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刘翔姚明比全运会重要--全运会争霸诸侯之上海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13 《足球·劲体育》

  他们,比全运会重要

  刘翔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是搞清楚自己身在何处,盛名之累让他不堪重负。每天更换酒店,每天更换训练场地……从本届全运会开幕第一天开始,这位全运会上最大牌的明星就陷入了一场与风车的搏斗。他现在最羡慕的人是姚明,如果不是全运会男篮比赛推迟举行,姚明很可能也会代表上海队参赛,两人分摊下来,那么刘翔身上承载的压力会小很
多。

  姚明很潇洒。他可以选择在温瑟湖畔的别墅中睡觉,也可以选择去休斯敦丰田中心看球。尽管因伤休战,但是火箭队仍然在季前赛中所向披靡。这让姚明笑得多少有点张狂。再过两周,新的NBA赛季即将开打,姚明觉得新赛季火箭队应该可以觊觎点什么。只需要稍微包藏自己的小小野心,这个2米24的巨汉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享受普通人的生活。而在万里之外的南京,刘翔的苦恼就在于没有人会把他当人。有人把他当神灵投胎,有人把他当怪物转世。

  放弃全运会,征战NBA,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姚明而言,是一小步,对于整个上海体育而言,则是一次大大的飞跃。事实上,在全运会之前,上海方面也曾经努力争取过姚明的回归,不过他们最终选择尊重与

火箭队达成的协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上海体育界高层对于竞技体育观念的一种变化。

  上海人现在爱“精品”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九运会之后,上海的体育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全运战略”修正为如今的奥运战略。一字之差,其内涵则千差万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上海体育将从大而无当的全运会上逐渐淡出,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地区性的体育竞争。

  上海体育局党委书记金国祥在谈到姚明时就曾经讲到自己今年前往美国、加拿大访问的经历。“不身临其境,根本无法体会姚明在当地有多大的影响力,很多外国人看见我们,第一个共同话题就是姚明。”

  在这次访问归来之后,金国祥亲笔撰文《全运会:呼唤新的形象代言人》,这篇文章发表在了上海的《文汇报》上。在这篇文章中,金国祥表示,“体育系统包括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要反思和研究以下命题:全运会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全运会应树立何种体育人才观……简言之,我们是仅仅培养在国内夺金牌的人才,还是通过全运会加速培养在国际体坛为国争光的世界级选手,并将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城市和国家的形象代言人,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精品战略”开启了上海体育的一个新思路。而上海人也在这个新思路中尝到了甜头。“刘翔的一块金牌比乒乓球或者跳水的三块金牌还要重”,奥运会结束之后,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事实上,雅典奥运会上,在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之前,上海只有吴敏霞的半块金牌入账,这一度让上海体育局高层寝食难安:“这次我们惨了,死定了”,有人私下告诉记者。如果刘翔这块奖牌出现什么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110米栏决赛时,金国祥就坐在主席台上。刘翔冲过终点之后,他第一个冲下场地,紧紧把刘翔抱住。上海市领导也在第一时间打来了电话,电话中说:“有了这块金牌,上海的奥运答卷就圆满了。”

  “精品”是有魔法的

  上海体育的精品战略不仅体现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在体育赛事的经营上,也开始突破地区级别赛事的局限,逐渐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让一系列在国际体坛更具影响力的赛事在上海落户。

  随着上海经济的逐渐发展,很多人都逐渐认识到,只靠全运会的“窝里斗”远远无法达到上海打造亚洲体育中心城市,进行外部人文宣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上海高层开始考虑引进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精品赛事。当然这些赛事项目不仅在国内甚至亚洲有广泛的影响,更需要得到国际体坛主流媒体的认可。

  网球被当作了一个突破口,在成功举办了喜力网球公开赛之后,F1上海站、大师杯赛、世乒赛以及世界田径大奖赛逐渐开始落户上海。这一系列赛事除了大大增加上海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充分体现了体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特点。

  除此之外,上海成功地借鉴了国外大城市打造“城市景观体育”的概念,将“金贸大厦跳伞比赛”、“黄浦江高校划船赛”、“摩托艇F1”等赛事引进中国,上海人希望把上海的城市标志景观与体育结合起来,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名片。

  据了解,仅仅是金茂大厦高楼跳伞表演,吸引的现场观众就超过20万人,电视观众超过4亿人。而去年在上海举行的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现场观众达15万人,电视观众超过4.5亿人,仅门票收入就超过3亿元。

  这就是精品的魔法。而发展精品也是上海体育受先天条件限制的一个必然结果。上海竞技体育的绝对人力资源因为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少,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明显狭窄,上海体育“大而全”的传统模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而利用上海体育的综合优势,尤其是教练人才、训练水平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精心打造精品人才,宁精勿滥,为国家多培养输送姚明、刘翔和钱震华(中国第一个现代五项世界冠军)这样的世界顶级运动员,以精品人才服务全国、服务奥运,在上海人看来,更能够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品质。

