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专访林丹:回顾3届奥运 雅典首轮游刻骨铭心

2016年05月11日23:10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林丹接受专访林丹接受专访

  新浪体育讯  比分是可以逆转的,交手战绩亦是可以逆转的,只有时间逆转不了。所幸,这12年的时间,林丹不曾遗憾后悔过。之前的三届奥运会之旅,他有过一轮游,亦有过笑到最后的大获全胜。在5月5日接受新浪体育专访时,林丹回顾了自己之前的三届奥运会之旅,展望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他淡然地说道:“我不去想结果,但是我会全力地做好每一个细微的准备,在场上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竞技状态,这是我的追求。”

  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2年,彼时还不满19岁的林丹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当年的8月,他第一次坐到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上。此后两年的时间,林丹被越来越多的球迷认识、熟知,他在2004年汤姆斯杯赛中帮助中国队夺冠,获得了自己运动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同一年,林丹也开始有了“超级丹”这个美誉。他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去雅典的飞机,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

  在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林丹21岁,那个年龄阶段的他冲劲十足。在此之前,他已经用一些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众人自然而然地将他视为夺冠最大热门之一。然而在奥运会这种级别的舞台上,实力往往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第一轮面对新加坡选手苏西洛,林丹以0比2落败,爆出一个冷门。在第一次奥运会之行中,他才刚刚亮相,却已到了谢幕的时刻。雅典很美,但那时从林丹眼里看到的美景都是黯淡的,连爱琴海也失去了它的魅力。

  直到如今,林丹还清楚地记得雅典奥运会时第一轮对手的名字,林丹叫他罗纳德,媒体叫他苏西洛,他现在的名字是林羽峰。现在,林丹同样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心情,“2004年我第一次备战奥运会,现在我的回忆就是之前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比赛,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即便你打了很多年的国际比赛,但一到奥运会,它确实是非常不一样的比赛。我个人觉得它非常有魔力,四年一届奥运会会发生任何事情。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奥运会中的表现可以发光发亮,所以你对奥运会会有很多的期待。”

  林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这样早早出局,在赛场上,面对实力并不十分强劲的对手,比分落后的林丹迷茫了,往日里那光彩照人的霸气不知遁往何处,“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我觉得自己好像在赛前都做得都还不错,但一进奥运村,到了奥运会的赛场,我觉得一切都和自己相像得不一样,我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而且会觉得任何一些小的事情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第一场比赛我对阵新加坡选手苏西洛,当比分落后时我会觉得奥运会和其他比赛不一样,我无法让自己更加淡定地去想办法、把比分追回来,这种节奏一直延续到比赛结束。没有经历过奥运会、没有经历过心里的挣扎,你会觉得似乎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看着比赛结束。”他悲伤的背影留在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那一刻,他不再是“超级丹”。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雅典奥运会的“一轮游”一度使很多人对林丹失去信心,虽然世界排名第一,但缺少男单世界冠军的头衔,总归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还好时间眷顾林丹,没有让他等太久。2006年世锦赛,林丹一路过关斩将,晋级决赛。在决赛中,他的对手是队友鲍春来。在又一次冲击男单世界冠军的机遇面前,他勇往直前,2比0,林丹直落两局,战胜鲍春来,问鼎桂冠。这个冠军无疑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超级丹”又回来了!

  四年的时间,指顾之间,转眼前,林丹又迎来了第二次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彼时,林丹25岁,眉宇间少了几分年轻气盛,多了几分成熟稳重。这一次,他想弥补四年前的遗憾,“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觉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不能说是心里有底,但我至少知道了它就是会给你带来这样感觉的一种比赛,赛前我也会睡不着觉,想很多很多,心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变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种情况我相对好一点点,主场作战。当时我想自己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得好就做得好,做得不好,大不了还是回到过去一样,很多人会批评林丹、‘攻击’林丹,我都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了,所以每天我练得很认真,尽量不受外界干扰,就一心训练和比赛。”

  “大部分运动项目都是要通过奥运会才能去诠释自己的价值,可能足球、篮球和网球运动员可能不需要通过奥运会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对我们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可能迫切地需要这样的一个舞台去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我又是主场作战,我敢说很多人希望林丹能够夺冠,但可能也有很多人在等着看林丹发挥得不好。”在林丹备战北京奥运会的那段岁月里,教练汤仙虎就是林丹心理话最佳倾听者,林丹感激汤仙虎的陪伴与教导,“我当时确实压力很大,我很感谢汤仙虎教练,他尽可能每天能疏导我紧张的情绪,他非常愿意听我说我的心理状态。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很单纯,很简单,我就是每天练好,我打得好你们表扬我,我打得不好,你们骂我,我也可以接受,无所谓,没关系,但我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不要像2004年奥运会时那样,过早地结束了比赛任务,怎么都得在主场拼一把!”

