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恺:蔡赟就是我偶像 感谢前辈助推让我更强大

2015年12月20日17:47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鲁恺和蔡赟击掌(资料图)鲁恺和蔡赟击掌(资料图)

  鲁恺很可爱,不管朋友和他怎么开玩笑,他都呵呵一笑了之;如果看到他喜欢的东西,绝对不会隐藏心里的感受,笑得像个孩子。

  鲁恺很认真,在得知自己要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做了详尽的准备。采访的时候,他坐在床上,伸直了两条大长腿,摆出一个很舒服的姿势。眼睛直直盯着对面的墙壁,眼神很坚定,每一句话都说得很慢,右手不自觉地摸着下巴和鼻子,采访结束时,这一片已经被他摸得通红。

  鲁恺很坚韧,在自己的羽毛球道路上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人都不曾经历过的困难,但他都顶了过来,一直走到现在。

  鲁恺很幸运,于洋、蔡赟两位奥运冠军先后在他运动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带他进步,国家队老队医罗医在鲁恺几乎要放弃羽毛球时“挽救”了他。每一次需要援手的时候,鲁恺总能遇到贵人。

  鲁恺在成长,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他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继续在老队员的帮助和庇护下安逸地前进,他需要自己发力,独挡一面。

  这就是鲁恺。

  坚韧:坎坷路上的磨练

  鲁恺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母亲的专项则是排球。鲁恺继承了父母优良的体育基因,1.93米的身高就是最直观的证明。

  或许大家想象不到,如今“瘦长型”的鲁恺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个球一样”。为了孩子的健康,运动员出身的父母自然要把鲁恺送上运动场。好在当时的鲁恺虽然没有运动员的身材,却有一颗运动员的心。他很喜欢在运动场上奔跑的感觉,比起坐在教室里呆呆地看书,这简直快乐上万倍。鲁恺说:“我真的不喜欢看书,记得那时候一看书就犯困。”虽然现在的鲁恺已经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训练比赛之余都会主动补习文化知识,不过在那时,运动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受爸爸的影响,鲁恺选择了篮球。他说:“我打篮球还是很有天赋的。那时候,我的身高虽然没有现在那么突出,但是在同年龄的小朋友中已经算高的,而且打得也比他们好。”2014年国家队在晋江集训的时候,鲁恺还用排球表演了一次扣篮,技惊四座。

  看到儿子对篮球的喜爱以及表现出来的天赋,父母就想给鲁恺更好的训练环境。考虑到广西的篮球水平不高,如果有好苗子,基本都是送到临近的广东去训练,所以父母也有这样的想法。对于能得到更好的训练机会,鲁恺本来是很愿意的,可一说要离家,他瞬间就摇头了。鲁恺说:“我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根本离不开父母。哪怕当时已经10多岁了,离开父母超过两天就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鲁恺可能辉煌的篮球生涯就在这样一种看似荒诞的理由下夭折了,不过,这也为他之后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就在那一年的暑假,父母把鲁恺送到了一位当羽毛球教练的朋友那里学打羽毛球。当时,和鲁恺一起学羽毛球的还有那位教练的儿子,他和鲁恺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个小朋友第一次踏上羽毛球场,新鲜劲儿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然而不到两天,热情就下来了。由于打不到球,鲁恺很快对羽毛球失去了兴趣,不过由于从小家里“运动队式”的教育模式,鲁恺很听父母的话,只能硬着头皮坚持。那段时间,练羽毛球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父母上班的时候自己能有个去处。一年后,身体素质逐渐出众的鲁恺被父母送到南宁市羽毛球队,那段时间,他的生活就是上课,放学后训练,然后回家洗澡写作业,睡觉。鲁恺说,自己的童年很充实,但不是那么多彩。

  虽说鲁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羽毛球上,但是良好的运动基因,加上长期在训练中的耳濡目染,小学毕业,他的羽毛球水平在同龄人中已经出类拔萃。在征求了鲁恺自己的意见后,父母决定让他走专业的道路。父母清楚地知道,选择专业道路,就意味着要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如果半途而废,那就是真正的一事无成。所以,在鲁恺走上新的道路之前,妈妈和他说了一句至今仍对他有影响的话:“自己选择的路,不要求你有多高的成就,但是不管怎么样,就算爬,也要爬完!”

