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刘翔宣布退役,他的新闻从体育版到要闻版,再到娱乐版,现在终于归于平静。如今,已经看不到脚踩钉鞋的刘翔站在起跑线上,但他也并未远离田径。在昨晚的“百米飞人大战”直播中,刘翔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一次,他坐在解说席位。离开聚光灯后,刘翔的故事,作为听众,大概终于可以平静地倾听了。
01终局
每场比赛的头一夜,刘翔都要把自己的装备整理一遍。
独自在房间里,他会提前找出比赛服,拧紧钉鞋上的每一根钉子,如果第二天预报有雨,那就再找出一双鞋——做准备活动时穿一双,正式比赛时换另一双;参赛证、号码布都找好,所有物品摆在一起,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保证什么都没落下。
躺在床上,刘翔要在脑海里过一遍电影:第二天热身动作要做哪些,这次的竞争对手都是谁,哪个对自己最有威胁,针对他,自己得准备什么样的战术应对。
这是一套固定的仪式,比赛一切都是未知,但至少眼前这些装备是能完全控制的——现在多准备周全一点,明天的胜算就会增加一分。经历了无数场比赛,刘翔还是会有紧张,不过他一直自豪于可以控制好紧张的程度——少年时他就发现了自己这个优点,他总能踏踏实实睡好一觉,第二天在赛道上轻松自在,对着大家挤眉弄眼地做个鬼脸,不管是滂沱暴雨,还是大风低温,他都能发挥出训练时的最好状态。
刘翔当然也栽过跟头,那是2006年的国际田径世界杯,因为刚刚在前一周的国际田联黄金联赛总决赛上跑到了12.93秒,以0.07秒的优势赢了老对手阿兰·约翰逊,春风得意的刘翔早早就进入了状态。田径世界杯赛场在雅典,正是刘翔一战成名的那块场地,明明出国前还跟记者嘻嘻哈哈说“随便混混”,站在跑道上,刘翔突然意识到:“我对赢的渴望程度超过心理预期了。”
刘翔感到莫名的紧张,脑子里一直都蜂拥过来无数的声音:起跑怎么跑?过栏要怎么过?等到冲刺的时候又会怎么样?一连串的动作都在脑子里反复地过,等到发令枪响时,刘翔没有回过神来,边上一道风已经“嗖”地窜出去了。再往前追,已经晚了。12.96秒和13.03秒,还是0.07秒的差异,约翰逊和刘翔这一次的冠亚军倒过来了。
自从那次之后,刘翔很少再犯同样的错误,专业运动员很多动作都是自动、连贯的,因为在平时训练中已经确认了无数次了。最好的状态就是什么都不要想,等到最后发枪的时候,以最快的爆发力冲出去就行了。
可是这一次,混乱重新出现了。满脑子都是各种混乱的结局,赛场上的结果、大家的反应和赛场之外必将出现的声音搅合在一起,让刘翔没办法镇定下来。
这是2012年,伦敦时间8月7日凌晨,刘翔失眠了整整一夜。这一次他也太想赢了,但目标不是夺冠,他知道自己拿不到冠军了。
02火箭式成长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大家对刘翔的目标也不是夺冠。
在2004年之前,中国观众对110米栏都还很陌生,练这个项目的孩子也不多,三步一上栏等技巧是一个天然的技术门槛,不是每个基层学校都能做这种训练。
刘翔小时候是从跳高跳远练起的,辅助练习100米短跑。有趣的是,在跳高运动员中,刘翔的助跑速度一直是最快的,到了跳远和跑100米时,刘翔又是节奏感占优势。15岁的训练课上,孙海平第一次发现刘翔时,面前的男孩已经长到了1.83米,正是柔韧性强的年龄,胆子特别大,闷着头对着跨栏跑,也不怕被撞。速度、灵活性、身材,都满足了孙海平选材的需要。
大脚趾长、足弓深、跟腱长、爆发力强……各个教练都总结过刘翔的身材优势,刘翔解释这只是因为老师们喜欢他:“其实我自己知道,像我这样的身体条件,在国内还是有很多的,甚至比我还要好的也有。”孙海平介绍,刘翔跨栏反而是吃亏的,因为刘翔的腰太长了,导致整个人重心太低。
“阿兰·约翰逊身高1.78米,刘翔是1.89米,两个人站一起从头上看,刘翔高了9厘米。但你看胯,约翰逊跟刘翔差不多,可能还比刘翔好一点。”孙海平对着空气比画出连续的抛物线,“跨栏高度是1.07米,你重心低了,过栏时整个抛物线幅度就大。人离地的一瞬间速度最快,但是一离地,整个就是个减速过程——抛物线越大,最后落地的速度就慢。从技术上来讲,刘翔跨栏的效率就比别人低。”
“但是好在什么地方?刘翔的悟性和灵活性特别好。”
跨栏是一个技巧性的比赛。纯拼体能,亚洲人很难获胜,孙海平举例,像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这样考验神经灵活性、小巧的技术型项目,亚洲选手往往要比欧美选手完成度高。“如果我们单独跟欧美选手比100米跑,比速度,肯定是要输给他们的。但是110米上放10个栏架,刘翔就能赢他们。”
