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回顾:1965-1979年政治色彩最浓的三届全运会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2:48 竞报 | |||||||||
1965-1979年 政治色彩最浓的三届全运会 20年 全运会艰难前行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从动荡的时期走向改革开放道路的一段过程。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结束到1979年的20年里,曾举办过三届全运会,从国防军事体育项目为主到
二运会 表演项目更受关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家停赛,球队解散,除了一些体育协会的成立和接受国外代表团访问之外,中国的体育界基本上处于停产阶段。1965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运会是在祖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困难时期后举行的,在很大程度上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此届全运会在项目上延续了首届的国防体育项目,像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水上摩托艇、摩托车等,但与上届不同的是这些项目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在赛场。一位曾经参加过一运会的资深摄影记者杨老先生回忆说,“二运会上,武术首次作为表演项目出现,而且极受观众们欢迎,有时候观众们对表演项目的欢呼声要压过其他正式的项目。”此次全运会也是历史上表演项目最多的一届。 三运会 赛前组织政治学习 赛后继续政治教育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第三届全运会大大推延了,一直到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第三届全运会才在北京召开,时间依然是9月。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让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样也影响到了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杨老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由于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整个中国对‘政治’这一话题都很敏感,全运会也不例外。每一个运动员都要在比赛前组织政治学习,赛后还要继续政治教育。比赛对于运动员和各运动队来说,就是政治牵头,业务在后。” 此届全运会与前几届的不同在于竞赛分设成年、少年两组,为历届所未有。功夫巨星李连杰在武术类比赛上获得了拳术、刀术、对练冠军和男子全能第一名,从此便走上演艺道路。 四运会 台湾省首次派代表参加 1979年举办的北京第四届全运会,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国家开革开放的初始,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好时机。同时又适逢三十周年国庆,因此这届全运会的召开意义重大。 第四届全运会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后崭新的精神面貌。全国性的群众火炬传递首次出现在全运会的开幕式上。开幕式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团体操被命名为《新的长征》,展现的也正是时代特色,虽然图解政治的痕迹很重,但健美、体操、技巧等编排到节目中,却非常突出体育特点。在比赛项目上,增加了击剑等,国防体育项目被列为表演项目,中国体育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此外,中国台湾省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全运会,这在历史上是一种突破。 文/本报实习记者 孙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