  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日子,林丹做到了心静,他会在每天晚上主动关机,然后把手机交给教练,“那时我25岁,那时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抱着手机,那个时候晚上9点半或者10点我就交给教练,不用了。因为有太多人会发短信鼓励我,或者让我加油,每天我就是想简单一些,我就是想休息,不想再听到这些话,所以我会主动关机,不受别人打扰。而且我特别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想让自己封闭一样,我甚至和记者碰面都不会打招呼。”之所以做得如此“决绝”,是因为林丹想保护自己,那时,他的心里会萌生一个想法:2004年奥运会我输了,马上北京奥运会要开始了,我又在主场作战,如果我打得不好呢?“所以我会潜意识地想保护自己,那段时间,我除了和教练、队友说话,其他人我几乎都不怎么接触了。每天训练我都会摔球拍,几乎每天都摔。”

  2008年8月17日,这个对林丹运动生涯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他与李宗伟在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的赛场上隔网而立,林丹以21比12与21比8轻松战胜李宗伟,获得了男单冠军,成为了“大满贯”得主。

  2012年伦敦奥运会

  这个奥运周期,林丹的身份有了变化,2010年年底,他与谢杏芳领取了结婚证,从那一刻开始,林丹的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在赛场上和赛场外,林丹的表现越来越成熟——赛场上,他对羽毛球那份炽热的爱矢志不渝,认真执着的态度让他更有魅力;赛场外,他比以往更懂得如何与记者交流沟通。林丹觉得自己的成熟与经历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获得了冠军,我的信心更足了,心境更豁然了一点。到了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我就想‘没有关系,我还是一样具备很强的实力’,但我没有想蝉联,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打比赛,就好像更有底气了一样。2012年备战奥运会时我并没有一定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我很开心自己没有被四年的时间淘汰掉,还是算胜利的。我想正因为我经历过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我才会在参加2012年奥运会时心态显得更成熟,更能坦然地接受一些东西,也会用更准确的方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对阵形势复制了北京奥运会,林丹再次与李宗伟争夺冠军。在那场比赛前一晚,林丹躺在床上,思潮起伏,他的脑海里不禁浮现了第二天决赛时的场景——这场巅峰对决的两种结果,他都想过,“会想,说实话会想。这是奥运会,不是刻意去想,当我睡不着时会有很多想法,比如我赢李宗伟会怎么样,比如我输给他了我会怎么样,他会怎么样,在不经意时,这些想法就会蹦出来、跳几下,但很快我会意识到想这些没用,比赛还没有打,明天的比赛你要做到的是专注,全力去打好比赛,结果不是你能控制的。2012年我参加奥运会时的心态会比2008年我参加北京奥运会时更成熟,控制自己想法的能力会更成熟。”

  那场巅峰对决的结果复制了四年前的一幕,林丹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胜两局逆转战胜了李宗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的运动员。

  追忆往昔,时间真是奇妙,它隔着悠悠的岁月,仿佛还能让人听到它的声音,似是清水泠泠声,分外清晰。回想此前三次备战奥运会时的情景,林丹有时候也会会心一笑,“我会笑,但那个不是嘲笑,是觉得以前的自己很可爱,在那样的年龄就是会干那样的事情,比如摔球拍,比如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今年8月,林丹很有可能将参加运动生涯的第四届奥运会。对于里约之路,林丹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忘初心,“这一届奥运会,我希望有点2012年备战奥运会时的感觉,就是我不去想结果,但是我会全力地做好每一个细微的准备,在场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竞技状态,这是我的追求,我觉得做到这样了可能好的结果就会来。”

  (董正翔)

文章关键词:羽毛球林丹奥运会汤尤杯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