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会上海成绩斐然:反对唯金牌论 突出明星效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0:42 东方体育日报 | |||||||||
本报记者杜旻南京报道 在十运会最终的运动成绩上,上海代表团获得了奖牌118.5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48枚,铜牌44.5枚,团体总分2105.7分。 从横向比较,上海的奖牌总数全国排名第三,团体总分全国排名也是第三,银牌总
纵向比较,上海的十运会成绩相比九运会又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奖牌总数足足多出了35枚,其中银牌总数多出了20.5枚,铜牌总数多出了19枚,团体总分也足足多出了298.2分。 中央和江苏的一些权威媒体并没有因为上海代表团金牌总数的相对减少而看轻上海,他们用“一头狮子在十运会上打了一个盹”来形容上海队的真实实力。国家体育总局各中心部门的领导也在看到了上海代表团的银牌、铜牌数量和总分成绩后表示,上海队已经为十一运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十一运的夺金面必将扩大。 与奥运会不同,全运会一向有排列金牌榜的习惯,这反映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事实上在国际赛场,奖牌总数远比金牌总数更让人看重,因为金牌的产生具有比较大的偶然性,而奖牌的获得才最能反映一个团体的综合竞争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的金牌总数一举超越了俄罗斯队,但与美国队奖牌总数103枚、俄罗斯队奖牌总数92枚相比,中国队的奖牌总数仅63枚。因此,没有人会否认美国和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体育强国,而中国还只是世界体育大国和第二集团的领头羊。 历届全运会都会引起各种争议,甚至是弊病和丑闻,这些往往与“唯金牌论”有关。广州日报的社评在反对“唯金牌论”的同时,肯定和赞扬了“出明星论”的上海模式,这一点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在江苏采访十运会的全国各地记者的一致认可。 自涌现了“上海的高度”国际明星姚明后,“上海的速度”刘翔迅速蹿红,成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追捧的对象。在南京,偌大的奥体中心里,几万人前来争睹刘翔的风采,充分推动了原本少人问津的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上海代表团为了顾全大局,不让东道主观众失望,还用一名新手替代了可能跑出金牌、但有小伤在身的高水平运动员,保证了有刘翔参加的4×100米接力顺利进行。 国家乒乓球队的王励勤,在本届全运会上真正成长为“上海的强度”,不仅一人勇夺男单、男双和混双的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世界冠军应有的风采,而且还带动了刘杉、张晶两名小将,让上海乒乓球队的重新崛起看到了希望。 中国第一个现代五项世界冠军钱震华,中国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常昊,也是上海为全国着力培养“拔尖人才”战略中涌现的典型,这五个“上海男人”是上海体育界的骄傲,更是中国体育界的骄傲,为中国的“奥运战略”和国际形象都作出了贡献。 虽然上海代表团丢掉了一些A类夺金项目,但是仍然有一批黑马和小将涌现出来,填补了上海队的不少空白,实现了不少项目的零的突破,为诞生“小姚明”、“小刘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比如马术队的张滨,一人以绝对优势连夺两枚金牌,让所有全国马术传统地区为之惊讶;比如射箭队的17岁女孩钱佳灵,一改上海射箭运动的落后局面;比如体操队的严明勇,比如跳水队的火亮,比如武术套路的韦剑,比如摔跤队的钱跃明,比如大大取得突破的赛艇队和帆船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