在70年代,跨栏的训练方法与今日截然不同。跨栏要求绝对的精确,运动员在跨栏时,如果大腿根部与栏架出现很大空隙,会在垂直方向上损失许多速度,如果能贴着栏架擦过去,就是技术高超的表现。当年在北京体育大学有一位徐姓教授,总是在栏架上放一枚硬币,每天就是练习怎么摆腿把硬币踹掉,但同时又不碰到栏。
这样的练习,现在看来简直是种武林绝学,单纯练习精度,其实意义并不大。在孙海平的时代,教练会把运动员看成上肢、躯干、下肢的组合,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动作规范。“这样,在大脑神经系统里会形成很多点,想要连贯起来难度特别大。”孙海平现在是把人设想成一个点,作为一个球来运动。“只要一用力,一推动,整个人就走了。”
70年代的中国,国家竞技体育最强调的是“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最主要的宗旨往往被落到了最后一句。孙海平当运动员时,一周要练25节课,一天4次,从早上6点,一直练到晚上21点。结果孙海平成绩越练越差,到最后浑身都是伤,等到周日大家都回家休息,他还给自己再加一节小灶,上第25节。“练到最后,身体全面垮了。”
到了自己带徒弟时,孙海平意识到这种方法不行。运动员是需要专注的,人如果兴奋时,全身都能准确控制,所有动作都能做到位。如果大脑皮层处在抑制状态,被教练逼着训练,完成是能完成,可质量一定特别差。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运动神经系统,一旦动作变形,必然会出现伤病。孙海平有一次甚至把自己的耻骨从关节上扯松脱了:“教练让我跑多少就是多少,到最后就跟卓别林的电影一样,机器停了手还在动。跨栏时我肌肉已经失控了,一用力,‘啪’一下骨头就扯下来了。”
1972年出生的陈雁浩是刘翔前一代跨栏运动员,在他的时代,每周上12节课,多了一半时间休息。陈雁浩的身体状况要明显好于前辈运动员,这位90年代的亚洲栏王验证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句话。陈雁浩最终获得过两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一届亚洲运动会冠军和全运会两连冠,个人的最好成绩是13.37秒。
到了刘翔的时代,训练的方式更大胆了,课时又缩减了一半,每周先只上9节,减了几次后,最后只有5节课。每周一、二、三练足,周四必须全天休息,周五、周六大负荷训练,周日放假。刘翔回忆,虽然课时不多,一节课只有两个小时,但是强度极大,要求也非常高,每次动作都必须做到位。
在训练陈雁浩那一代时,孙海平有一二百个训练手段,每天都能练不同的花样,但因为每个动作都未必做到位,很难融会贯通,最后的效果并不太好。到了刘翔这里,孙海平开始做减法:这个手段没成效,去掉;那个有一点效果,先放放;剩下这个特别有针对性,完全契合,马上拿过来。
最后,刘翔的专项训练只保留了十几个,每个练习内容做三四十次,会抵过去几天甚至几周的训练效果。更强的针对性让训练效果事半功倍,避免了一味使蛮力的浪费。
阿兰·约翰逊、科林·杰克逊、阿尼尔·加西亚……那些早已赫赫有名的世界冠军,也是刘翔青年时的偶像。“他们是我的参照,跟教科书一样,我会看他们的录像,然后再跟我的身体条件做结合。”学习期的刘翔要追的课很多,要加杠铃,训练自己的基础力量,要拉韧带拉得掉眼泪,还要坚持吃早饭,要长个子。很多动作刘翔都还做不出来,这不妨碍他专注地研究录像里的阿兰·约翰逊,崇拜地看这位名将过栏时“灵巧得像猫一样”。
孙海平最初只看出刘翔是个好苗子,额外加了些小灶,可没想到,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2004年,“他整个发展状况一直在直线上升,以前很少有人能每年都这么提高”。
2001年4月,中国田径大赛宁波站,13.45秒,第一次战胜陈雁浩;
2001年8月,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3.33秒,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2年7月,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13.12秒,打破了尘封24年的世界青年纪录;
孙海平原本只想再培养个“亚洲栏王”,把之前的成绩保持住就行了,没想到刘翔的成绩,“像是坐火箭一样,‘嗖——’一下就上来了,练到最后,我感觉刘翔太有希望了”。
03夺冠
