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马克:中外结合在碰撞中前进 中国皮划艇驶向2008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2: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薛原

  南京玄武湖,十运会皮划艇比赛在波光荷影中收桨。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记者找到了加拿大人马克和水上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韦迪。韦迪说,中心已决定由马克继续率领中国划艇队备战2008。对话,就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孟关良和杨文军这次的表现说起。

  马克:2008拿金牌我有信心

  记者:这次的男子单人划艇两项比赛,孟关良都输给了杨文军。该怎样评价?

  马克:实际上,杨文军在近来的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而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后进行了调整。当然,他们在国内依然是最好的选手。

  记者:28岁的孟关良比杨文军要大6岁,2008年奥运会上,他们两人是否还能搭档?

  马克:其实在国际赛场上,孟关良这个年龄的选手并不算大。而以他的能力,只要肯下功夫,坚持到2008年没问题。

  记者:这么说,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的划艇项目还是有望拿到金牌了?

  马克:只要我们持续而稳定地工作,2008年拿金牌我有信心。当然,我希望能有第二个孟关良、第二个杨文军出现。

  韦迪:中外结合“在碰撞中前进”

  记者:水上中心将怎样组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教练班子?

  韦迪:我们的思路是中外结合。皮艇队由夺得过15枚奥运金牌的德国教练约瑟夫率领,划艇队教练是马克。同时,我们也要配备相应的中方教练。

  记者:怎样评价外教的表现?

  韦迪:外籍教练在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方面没有问题。关键要看他们的经验与能力能不能和中国相融合。

  记者:目前效果怎样?

  韦迪:从以前合作的效果看,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我们总结的方法是,“在碰撞中前进”。

  (本报南京10月23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