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是最高水平的竞技场 业余选手十运展风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43 深圳商报 | |||||||||
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竞技场,但是这片舞台并非专业选手所专有,业余、半业余选手同样可以在这里大放异彩。也许他们并非主流,也许在明星的映照下,他们光芒黯淡。然而谁说,这不是体育的另一个侧面? 北京男子水球队就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站在人高马大的对手身边,他们显得是那么单薄;和经验丰富的老将相比,他们又是那么稚嫩。原来,这支队伍是由某中学的中学生组
同样是学生,同样要兼顾学业,“眼镜侠”胡凯也是个半业余的选手。在训练之外,他还有清华大学的课程需要兼顾。在专业选手“毕其功于一项”的情况下,胡凯的“三心二意”无疑是个劣势。但是,胡凯还是在有伤在身的情况下,取得了十运会的百米银牌。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训练体制的一种挑战。情况类似的还有十运会男子飞碟多向金牌得主、17岁选手于小凯。于小凯现在的身份是山东体育学院五年制大专班的学生,过着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特殊生活。“由于他是业余选手,所以只能在专业队员不练的时候,才能趁机到训练场上过把真枪实弹的瘾。”他的教练刘卫东一席话,道出了业余选手的酸甜苦辣。 体育的本质就是游戏,但对于大部分专业运动员来说,这话成了一种空谈。成绩、指标、奖金、前途,当这一切像大山一样,压在专业运动员肩头时,他们大概会羡慕十运会马术赛场上的一位选手。这位选手来参赛,是真的应了那句“重在参与”的老话。因为作为一名亿万富翁,他对于赛场上的成败已经看得很淡。开着保时捷的跑车,拥有一个自己的马术俱乐部,人家是来也潇洒,去也潇洒。即使早早出局,他也只是微微一笑——走先,还有生意要谈。 业余选手征战专业赛场,这本不是十运会上的特殊现象。许多国外优秀选手,都在自己的专项之外都有一份工作。比如巴林足球队的选手们,即使在亚洲杯上表现不俗,回家后还是要教书的教书,开车的开车。很难说清,“业余”和“专业”孰是孰非。但业余选手屡有佳绩的现象,却在提醒我们——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拿金牌”的训练体制是不是已经过时?如果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业余”选手能够更多一点,是不是让人头痛的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报南京10月20日电)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吴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