凌晨4点,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在洗澡的时候我才发觉,我整个人其实都虚脱了,连手都举不起来。勉强洗完澡之后,我把金牌塞到了枕头底下。然后一想,还是不放心,我又起身,把房间内所有的门和窗子全都锁了起来,这是我在雅典奥运会之后第一次锁门。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枚金牌可能是这一生中对我而言最宝贵的东西,我绝不能失去它。随后,我就一头栽倒在床上,昏睡了过去。
——摘自《我是刘翔》第八章“决战雅典”
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12.91秒,刘翔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并追平了科林·杰克逊在1993年创造并保持11年的世界纪录,为中国夺得了首枚男子田径奥运会金牌。
一觉醒来,21岁的刘翔已经是一位超级明星了。
奥运会后第一次回上海的家,刘翔的小区里冒出来汹涌的人流,“比小时候国庆节外滩看灯人挤人还要恐怖”。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差不多也就110米,赛场上13秒不到的距离,刘翔那一次走了30多分钟,到了后来,纯粹是双脚离地被群众架回家里的。各种社会荣誉纷至沓来,活动和邀约也打破了刘翔平静的生活,小学、中学、大学母校的活动要出席,政府、企业活动要站场,刘翔父亲领导的孩子结婚,也要给个面子,最后不得已,干脆做了一个刘翔本人大小的纸板放到现场。
“我自己也感觉生活彻底变了,要想去市中心逛个街,就会立刻被人围上。我当时还是想给自己一个相对清静的生活,因为那时除了爸妈、教练会说我不好,其他所有人都在捧我。我做这个是对的,那个也是对的,我当时觉得大家怎么都这样,但其实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我们问刘翔,是不是当时起了个网名叫“超级身不由己”,他立刻连声反驳说这是个假消息,一直是媒体的以讹传讹。“我从来没有说过自己身不由己,哪里会苦大仇深地抱怨什么,我不会,内心里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很感恩。”
在2002年,刘翔签了耐克和可口可乐的合约,代言费分别是50万元和35万元。2003年,刘翔的收入是160万元。在雅典奥运会之后,刘翔立刻身价倍增,凯迪拉克、平安保险、安利纽崔莱、VISA、伊利……各种体育之外的赞助商也找上门来,在2007年时,刘翔当年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了约1.63亿元人民币(2380万美元)。
刘翔变成了一个中国田径的符号,媒体划拨了大量的版面,专门关注刘翔的一举一动,很多田径记者是否要出国写比赛,编辑部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没有刘翔就别去了。”
刘翔也确实不负众望,他着实过了一段战无不胜的生活。孙海平统计过,刘翔出国比赛的次数和成绩,至今没有其他中国运动员超过他。之所以频繁出国参加大赛,这来自孙海平过去的教训。
在刘翔之前,国内观众对田径比赛的热情并不高,孙海平的经验里,只有青岛这个城市喜欢田径,全国性比赛时有人山人海的观众,在其他地方比赛,观战的普通人几乎寥寥无几。长期在这种清净的环境下比赛,一出国参加大赛,运动员就容易吃大亏。1985年,孙海平第一次带队出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在瑞典哥德堡,一位女运动员刚一进赛场,就被座无虚席的观众台吓蒙了,在欢呼和闪光灯下,这位运动员整个人都吓傻了。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后来她就稀里哗啦,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跑下来的。比赛结束我自己回国都没法交代,只能说反正她一进去,连走路都不会了。”
到了刘翔这里,在2001年拿过大学生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全运会的冠军后,他的成绩足以参加国际比赛了。孙海平决定让18岁的刘翔见到更多的世面,跟田管中心争取到机会后,常常师徒二人就拎着大包小包出发了。2002年前后,出国比赛时师徒没有翻译,刘翔要跟其他国家运动员挤在一个房间休息,克服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孙海平每次出国都要带上海的腐乳、榨菜,刘翔有时还会自己带方便面。
