一姐”、国家跳水队的领军人施廷懋。 视觉中国 图

  国家跳水队的“造星”难题

  随着郭晶晶、吴敏霞、陈若琳等一代“跳水女神”退役,国家跳水队的关注度相比从前略有下降。

  如今的“跳水一姐”、国家跳水队的领军人施廷懋,在泳迷的印象中较为低调。

  在陈若琳的眼中,“施廷懋本身就是一个低调的人,可能基本都是在默默关注自己的训练状态、生活,她是不太喜欢把自己所有的状态铺在大众视野下吧。”

  而相比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可以在综艺节目中“圈粉”,“跳水队的运动员年纪都偏小,没有别的运动员那么有综艺感,可能陈艾森和练俊杰他们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一下。”

  跳水队的“造星”问题,曾经让周继红感慨“不太容易”:“我当然期待更多的跳水选手成为明星,让大众喜欢他们,人气变得更旺。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会努力,帮助我们的运动员更加优秀。”

  中国跳水队的实力毋庸置疑,“造星”难题或许与该项目的大众参与度有关。

  陈若琳表示,“跳水运动比较小众,没有那么市场化。”

  “观众喜欢看是一方面,但是真的到参与度方面,参与的人会比较少,所以只能说是尽量多拿冠军,让大家多关注国家跳水队吧。”

  有数据统计表明,仅就游泳大项而言,国内会正规游泳的人数不到20%,而该数字在美国是50%,游泳运动在中国民间的普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由此缩小到跳水项目,这个数字更加难以想象,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运动项目,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本次北京站的第二个比赛日,国际泳联、农夫山泉就与体奥动力在北京水立方举行了签约发布会,农夫山泉正式成为FINA国际泳联全球官方合作伙伴。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钟晓晓表示,未来要“帮助游泳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让更多的百姓接触、学会、并最终享受游泳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社会力量的注入,终归还是会让运动项目本身受益。在优异的成绩和各界的助推之下,国家跳水队的“造星”难题或许不会持续太久。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