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拼搏精神和胜负毫无关系 都被圣斗士误导了
要说我们小时候被什么事情严重误导过的话,首推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
这个神剧首先让我坚信自己体内确实有小宇宙存在,转化为现实形态之后就是所谓的拼搏精神吧,进而使我认为有拼搏精神就一定能赢球。
幸运的是在漫长的球员生涯中,我也好像是靠这种小宇宙的爆发赢过不少球,不幸的是赢的这些球似乎能成为进一步印证以上逻辑的证据。
这真是太可笑了,如果这种理论都能成立的话,那输球的人岂非个个都没尽力,因为他们也有小宇宙,所以要么他们的小宇宙是假的,要么他们都没有拼搏精神(当然也可能他们的圣衣不好用吧)。
其实拼搏精神和胜负毫无关系。最近我看到有些评论说李炫一简直是机器,他没有任何情绪,得分丢分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只专注于技战术的发挥,好像结果和他没有关系一样。
对此我表示赞同,并且我要说,李炫一这种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的状态,正是广大球员苦求之而不得的境界。
如果拼搏精神的体现是为了压住对方的气势,或者影响对手心理状态的话,只要站在李炫一的对面,就成了多余的对牛弹琴。其实亨德拉也差不多是这种类型,遇到他们,还是不要浪费太多自嗨的表情为好。
后来我们发明了新的逻辑——打得好就能赢。说打得好就不挨骂更准确些,因为很少教练在我赢球的时候说我打得不好,所以我认为赢了就肯定是打得好。
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总是具有超强的自圆其说能力,可实际上凡是比赛,必然是输球的人打得好。因为理论上说,我们是一定看不到赢球的人水有多深的,输球的人基本上都会用完全部弹药,而赢家还有余粮,你怎么知道再打下去他行不行呢?
由此可见,输球的人必是全力以赴死而后已的了,所以他们的拼搏精神也一定体现得更充分一些才对。
这样的发明随处可见,比如说很多人都认为“大馆杀球如放屁,比不了在小馆打球个个都是人间大炮”,所以都怕打大馆。
其实人在任何地方杀球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大馆空间开阔,所以相对声音比较小,于是人就认为是自己杀球变轻了而已。
这种事对后场大炮们的情绪伤害比较大,至于我就没什么,反正我到哪都杀不重。
谈到杀球,又有妙趣之言,评论说不理解为什么亨德拉杀球很轻却很难接。我们可以分析这句话的前提:
1。瘦的人都没力;
2。没力的人杀球不重;
3。不重的杀球不难接;
4。亨德拉骨瘦如柴;
5。他没力;
6。他杀球不可能重;
7。他杀球一定好接。
仔细想想,以上除了第二条比较可靠之外,其他都不是必然逻辑,亨德拉是很瘦,但瘦就一定没力吗?他杀球真的不重?不重的杀球真的好接吗?
当然,我知道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说,重是难接的第一标准,很多时候也几乎是唯一标准。
但对于高手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杀球重,换来一声“好大板”的赞叹,而在于用各种方法打出难接的球换来得分。重只是难接的其中一种办法而已,所以亨德拉杀球的轻重不应该成为衡量是否难接的标准。
上周的比赛,卢敬尧同学有进步,开始走路打球了,临杀不急,拿到机会的时候张弛有度,不再是过去那种急先锋索超的风格了。
乔丹打得不好,太油了,年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锐利,我喜欢去年全英赛的那个乔丹,简洁明快凶狠刚劲,进攻利落中又时有随心妙手。相比起来,昨天的他太啰嗦了。
园田和嘉村开始表现出顶尖球员的稳定,这种稳定来自于日本人善于学习和执行的国民性,他们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充分汲取羽球强国的先进意识,并且一丝不苟地将这种意识执行到实战之中。
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随时都会教唆我们,将别人的信息拒之门外,所以这种高水平的稳定和拼搏精神毫无关系,甚至可以说,具有这种稳定性的人,才轮得到体现所谓的拼搏精神。
必须指出的是,朴柱奉和日本队的幸福生活,在他们“结婚”之前是无法完全预见的,所以他们的第一份合约买到的并不是现在的结果,而是现在的结果的可能性。
而日本队也必将经历低谷,这有可能是盛极必衰的自然现象,也有可能出于对手们你追我赶的食物链法则,却不说明朴柱奉的钱白给了。因为朴柱奉现在证明比较适合这些日本人,也许他就不适合那些日本人,但他高水平教练的属性并不受结果影响,结果影响的只是评论对他的看法。
(来自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