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天道酬勤 又一个“上海男人”--王励勤的成长历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5:18 申江服务导报

  文 /徐灿 摄影 /记者 江乔勇

  “励勤,就是勉励他要勤勤恳恳,时刻记住要勤奋、勤劳。”王励勤妈妈这样解释儿子的名字,“他的小名叫勤勤。”

  天道酬勤。这句老话如今果然在这个看似普通的上海男孩身上兑现。在刚刚结束的
十运会上,他为上海赢得两金。上周,本报记者一一采访王励勤的身边人———妈妈王月华,启蒙教练沈益民,上海男乒主帅王家麟,上海男乓队密友何海津,队友郭瑾浩、丁松,浙江海天队主教练陈健……他们的叙述,将引领王励勤走向“世界乒乓第一人”的性格特征,逐渐勾画了出来。

  自控力6岁就看得出

  与其说王励勤选择了打乒乓,不如说乒乓球选择了王励勤。

  1984年2月的一天,王励勤所在的芷江西路幼儿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闸北区少体校乒乓教练沈益民。他要在这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里,挑出几个可以打球的“好苗子”。

  沈教练的目光在这群孩子身上扫过,忽然最后一排一个高个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个子,正是他“选秀”的标准之一,“要和欧洲力量型选手抗衡,一定要兼具南方人的灵巧与北方人的粗壮。”多少年之前,沈指导已经深明未来好乒乓球手的特质。

  除了身体条件出色,小家伙在其他方面表现又如何呢?几天后,沈教练再次来到幼儿园,恰逢孩子们午睡结束。老师起床令喊过,小家伙一骨碌爬起来,叠好被子,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速度比谁都快,“小小年纪,自理能力还不错……”未来的岁月仍然在继续验证小家伙的这种自控能力确实比一般的小孩强。

  沈教练最后一次“考察”他,是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其他孩子都在踢毽子,只有他,闷头玩了半小时的

网球,弄得满头大汗,“小家伙有韧劲!3次看下来,的确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完全是个小大人。”

  于是,那个叫王励勤的小家伙,6岁不到,在自己的乒乓之路上,有些“被动”地跨出了第一步。

  王励勤生长在双职工家庭,3岁进里弄托儿所时,爸妈都在离家很远的徐家汇上班。每天早上,王妈妈先将儿子送进托儿所,再去上班。无论刮风下雨,王励勤总是6点半准时起床,随着妈妈出门。每天傍晚,王励勤也总要等到6点,才能成为最后一个被妈妈接走的孩子。不过,勤勤不会干坐着等妈妈,同学们走完后,他就会帮着阿姨,把所有的凳子搬上桌子,方便阿姨扫地。“阿拉勤勤3岁就开始天天锻炼身体了。”至于穿衣服、系鞋带,3岁的小男孩也开始不再麻烦大人。因为姐姐练的是游泳,王励勤开始打乒乓后,王爸爸每天早上6点就叫醒姐弟俩,领着他们绕星火电影院跑步锻炼体能,遇到下雨天,就用爬楼梯来代替。

  人品“让球”让出人情味

  被沈教练挑中后,还在读幼儿园大班的王励勤,就自觉地放弃了睡午觉。

  少体校的训练在下午两点半,每天两点不到,沈教练或王励勤的外婆就会出现在教室窗外,对他招招手,躺在床上StandBy的王励勤,于是轻手轻脚爬起来,小心翼翼叠好被子,生怕影响其他小朋友……就这样,三个人的“悄悄接头”式的训练持续了8年。8年里,王励勤只请过2天假。一次,沈教练发现平日勇猛的弟子,打起球来又软又飘,有些不对劲么,伸手一摸他的额头,滚烫!王妈妈带他去

医院一检查,发现扁桃体严重发炎。原来他已经生病几天了,都是一个人硬挺过来的。“当时我们心挺硬的,勤勤有些小毛小病,他坚持去训练也就让他去了,怕脱下训练节奏,谁知差点出了大事……”回想起往事,王妈妈唏嘘不已。