  鲁恺就这样走进了专业训练馆,虽然他还是对羽毛球没有绝对热情,但是凭借良好的先天条件,他顺利进入了广西队,从二队到一队,他又花了两年时间。鲁恺回忆说:“那时候没把心思放在打球上,从二队到一队这段时间其实应该更短一点的。”很快,鲁恺获得了参加全国青年比赛的机会。他还记得,那时候他和同年龄段的田厚威打得难分难解,而陈跃坤是那一批当中实力最强的。

  随后的故事变得水到渠成。2007年,鲁恺进入国家青年集训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之后的意外,鲁恺可能会更快进入国家队。可如果没有之后的意外,鲁恺也可能没有如今的坚韧。

  在青年集训队时,一次踢球,鲁恺左脚扭伤了,检查结果是左脚踝疲劳性骨折。第二天,家人就把鲁恺接回南宁。从受伤到休养,再到穿着特制的鞋恢复行走,再到正常走路,鲁恺整整花了9个月。

  养伤期间,鲁恺想了很多,已经16岁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回想起过去每次训练,父母都会骑摩托车接送自己;过去每次训练,教练都会在身后严格监督;这些当时觉得理所当然,如今则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努力地报答这一切平凡的爱,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松散。

  伤愈回归,鲁恺像换了一个人,一门心思扑在羽毛球上,恢复神速。为了尽快提高整体水平,鲁恺和教练达成共识:他需要减肥。那段时间,每天训练结束,鲁恺都要单独围着训练场地的10片羽毛球场跑20圈,跑完之后已经累得没有胃口,只能去食堂强迫自己吃点东西,晚上还得去上文化课。等下课回来,已经饿得昏天黑地。但是为了帮助鲁恺减肥,教练专门安排大队员看着他,每晚只能喝一纸杯的白开水,别的绝对不许碰。刚开始的时候,鲁恺每天饿得睡不着。

  训练认真,体重下降,鲁恺的竞技水平迅速提升,很快重回青年队。不过,从第一次的伤病开始,鲁恺就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这次青年队集训,他的腰伤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当时的教练陆亨文让他先回去治伤,好了之后再让他回来训练。但是,鲁恺的腰伤比想象得严重,等他养好伤,那一次的集训已经结束。

  2010年,鲁恺已经在国家二队站稳脚跟,本准备大展拳脚,结果一次跑步,他扭伤了右脚。一检查,和之前左脚的伤一样:脚踝疲劳性骨折。这一消息对于鲁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回想上一次养伤用了9个月时间,鲁恺准备放弃了,因为他知道,到了国家队,如果再休息9个月,自己肯定就追不上了。

  鲁恺暗暗叹息自己命运多舛,可谁曾想幸运此时就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国家队的功勋队医罗维丝仔细看了鲁恺右脚的片子,发现被认为是骨折的地方有问题。按理说,如果是骨折,断处不会很平滑,就像我们平时折断一根棍子一样,可是鲁恺右脚的“断处”切面却非常平滑。在罗大夫的坚持下,鲁恺去做了核磁共振,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前被诊断为骨折的地方,其实是鲁恺的“天生异象”,那块骨头本来就有一个小裂缝,他真正受伤的是位置较深的一条韧带的扭伤。虚惊一场,鲁恺开始积极恢复,罗大夫怕鲁恺有别的想法,就天天陪他进行康复训练。当时罗大夫已经年过70,还每天陪着拄着拐的鲁恺在力量训练房里来回走。鲁恺说,他很感激罗大夫,如果没有她,自己走不到今天。

  幸运:两位奥运冠军“辅佐”

  伤愈归队,鲁恺或许比其他人更懂得什么叫幸福来之不易,他也尝到了努力后的回报。进入国家队后,鲁恺更加努力,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会如此之快,但这一切教练都看在眼里。

  当时,鲁恺的关系是在辽宁队,辽宁队的教练首先给了鲁恺信任。在2012年下旬的羽超联赛中,鲁恺被安排和奥运冠军于洋搭档出战混双。当时的鲁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一下身边配了个“大腕”,再在山呼海啸的体育馆中打比赛,鲁恺脑袋一片空白。首场比赛,鲁恺在打了两局之后还是浑身冰凉,他曾一度这么想:“现场观众这阵势,我要是输了,估计今天就出不去体育馆了。”

  好在他身边站着的是于洋,看到师弟一脸茫然,于洋主动和他交流:“放松,你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别想那么多。”于洋的安慰和鼓励让鲁恺心里平静了很多,而他也发现,于洋在场上也有了变化,不仅网前看得滴水不漏,很多时候还用超强的个人能力承担了很多本应该鲁恺承担的责任。师姐默默的帮忙让鲁恺放下了压力,他把自己控制面大、进攻凶狠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那场比赛,鲁恺迎来了自己在羽超联赛中的开门红。

