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调整发展方向:服务北京奥运 构建和谐社会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1:01 东方体育日报 | |||||||||
本报记者杜旻南京报道 早在2001年,悉尼奥运会和九运会结束之后,上海市体育局就召开了一次“昆山会议”,全面调整了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从以往的“全运战略”,改为“突出奥运”、“奥运带全运”的全新战略。
以往我国各省市的体育部门都把奥运会当作是国家的任务,而把战略重点都放在了各省市的全运成绩上,但上海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老三强”之一,较早地提出和响应了“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和“奥运战略、奥运争光计划”的全国大局,把目标放在了国际赛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上海市体育局当时就以“接轨总局、夯实基础、体现特点、外联内调、创造金牌”的20字方针为指引,重点进行了“6+1”的项目结构调整,即突出田径、游泳、水上、射击、体操、击剑和一堆大球项目,并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和年轻运动员的培养。 从这次十运会上看,上海代表团的奥运尖子依然展现了非常强的实力。比如游泳的朱颖文、徐妍玮、庞佳颖,其中朱颖文的女子100米自由泳成绩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刘翔,不仅在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3秒10的好成绩,还和队友合作非常出色地完成了4×100米接力的比赛任务;比如钱震华,以非常大的比分优势取得了现代五项的冠军;包括吴敏霞,两枚银牌也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在这次上海代表团参赛的所有561人中,1985年以后出生的运动员达到了296人,占总数的52.2%。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运动员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通过这次十运大赛的锻炼,很好地备战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在上海代表团夺得奖牌的所有256人中,1985年以后出生的运动员达到了89人,占夺得奖牌总人数的34.7%。也就是说,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年轻运动员已经展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印证了上海竞技体育实施“奥运战略”的正确性。 在上海代表团进入前八名的所有421人中,1985年以后出生的运动员达到了167人,占进入前八名总人数的39.7%。 通过这次十运会,更多的体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看到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该尽快地和“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上海的体育工作者能够较早地调整思路,从服务全国、造福市民的高度把体育魅力、奥运精神的涵义扩大,尤其是“全民健身”工作在全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全国体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