到了2005年,因为刚刚拿了奥运会冠军,刘翔处在极佳的竞技状态中,世界任何地方有跨栏大赛,都会给刘翔发邀请函。此时再出国,已经有随队医生、领队和赞助商同行了。“一些有体育资源的赞助商,会帮助刘翔参加国际大赛,第一时间了解其他顶尖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孙海平回忆,过去的艰苦条件也彻底被改善了,专门负责运动员的团队会专门订好车接机,飞机一落地,就有全套服务人员带路,在赛场外额外安排住宿,领着师徒到中餐馆吃饭。在这种科学和精细的保障下,刘翔在欧洲时,曾经18天里比过六场顶级赛事,三场夺冠、两场第二,一场第三,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这种参赛会带给刘翔巨大的快乐,因为他的状态实在太好了:“拿了某一个比赛的冠军,你就可以被称为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但在我看来,这个国家、这个大洲、世界锦标赛、世界室内锦标赛、奥运会……我都要拿冠军。”
2006年7月11日,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12.88秒,打破了封尘13年的世界纪录。
2007年8月31日,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12.95秒夺冠。至此,刘翔成为男子110米栏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集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2007年,刘翔真的像集邮一样,集齐了所有的冠军。很多运动员拿到职业最高奖项后,会陷入到失去目标的迷茫中。对于刘翔而言,此时他的个人声誉、财富、职业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巅峰。继续参加比赛,坚持枯燥的训练,会不会葬送已经到手的成功?
“拿到就是拿到了,当时心态很平静。其实亚运会和全运会冠军,我都是拿了三届。当你达到了一个目标,就会寻求下一个目标,这才会让你的人生有价值。”刘翔评价,“其他都是附加值,不是你的主线。最主要的还是你所热爱的项目,内心所热爱的东西。”
——“你所热爱的”指的是什么?
——就是追求速度,和速度去拼,和时间去赛跑。
——你还是很享受你的职业是吗?
——当然喜欢了,就像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亲人。
2008年,刘翔其实也只有25岁,很多同龄人才刚刚踏出校门参加工作。刘翔提前迎来了个人的辉煌时期,未来看起来有无限可能,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不把眼前的一切继续下去。
然而,刘翔长期做的是一种极限运动,他一直在对抗自己身体的机能,跑出一个人类从未跑过的速度。几乎所有顶尖的田径运动员都出现过肌肉拉伤,这种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刘翔一直到退役都从未出现过。一切看起来都异常完美,直到他的跟腱出现了问题。
04八步改七步
2012年2月18日,伯明翰室内赛,7.41秒,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
2012年3月11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室内田径世锦赛,7.49秒,亚军。
2012年5月19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12.97秒夺冠。这是刘翔2008年之后第一次跑进13秒,同时创造了当年世界最好成绩。
2012年6月3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2.87秒夺冠。遗憾因风速超过标准,这一成绩未被认定为破世界纪录。
整个2012年上半年,刘翔感觉“状态和身体状况都特别好”。2008年因伤在北京奥运会退赛后,刘翔取出了右脚跟腱里的3个钙化物和1个骨刺,慢慢重新找回竞技状态,他的脚有时还会出现酸痛,“但我每次比完赛都冰敷,当时没觉得是大问题”。所有人都觉得,刘翔回来了。