  9cm葬送一金

  人才断层,再加上体育战略重点转移,即便拥有经济、科研的双重保证,上海代表团在全运会上的成绩滑落依然无法避免。双重打压之下的全运会在上海人眼里,只能蜕变为一块鸡肋。没有什么味道,但是还必须尽力去啃上两口。

  到截稿时为止,上海队仅仅获得16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7,不仅进入前三无望,甚至杀进前六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游泳、跳水、击剑、射击等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东道主江苏队以及北京军团的崛起,对于上海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而且与八运会和九运会相比,上海队在这次十运会上运气显得不是很好,多个夺金点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变成了一块银牌:女子100米蝶泳,上海选手徐妍玮仅以0.08秒的差距名列亚军,夺冠的正是她在国家队的队友,解放军选手周雅菲。事后就有人评价,徐妍玮的父母把她生得太矮了,“因为周雅菲有1.79米,而徐妍玮只有1.70米。如果徐妍玮身高也有1.79米,这个结果就难说了。”同样的问题也出在4×100米自由泳接力上:上海男队在前三棒还处于第一领先的位置时,第四棒在50米转身的时候,头都差点碰在池壁,结果白白葬送了一块金牌。

  这样的不利情况应该说既是在上海代表团的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来江苏之前,上海体育局对于本届全运会的严峻形势就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非常低调地提出了力争前三的目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实际情况比预料的还要严峻得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代表团修正了指标,力争金牌数、奖牌数、积分数有一项进入前三名。“现在我们是金牌诚可贵,银牌价也高”,一名上海团的高层开玩笑似地告诉记者。

  除了尽全力打好收官阶段的比赛之外,上海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夺取男足和女足两块分量最重的团体金牌。“只要这两块金牌拿下,上海团就算基本达标”,一名随团的上海记者表示:“既然进前三已经变得非常困难,那么上海团就必须改变战略,在金牌争夺战中多拿‘精品’。就像奥运会上的阿根廷队一样,虽然就拿了两块金牌,但是一块是男足,一块是男篮,谁敢忽视阿根廷的体育实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女足在本届全运会上所向披靡,夺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上海男足在点杀湖北之后也进入了决赛。他们与山东的对决将成为本届全运会上最有看点的一场比赛。更为重要的是,这两支球队的部分队员将构架起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足的主力。

  至于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本届全运会后,在继续抓好体育精品战略的同时,上海体育肯定会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

  “我们的重点还是为2008北京奥运培养新星,培养国际巨星。”金国祥告诉记者:“打造精品一直是上海的特点,上海有姚明、刘翔、常昊,还有中国第一个现代五项世界冠军钱震华,下一步我们还要为北京奥运培养更多的明星,这届全运会我们要为年轻队员减除压力,让他们放手一拼,尽力而为,为他们成为黑马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氛围。”'

  摔跤队变成减肥队

  造成上海代表团在全运会成绩上的逐渐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无法忽视的事实就是,作为直辖市的上海,在竞技体育绝对人力资源上,与总人口数千万的广东、江苏等省无法相提并论。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特别是面向未来5年3大重要赛事,即2007年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2009年第11届全国运动会的后备人才存在着严重不足。

  根据《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统计预测,上海参加2007年全国六城会体育人才短缺近400余人。目前,上海一线专业队只有200多名六城会适龄队员。而实际上海代表团所需要的人才人数总共约600人左右,这样看来,规模上还有很大差距。

  上海参加全运会的选手也同样面临短缺问题。以这次十运会为例,上海有竞争力的参赛选手人选各个比赛项目人数分别为:田径56,游泳32,体操12,击剑57,水上70,射击射箭32,总计大约152人。而按照上海体育局的估算,实际需要的选手应该在350人左右。按照这样计算,下一届全运会上海队至少将出现200人左右的运动员缺口。

  造成这种情况,除了上海的整体人口数要远输于其他省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上海城市人口比重大,独生子女比重大。很多家长对未来子女择业呈多元化趋势,很多家长不愿意、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尤其是参加体操、重竞技等艰苦性强、对体能要求高的项目训练。以此次十运会摔跤比赛为例,上海共有7人参赛,为历史之最。但是这7名运动员都是外地与上海交流的选手,没有一位是正宗的上海人。

  “摔跤这个项目太苦了,光赛前减体重这一项,就没有多少人吃得消。上海人肯练的太少了。”曾经在奥运会上获得一块摔跤铜牌的安徽籍运动员盛泽田目前在上海队担任教练,他不无担心地告诉记者:“肯练的人少,那优秀的更少了。而且上海基层的教练水平也不高。在上海,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体校练摔跤,其实都是来减肥的。到减肥差不多了,他们也就拜拜了。这样怎么可能选得到好的苗子?摔跤跟减肥怎么能同日而语?”

  “目前,在基层从事业余训练的少年儿童,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名基层教练告诉记者,“在上海女子曲棍球队队员里,2/3是外来人,仅有少数的上海队员,也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的青少年运动员中,类似姚明、刘翔这样的精品人才并不多见,上海青少年大都呈“豆芽”型体型,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低于东北地区同年龄人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