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刘翔人气高 明星几乎成为购票唯一驱动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2:33 竞报 | |||||||||
如果不仅仅在奥体中心的体育场,十运会的每个赛场都有刘翔的出现,那该有多好。十运会组委会负责门票销售的部门也许每个工作人员都这么想。 刘翔出场 增设5辆地铁 10月20日,田径门票唯一一个售罄日。因为当晚的男子110米栏决赛有刘翔登场,共
地点不变,但把时间后推24小时,如果不是看见赛道上还有运动员在奔跑,裁判员在发令,你甚至不会认为这里还有比赛。购票观众从5万多人到几百人的骤降,仅仅因为没有刘翔。 而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在十运会上的观众缘似乎更是惨淡。在10月13日进行的男子足球扬州赛区比赛中,场内观众少得可怜,气势甚至不如维护秩序的警察。由于后者身着制服,在空旷的看台上反而越发显得突出,一些记者因此戏称场内的警察比观众还多。 还是13日,当奥运冠军孙福明在女子柔道+78公斤级的决赛中假摔出让金牌后,一名记者义愤填膺地质问教练刘永福这么做是否对得起那么多买票入场的观众。这位记者的提问虽然相当到位,但他也许并不了解,现场的看台上虽然坐了不少观众,但几大统一着装、统一指挥的助威方阵是主办方为了不使看台过于冷清而专门组织的,毕竟柔道这个项目在国内并不算热门,真正自己掏钱的观众并不多。 明星几乎成为购票唯一驱动力 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凡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田径门票往往卖得最好。而在所有田径项目中,百米飞人大战又最最受人关注。每届奥运会,男女100米项目的尖峰角逐常常将田径比赛推向高潮。 但是,如果你在南京奥体中心连续观看了10月18日、19日和20日的田径比赛,也许就会怀疑起上面的论调。有男女百米决战的18日比赛,现场观众的数量与有110米栏预赛和决赛的后两天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千言万语全部汇成两个字———刘翔! 这就叫明星的力量。 十运会开幕前,很多南京市民去奥体中心看跳水,因为那里有田亮和郭晶晶;后来去看游泳,因为那里有罗雪娟;再去看体操,因为有李小鹏;去看乒乓球,因为有张怡宁……所以足球比赛为什么没人关注,就很好解释了。 只要是国际比赛,中国人总是最最关注中国运动员的表现。但全运会这样的国内比赛,是否北京市民最关注北京队,山东市民最关注山东队,就难说了。一个省市的运动员拿了金牌,分房分钱的事情又不会和当地老百姓扯上关系。想让他们关注十运会,多出现几个体育明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甚至可以想见,在十运会结束之后,很多南京市民也许未必记得甚至知道江苏代表团在奖牌榜和积分榜上双双高居第一,但是,他们在奥体中心体育场亲眼见证刘翔跨栏的那十几秒,却可以终生不忘。就像一位跳水比赛的观众在接受南京某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并不了解跳水的打分,这次就是来看田亮、郭晶晶的。“这种大明星很少来南京,我们难得看到。” 中国体育缺少“王婆精神” 哪怕“名角”只有一个,但只要具有足够的偶像气质,都足以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刘翔是再鲜明不过的例子。 那么没有明星,甚至在短期内都出不了明星的项目呢?不如用点工夫培养形象,多来点自我宣传。 随便找十个市民,让他们说出一个武术明星。如果李小龙、李连杰这样“多栖”发展的不算正确答案,那估计有八九个人都答不上来。但是,看看这届全运会的武术比赛,配乐、新式服装都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叫营销,把本来没有任何兴趣的观众慢慢吸引过来。通过对比赛形式、环境设计和互动节目改进,都可以达到项目推广普及的效果。广州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主要推广人谭建湘教授曾跟记者说,哪怕仅仅是一个广告牌的背景颜色,都有着吸引观众的学问。 所以孙福明假赛事件的一个很大败笔在于,这么多年来,孙福明一直是中国柔道的形象,让这么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出丑闻,给了本就在国内热度不够、发展缓慢的柔道项目一记重拳。如果哪天爆出刘翔服用兴奋剂,中国田径不倒退好几年才怪。 以前我们搞体育,什么都不管,只看成绩,结果成绩出没出来不好说,项目的发展之路倒是越走越窄,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一直没有提高。现在家长爱送孩子练足球,因为足球受关注多,挣钱多;爱送孩子练乒乓球,因为中国水平高,出人才。所以从后备人才培养的角度说,不重视项目本身吸引力的培养,无异于自掘坟墓。 项目之冷热,一在明星,二在卖相。金牌真的就那么重要吗?说到底,体育比赛终究是给人看的。 文/本报特派记者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