在头一年,刘翔刚刚“八改七”——起跑到上第一个栏从八步改成七步。刘翔的前半程一直偏慢,他说这种改动“让我从起跑开始,从第一个栏架到第三个栏架都有明显的提速”。最初刘翔看到罗伯斯和大卫·奥利佛改成七步时,还没有动心,因为这两位黑人选手的身体条件和爆发力都要强于刘翔,他们身高腿长,攻栏力量足,有强大的力量做支撑。“但后来看到另一位美国运动员,身高1.8米左右,最好成绩是13.2秒多,他也改了七步,这一下触动了我。”刘翔说。
“八改七”实际上是对固有习惯的彻底挑战,需要重新做一系列技术和体能训练。刘翔只花了两个月零几天,就适应了新跑法,2011年的5月是邓禄普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对手大卫·奥利弗正是所向披靡,连续保持了20场冠军,刘翔第一次在比赛中采用了七步上栏,就以13.07秒夺冠,终结了奥利弗一年多的不败战绩。刘翔兴奋地说:“当时这是我在奥运会之后的最好成绩,特别特别高兴。”
奥利弗的“八改七”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才适应的。“今天看刘翔,我觉得他真的太了不起了。他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他的伤真的恢复得很好,另一方面说明这种技术真的很适合他,他这种积极改变的态度给他带来了回报。而且,他真的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运动员,在这种压力之下能够保持自己,依然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这项运动的真谛是什么,真的很不容易。”
跨栏是一项极限运动,看起来只有十二三秒钟。如果跑1万米,大家很容易理解会出现体力不支,要匀速使用能量的道理,但是浓缩到13秒里面,我们很难想到这里面也有巨大的体能消耗——腿部肌肉一直处在急速收缩、舒展、收缩、舒展的状态,越快越来不及放松,到最后就会僵直抽搐。人的能量也不会无限量地提供,在孙海平过去的训练里,主要侧重的还是刘翔过了前三个栏后,后面的80米。
这是不同人种之间的田忌赛马。“黑人选手很容易立刻兴奋起来,他们‘啪’一下子就冲出去了,中间是维持速度,到了最后两三个栏时,他们的速度就会‘嗒’一下子掉下去了。”孙海平还是愿意画曲线来解释问题:“我们亚洲人,脑弧啊、肌肉啊,兴奋起来比较均衡,从速度曲线上看,刘翔前面的高度低,但是到最后,跟欧美选手有个交叉,刘翔的速度也会下降,但幅度较小,欧美选手是直线下降的,我们赢就是赢在这个。”
师徒二人合作了十几年,孙海平已经对刘翔的状态极度了解了,因为高密度参加国外顶级比赛,反反复复与几名一流选手接触,对对方的情况也知根知底。在比赛之前,选手们的热身情况会泄露天机:慢跑、大步跑、牵拉肌肉、栏侧练习,换钉鞋后的加速跑、起跑、快速过栏……从换了钉鞋之后,孙海平就一直在飞快衡量对手们的状态,速度、力度怎么样、有没有激情。如果对方出汗少,说明至少2/5的情绪是抑制住的,全身没有动员起来,那他今天就没有什么威胁。如果对方满头大汗,技术状态奇佳,“那这次必须玩命了,不玩命我赢不了他”。
“实际刘翔到最后,想快就能快起来,对自己身体控制很随意了,现在很多运动员都没有这个能力。”
以刘翔团队的理解,一切都沿着回归的状态走,“八改七”成绩上去后,所有的训练都围绕七步来进行。直到2012年7月13日,刘翔的29岁生日,刘翔退出了钻石联赛伦敦站的110米栏决赛,对外发布是肋间肌有点酸胀感,实际上,是4年前的跟腱旧疾复发了。
命运
2012年8月7日,刘翔穿了一身大红色,再次站在了奥运会赛场上。
此前的半个月,他一直在德国养伤,整个状态其实已经是“期待奇迹出现”了,只要一跨栏,跟腱就有反应,连走路一发力,都会有肿痛。中间有一次训练难得没反应,第二天又不行了。“那时候训练一次,就要休息几天,全部节奏都被打乱了,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训练方式了,只是想着比赛时能(上场)。”
“那不是上火,是煎熬。”4年前北京奥运会的场景一直在刘翔脑中上演,这也许是刘翔真正“超级身不由己”的时刻:“其实我每一次比赛都是不放弃的,这次进了奥运村,吃也没吃什么,睡也没怎么睡,我就在想,到底会怎么样。”
对于外界,刘翔团队只披露了部分的真实:肋间肌好了,没问题了。在镜头前,跟腱也是好跟腱,完全看不出来异常——这也是所有人都在赌的原因,只有在极限状态下才能真正知道脚伤的情况。上海第二体校副校长李国雄,一直负责刘翔的后勤保障,他告诉我们,当时给刘翔的跟腱做核磁共振,只能检测出里面有点水肿,但是一旦转成高强度使用,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不提前跟媒体说呢?