  真正让鲁恺打出信心的是两天之后的第二场比赛。对阵湖北俱乐部时,鲁恺/于洋的对手是刚刚在伦敦奥运会上斩获混双冠军的张楠/赵芸蕾。赛前介绍上场队员时,站在3名奥运冠军身边,鲁恺浑身上下说不出的不自在,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激动。

  那场球,鲁恺在于洋的带领下打出了职业生涯以来的最高水准,各项技术都发挥得淋漓尽致。鲁恺和于洋赢下了那场比赛,这对当时还只能用“初出茅庐”来形容的鲁恺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鲁恺说:“我很感谢那段经历,很幸运于洋姐能够带我。她打双打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她对球以及线路的理解太深了。这么说吧,我们常说要去‘抓’球,但于洋姐是去‘等’球。她能根据本方出球的质量和落点,准确地判断出回球的线路,然后提前在线路上‘等着’。这种能力真的太强了,因此,她总能提醒我下一个球该怎么跑,而下一个球往往就能来到她所预计的那一点。和她搭档,你会学到最‘标准’的双打跑位和轮转。”

  于洋带给鲁恺的不仅仅是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在场上,于洋给鲁恺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对于刚刚进入国家队、对未来和自身还有所质疑的鲁恺来说,前辈的鼓励让他自信了很多。越来越多的胜利,让鲁恺渐渐发现原来自己也挺厉害的。2013年全运会,于洋/鲁恺组合为辽宁拿下了历史上第一个混双全运会冠军。

  于洋的帮助让鲁恺进步神速,他一直感慨自己很幸运,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有“贵人”提携。鲁恺很知足,可他没想到,更大的幸福在等着他。

  鲁恺说:“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一批男双来说,蔡赟和傅海峰就是偶像。”能够来到国家队,能够与偶像在同一训练馆训练,鲁恺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偶像是用来仰视的,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还能有机会和偶像并肩作战。

  2014年年初,国家队男双进行了调整。教练组通知鲁恺,接下来自己会和老大哥蔡赟搭档,征战之后的一系列比赛,这对于鲁恺这样一个“小屁孩”来说,简直是幸福到快化了。然而,幸福感过后,鲁恺开始紧张起来。他说:“我怕拖赟哥的后腿。”

  两人的首次合作是2014年全英公开赛,在此之前,鲁恺并没有参加任何超级赛的经历。比赛前,鲁恺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

  鲁恺和蔡赟的首轮对手竟是队友傅海峰/张楠。面对老搭档,蔡赟自然是知根知底,在场上,蔡赟不断提醒鲁恺该怎么去打,结果鲁恺一听,傻了。

  鲁恺说:“赟哥看到的、告诉我的都是我没看出来的,经他那么一说我看出来了。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但是发现自己能力不够,在场上做不到。”那场比赛,隔网而立的两人在鲁恺眼里就是两座大山,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杀不死对方。鲁恺和蔡赟第一次搭档,就0比2败下阵来。曾一度自我感觉还不错的鲁恺,感到了从内心深处涌上来的挫败感。他已经不记得比赛后蔡赟和他说了什么,只记得蔡赟不太开心,只记得自己比想象中的差。不过之后的新加坡公开赛,以哀兵心态出战的鲁恺恢复了场上的杀伤力,在和蔡赟搭档出战的第二次比赛中就收获了超级赛冠军。

  和老队员搭档,对于鲁恺来说既是教练组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和于洋搭档,于洋用鼓励和以身作则带动鲁恺进步;和蔡赟搭档,蔡队则用另一种方法帮助鲁恺进步。

  有很多次,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蔡赟都直言不讳地指出年轻搭档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鲁恺都在场。旁人总觉得蔡赟这样的表达方式太过直接,会让鲁恺觉得不舒服。可鲁恺自己对此却表现得很淡然:“我觉得没什么,赟哥说得对,说的是我存在的问题,直接说出来没有什么不好。反之,如果发现我的问题还拐弯抹角,我觉得那是在害我。”

  先后在两位奥运冠军的带领下成长,在同年龄段的队员中,鲁恺是唯一的。他说自己是幸运的:“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很多东西。于洋姐打球很聪明,对球的理解、研究是我要去学习的;赟哥的能力、天赋不用说,主要是他对待比赛的态度,无论平时他怎么放松,到了赛场永远是每球必争。看到他34岁了还在场上不断鱼跃救球,这样的专注度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队员都做不到的。”

  鲁恺说:“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走错路,但是我很幸运,每次我要走错路的时候,总能遇到那么优秀的师兄师姐来带动我、引导我,谢谢他们。”

  (来源《羽毛球杂志》 文/杨弋非)

文章关键词:羽毛球鲁恺蔡赟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