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江苏为十运会花费60亿 举国体育模式走上历史巅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55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丹宁南京报道 给大型运动会算账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十运会曲终人散,圣火火炬熄灭之际,也到了为赛事盘点之时。有一种说法,在排除城市建设的开支,在场馆建设和办赛这些和十运会直接关联的环节上江苏共花费了60亿元,一届全运会,60亿值吗?

  其实,和为了迎接十运会南京以及各承担办赛任务的城市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
造投入的巨资相比,60亿其实仅仅是个零头!这里抛开体育之外的事情暂且不谈,十运会给南京带来的一批最直接财富是国内乃至亚洲都是绝对一流的场馆:一个准奥运会级别的体育中心,一个大师赛级别的网球场……就南京而言,可以承办奥运会60%左右的比赛。从江苏全省来看,十运会之后江苏在体育场馆的密度上甚至超过了广东。对于江苏人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没有十运会的话是很难想象的。

  对于南京而言,在承办全运会之后,以这样的硬件设施申办东亚运、亚运会以及各个单项的世界最高级别赛事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使没有如此野心,这样的场馆也是体育产业的推广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除了场馆建设外,江苏省的相当一部分经费用于竞技,为了在团体总分上争夺好成绩,江苏对于九运会之前没有发展的

棒球、垒球、马术和水上项目大力扶持,其中相当一部分项目耗资不菲。在
十运会
之后这些项目会不会出现相应的萎缩?这将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至于办赛的费用,十运会在市场开发等环节上较之九运会有不小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收入4亿多,把场馆建设投资刨除后,十运会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有望实现盈利。但总体而言,十运会还是沿袭八运会、九运会的道路,主办工作中的新举措对于全运会本身而言都只能算是微调。

  全运会的模式在十运会上走到了历史的顶峰,这种模式的利弊在十运会上都体现的格外清楚。从正面而言,十运会再次证明了举国体制对于提高运动水平和成绩的激励效应……但对全运会竞赛体育乃至生存权利的质疑上,这是全运会自身体制所致,和十运会的主办方并无太大关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