“说给谁听啊?谁愿意听你说啊?”三年之后,在上海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接受采访的刘翔给了这样的答案,“我只能做自己,做一个运动员应该做的。其实对于自己挺残酷的,这真的已经是一个人不应该去面对的事。”
只有田管中心、教练、队医知道刘翔的真实情况。李国雄感慨,如果早知道跟腱会断,“我拦车一样也要把他拦下来”。但是当时大家的预期就是能坚持一个赛次,成绩已经不重要,预赛不出线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运动员在这个时候是绝不想也不会放弃,还是想多跑一程是一程,这是运动员的一个本能……刘翔本身还是有不服输的精神,他更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说。”
孙海平的解释是:“有时候确实迫不得已。一方面是,这个比赛你必须要赢,作为我来讲,我必须要让他顶;另一个,在有些场合,我们过于相信大夫的意见。”
究竟是国外的大夫,还是国内大夫?上场前有没有医生签字?
孙海平回答:“这个话题就打住吧。归纳起来,我现在确实是一个遗憾,一个可惜。”
伦敦预赛当天,刘翔穿的衣服与平时比赛完全不同。刘翔不喜欢紧身服,在2012年之前,刘翔一直坚持穿肥肥大大的宽松衣服,跑起来兜风,吹得像个气球。但是当天,刘翔穿了一身红色紧身比赛服,这一件是耐克为刘翔定制的Nike Pro Turbospeed战袍,之所以刘翔决定换装,是因为穿这件衣服参加100米比赛,能比北京奥运会那件快0.023秒。
“刘翔还换了一双新跑鞋,每只仅160克。”耐克大中华区资深传播总监黄湘燕还记得,为了这双鞋,刘翔去了几次美国俄勒冈总部,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完全根据他自己脚型的受力点,把所有钉子重新排列,只剩下最适合发力的5颗。体育公司会让顶尖运动员成为测试设计新产品的一部分,并根据顶尖运动员们的反馈,深度分析后为其制作最适合的装备。刘翔的战靴用最新的科技精简了一切重量,但根据他的意见,公司为他保留了一双笨重的搭扣——只因为每次起跑前,刘翔的最后一个动作永远是撕开鞋上的搭扣再次粘牢,这是他减压的唯一一个小迷信。
粘好了搭扣,装好起跑器,刘翔对着镜头笑了一下。“那个笑,其实里面有各种味道。”刘翔说。
发令枪响,七步以后,刘翔的跟腱断了,他重重地摔倒在了栏杆上。
05回归生活
见到刘翔,是在上海莘庄的第二体育运动学校,这是刘翔在上海的训练基地。选择在这里接受采访,应该是刘翔觉得最舒服的地方。
2012年伦敦退赛之后,刘翔在英国做了手术,又去美国明尼苏达州做了11月的康复治疗。回忆在美国的生活,刘翔承认自己心情很抑郁,“很难熬,是一个考验”。
在之前的聊天中,刘翔一直很照顾在场所有人的感受,问题之间遇到几秒钟的空当,他会自己接着刚刚的话茬继续说,怕大家冷场会有尴尬。但问到这一次的康复训练,刘翔并不愿意多说什么,每个问题都一句带过,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也许伦敦奥运会提前一两个月进行,刘翔会以一路上升的状态完成这场世人瞩目的比赛,而不会遭遇如此惨烈的跟腱伤害。如果时光能重来,团队能制止这场伤病吗?李国雄哎了一声:“很多时候这都是命运的问题。”
刘翔是拄着拐杖去的美国,右腿上的鞋套从踝关节一直套到膝盖,里面都打着石膏,一动不能动。到了美国后,拆掉石膏露出被包裹了两个月的右腿。“我看着小腿肚怎么就剩个皮包骨头?”他说。
那些萎缩的肌肉,是刘翔曾经极度自律的训练下得来的——老对手罗伯斯曾经说过,他虽然崇拜刘翔,但并不羡慕他,他的生活远比刘翔要自由。在成名后的10年里,刘翔一直过着极度自律的生活,每年春节,大年三十上午练习,下午回家过年,初二吃完中午饭再回校训练。每年只有在一个赛季结束时,能享受到一周的假期。