  进入上海队后,王励勤一直师从王家麟。这么多年的师徒生涯,王励勤留给教练最深的印象,并非他令人折服的技术全面,而是“人品好才是他最大的特点”。

  许多队员输了比赛,情绪会变得低落,面对前来索要签名、合影的球迷,不理不睬。但王励勤从来不这样,不管比赛是赢是输,对球迷总是笑眯眯的,很有耐心地给球迷签名。

  本次全运会面对国家队队友刘国正时,王励勤发现他的膝伤很严重,几乎跑不起来,于是比赛时“松”了一下手,让他输得并不难看。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让球”,王励勤事先并没有和教练商量,“这就不用多说了。”王家麟笑了,语气中满是赞许。

  “别人总说勤勤训练不怕吃苦,其实他从小苦惯了,打球的苦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对王妈妈来说,儿子如今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实在是“始料未及”。想当初支持儿子进少体校打球,完全只是为了将来能有一副好身板,“中国打乒乓的人那么多,想都没敢想我们的儿子能成为世界冠军……”或许王妈妈在儿子夺冠的当晚果真掐过自己验真假呢。

  毅力右手臂肱肌头是断的

  1990年,王励勤代表上海,参加了在河南安阳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年乒乓球夏令营”。半决赛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浇灭了篝火晚会,孩子们纷纷躲进大客车。王励勤坐在第一排,右手搭在车窗上,看雨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身后山东队的小男孩怕雹子打进来,将车窗从后猛的一关,王励勤的右手拇指被重重撞了一下……那天晚上,被剧痛包围的王励勤一夜没睡,第二天,指甲变黑脱落,整根拇指肿成胡萝卜。沈教练看着心疼,决定放弃比赛,可王励勤不答应,稍做包扎后,坚持上场。鲜血顺着球拍,一滴滴滴落在乒乓桌四周……比赛结束后,国家队领导许绍发专门表扬了王励勤,并通过国家体委发文,允许王励勤破格参加第二年的比赛,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

  年仅12岁的王励勤,也成了当月《乒乓世界》的新闻人物。直到儿子坐火车回到上海,前去迎接的王妈妈才得知此事,“我做娘的心疼得差点当场哭出来啊……”

  1995年,在克罗地亚参加比赛的王励勤,右手臂肱肌头拉断了。当时他疼得连球拍都握不住,不过还是坚持打完了比赛。赛后,他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这种伤只有在48小时内治疗,才有恢复的可能……也就是说,1995年之后,王励勤所有的比赛,都是用那条肱肌头断裂的手臂握拍参加的。回国后,王励勤的手还是疼得握不住球拍,为了训练,他把球拍把用锉刀锉掉,硬生生顶着疼痛回到球桌前。

  王励勤对身体训练的坚持,同样让王家麟感叹不已。无论到哪里训练、比赛,王励勤总会找健身房去锻炼,“他的力量完全是自己硬练出来的。”在队里,一般队友卧推最多90公斤,他却能轻松达到101公斤,队友们于是给他起了“大力”这个雅号。

  内向?“勤勤其实很聪明”

  从小到大,“内向”两字,似乎一直写在王励勤的脸上。小时候的王励勤,几乎从不向父母诉说心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一个人扛下。进入专业队后,也很少给家人打电话,关于他的消息,王妈妈居然也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

  如今,住在市政府奖给儿子的三室两厅中,王妈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视看儿子的比赛。重大比赛前,还得先吃下保心丸和降压药,才敢打开电视,不过还不敢坐下看,得在屋内来回走动,才能缓解内心的紧张。这些,王妈妈从未和儿子提过。这次全运会团体赛失利后,王励勤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很累,颈椎和脚上的老伤不解人情,同时发作。王妈妈心疼得直抹眼泪,劝儿子放弃单项比赛,王励勤不肯,“很多观众是冲着我来的,顶顶吧,没问题!”

  王励勤的队友更是压根不知道他伤有多严重。“只是在每天训练前后,都看到他不声不响坐在一旁,用冰袋敷脚。”丁松说,他其实是怕影响全队的士气才不肯说。

  在王妈妈眼里,儿子的成功因素中,勤奋与天赋其实各占50%。

  说起儿子的“聪明”,王妈妈很是骄傲。“上幼儿园时,老师常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勤勤每听完一个故事,回家都会对妈妈复述一遍,让我记下故事,第二天拿给老师看。一次开家长会时,老师特地找到我说,‘我做了那么多年老师,从没见过王励勤这么聪明的孩子,他复述的所有故事,都完整无误,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漏掉!’”