在满世界飞的十几年里,刘翔只度过两次假,是跟父母去江浙,每次三四天时间。
刘翔几乎不吃零食,每天20点之后完全不进食。为了防止误食兴奋剂,他永远只在队里和家里吃饭,一切以保证营养为主。那些辛辣的、新奇的美味,刘翔几乎从来不碰:“如果你吃过了那个味道,时间长了就会馋,那从一开始就不要知道那个味道。”
多年来他没法像那些职业运动员一样,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饮食和家庭生活。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莘庄训练。即便练了这么多年,刘翔在每个星期都会冒出“今天不想练了”的念头,高强度的训练后人总是特别疲累,几乎没法与惰性抗衡,但到了最后,他还是会准时起床。“我自己还是知道自己,虽然很疲惫,但大脑还是要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身体。”
靠慢慢地牵拉、引疗、做超声波,那条飞跃栏架的腿渐渐能用了,第一次撤掉拐杖时,刘翔都有些害怕,因为太长时间没靠自己走过路了。“一点点试验迈出步子后,当时特别开心,特别高兴,特别激动,就觉得自己又可以走路了。
从美国回来,刘翔一直没法重新穿上钉鞋,他已经32岁了,病愈后的速度一直上不来,跨栏也很难再找到过去的感觉。他的队医曾经透露,刘翔回国后最好的成绩是13.50秒,这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
刘翔此前预测自己的运动生涯会到33至35岁,如果不是跟腱的问题,其实刘翔的能力还会再提高,运动生命会一直延长。我们问孙海平,刘翔的跟腱断裂,他会不会心痛和自责。孙海平沉默了半天,说:“我是属于比较保守的教练员,国内所有教练员安排的训练,没有一个比我更少的了。”
在莘庄的室内训练场里,刘翔的照片还挂在入口处,因为时间太久,已经晒得褪色了。他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项目,刘翔是田径赛场上中国人的第一个偶像,短跨历来是中国田径的一个软肋,他的成绩也促进了这个项目水平提高。孙海平总结,在刘翔之前,国际上只有科林·约翰逊和阿兰·约翰逊跑进了13秒,在刘翔之后一个亚洲人的突然崛起,又带动了五六个欧美选手冲入了13秒大关。
在国内,陈雁浩的时代,13.80秒到13.90秒就能拿到全国冠军,但想在世界锦标赛达标绝无可能,在刘翔之后,整个中国短跨水平都大幅提高,现在每一次世锦赛,国内至少有三人达标。
孙海平在训练新一拨的运动员,现在练田径的人没有过去那么多,以前在上海就能找到很好的运动员,现在要放眼全国。经历了巅峰时代,再从头带“95后”的小孩子,孙海平自己没什么问题,他说:“我是能上能下的。”怕年轻队员们偷懒,每个人跨栏时他都要在旁边喊拍子,一个人就要喊30多次,孙海平现在的伤病反而是在嗓子上。
刘翔已经在4月7日宣布退役了,他的新闻从体育版到要闻版,再到娱乐版,现在终于暂时恢复了平静。他还是过着自律的生活,很多男运动员退役后,“一下子就把胃放开了,思想也放开了。朋友在一起没有节制,酒一喝,夜宵也开始吃了”。刘翔有两个师弟,刚一退役就迅速胖到了200多斤,刘翔现在175斤,每天健身,身材看起来跟过去没什么区别。
“现在的生活还是沉淀、沉淀一下。”刘翔拒绝了很多活动和真人秀的邀约,尝试过一段平淡的生活。最开心的也许是刘翔的妈妈吉粉花,她曾经说过,刘翔是“国家的儿子”,自己不能多掺和儿子的私事。现在她的儿子回来了,三口人每天生活一起,“之前缺席的时间,现在都陪回来了”。
(刘敏 实习生胡雨薇、付雪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