  说起运动天赋,王妈妈又骄傲地举出另一个例子。2003年在东方绿洲,王励勤率领中国男乒,以8:6“痛扁”上海女足,整场比赛他一人上下半时各上演一次“帽子戏法”,共踢进6个球,被戏称为“中国乒乓球队中的维埃里”,“侬看勿出来,阿拉勤勤的足球天赋蛮高咯!”

  完美“求完美”差点误事

  幼年王励勤最爱做的事,莫过于粘球拍了。胶刷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粘完后将球拍放在桌上,蹲下身子,眼睛眯着看平不平,一眯可以眯很久。正面粘完又粘反面,妈妈出去半天,回来他一块球拍还没粘完。

  这样的习惯,王励勤至今保持着。浙江海天队的队友说,王励勤只要坐下来,就会盯住自己的球拍。他在房间里惟一的爱好,就是粘球拍,每次都非常小心。

  这种力求完美的性格,前两年差点成了局限他事业发展的障碍。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王励勤爆出最大冷门,输给了埃洛瓦,前16名都没进,赛后,总教练蔡振华公开向媒体表示,王励勤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此后,“大力”接连遭遇挫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蹶不振。

  其实,除了当时关于“心理素质差”的舆论压力,“力求完美”的性格缺陷,才是他最大的敌人。王励勤告诉王家麟教练,自己太想做好,反而导致一个环节差错会起连锁反应。在王家麟教练每天“阿哥啊,横竖横了!侬来三咯!”的咆哮声中,王励勤逐渐调整过来,最终走出了这段心理阴影。

  如今,“情绪控制力强”渐渐成为王励勤面孔上的另几个字。

  雅典奥运会输给王皓后,王励勤搭乘第二天的航班回到上海,见到前往浦东机场接机的王家麟,王励勤笑眯眯地和教练握手,毫无半分沮丧,他和教练说的第一句话,是“飞机上上厕所太不方便,憋了近10个小时,太难受了!”

  本次全运会男双决赛上,王励勤正是凭着这样强大的情绪控制力,在局分2:3落后,第六局打到11平的情况下,轻松笑着鼓励年仅19岁的搭档刘杉,上演大翻盘,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组合。“只有最顶尖的高手,才能站在悬崖边时,还笑得如此轻松……”王家麟感叹道。

  执着从小时候开始

  1990年夏令营,小王励勤与当地少年期刊的小记者俊峰成为好朋友,让我们看看王励勤在儿时给小朋友信里表现出的对乒乓的执着。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中国男队仅获团体第七名,降到历史最低点。看完比赛,王励勤给俊峰寄来了信:“俊峰哥哥,我又长高了,现在163厘米,比邓亚萍还高十几厘米呢。这次世界锦标赛,我觉得中国队没有把比赛打好,一些该赢的比赛却失手了,还可以看出中国队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距离。我决定向瑞典队员学习,我要学习他们的正手拉球质量,更要学习反手。我现在反手发力就不好……”

  1992年,俊峰又收到一封有着转折意义的信:“这一年的变化特别大,我到了上海专业队。现在每天训练6小时,每分每秒都是紧张的。训练结束后,还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每天都练得腰酸背痛……每周回家一次,周日晚又匆忙赶去队里,生活特别枯燥。”之后,由于训练繁忙,两人逐渐失去了书信联系,俊峰后考入安阳师范体育系,如今已成为安阳少年乒乓球的“金牌教练”。

  他钟情阿玛尼,尤其是EMPORIOARMANI系列;他喜欢F1,房间里放着法拉利的帽子和舒马赫的赛车模型;只要休息,他会邀上朋友去钱柜K歌,最近流行的一首不落下,近日他嘴边哼得最多的,是杜德伟的《嫁给我》;他摆弄MP4,上网下歌后刻成CD……一个officeboy的业余生活似乎也不过如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