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没落奥运风光--全运会争霸诸侯之湖南湖北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11 《足球·劲体育》 | |||||||||
两湖:全运没落奥运风光 奥运会两湖能顶半边天 截止到本报发稿时为止,湖北以7金3.5银和5铜排列金牌榜第17位,湖南以12金7银6铜暂列金牌榜第12位。跻身全运会第一军团,他们没有资本;充当第二军团的领军,以前他们有一定的本钱,但现在似乎“流水落花春去也”,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湖北,这个曾经在1993年北京七运会上以20.5金名列金牌榜第五的省份,目前只位列可怜的第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两地在全运会上虽然金牌不多,但却都是他们在奥运会上的拳头产品——目前,湖北得到的金牌来自网球女双和混双、体操程菲的女子跳马、袁培琳的女子跳台,及高崚和魏轶力的羽毛球女双……而湖南的金牌则来自女子举重的三块、羽毛球团体一块、体操李小鹏和韩冰的三块、射击的一块…… 而正是由于在这些项目上具有优势,以致每到奥运年份,提起“两湖体育”,却没有人敢小瞧他们。 ——自1984年新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从洛杉矶到雅典,湖北届届有金牌;洛杉矶奥运会上,跳水名将、现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一举成为中国跳水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第一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陈静不仅获得了我国首枚乒乓球奥运女单金牌,还与焦志敏合作获得女双亚军;到了1992年,伏明霞横空出世,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四夺金牌,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成为中华体育第一人。此后,乔红、李小双、李大双、郑李辉、杨威、肖海亮、高崚、李婷又续写着了湖北人在奥运史上的传奇…… ——湖南方面,自体操小将陆莉在第25届奥运会上以满分10分夺得女子高低杠金牌,实现湖南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后,紧接着在第26届奥运会,湖南籍跳水名将熊倪为祖国再次夺得金牌。悉尼奥运会上,熊倪、李小鹏、刘璇、龚智超、杨霞更是一举夺得了7枚金牌、1枚银牌和5枚铜牌,金牌、奖牌和总分数均列全国各地榜首,战绩辉煌一时……' 金牌全靠“因地制宜” 仔细分析一下,“两湖体育”其实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湖北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跳水、体操、网球这些项目上,而湖南的优势项目也是集中在羽毛球、跳水、体操以及小级别的举重等项目上。 形成这种局面,并非偶然。“这是被迫进行的选择。两湖地处中部地带,论力量和身高,没有办法和北方人比,你不可能指望两湖地区在大级别的举重、柔道、自行车等地方相比。同时,两地的体育不可能全面开花,毕竟论财政都只有几千万,无法和财大气粗的广东团相比;论基础,无法和辽老大相比。”无论是采访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肖爱山还是湖南省体育局傅国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道。 既然“全面作战”不可能,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湖北体育人下发一纸文件——“缩短战线、强化强项、保证奥运、兼顾全运”,国家的重点就是湖北的重点,确保奥运争光计划在湖北省得到落实,保持奥运金牌不断线!根据湖北人的体质特点,湖北体育人决心将“水、小、巧、灵”为特色的乒羽、网球、跳水、体操及水上项目作为“品牌产品”重点发展,裁撤整体水平落后、投入过大的项目。 这份文件曾引起过湖北体育圈内的轩然大波。篮球、排球、足球……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怎么能如此视老百姓的利益不顾,把篮球、排球及女足都砍掉了呢?“那时一些人甚至还四处告状,有的还围在体育局的门口进行抗议。”回忆当时的情景,湖北省体委一位人士告诉说。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决定,后来获得世界足球小姐的刘爱玲也不可能到北京踢球。“那时,我们知道湖北女足不可能存在,球踢到那个份上,就想找个地方继续干,总不能饿死吧。”事隔多年后,现在北京足协上班的刘爱玲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何作出远离家乡湖北十堰,随商瑞华投奔到北京女足。与刘爱玲命运相同的还有张勇军、陶小岗等曾在国内出名一时的篮球选手…… 无独有偶,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体育战绩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并下发文件,明确有关湖南体育发展的思路。傅国良说,根据湖南人的实际,当时他们提出湖南今后要一手抓金牌,一手抓建设,并将“女、小、轻、巧、水”等项目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而一些需要大的投入,金牌产出少的项目,湖南同样砍掉了。他们需要确保的是举重、体操、羽毛球、网球、跳水…… 湖南人发展自己优势项目的力度,可以从他们的“王牌项目”女子举重上得到集中体现。截止到目前,湖南省业余举重训练的校、班、点已达44个,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六所,教练员人数近百人,已经注册的运动员超过1200人。在全省十四个市州都有举重业余体校或举重班。而全运会和奥运会上的成绩,证明湖南人的选择并没有错。上届全运会,湖南48公斤级选手王明娟及53公斤级选手杨霞有力捍卫了湖南体育在这一项目上的权威地位;而本届全运会,三个湘妹子杨炼、李萍、李丽滢表现抢眼,七超世界纪录。7枚十运会女子举重金牌,湖南一下子夺得了其中的三块。“我们有一个举重人才群,他们保证了湖南女子举重长期稳固地得以发展。”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蔡立君介绍说。在湖南总共32位各界冠军中,女子举重就占了8名,其中包括2000年的奥运冠军杨霞,及十运会上为大家所熟悉的王明娟、杨炼、李萍、李丽滢。 甭看两地作出如此惊人相似的选择,但却是“隔着肚皮”的结果。“奥运会上,湖南和湖北一直在较着劲;全运会上,大家更是一直在掰着手腕。”一位圈内人士说,在全国各地体育局局长会议召开期间,大家都不会谈这些事,如果讲透了,那不就露出了各自的战略底牌?” 优势 在相同的优势项目基础上,为了确保各自奥运战略得到实现,“两湖体育”采取一些非常类似的操作手法——把各自的优秀苗子选手送到训练水平更高的国家队中进行“代训”。 据介绍,早在八运会前,湖北省和湖南省有关方面就明确要求各自项目的主管或者教练员,都要注重“公关”,和各级国家队搞好关系。“国家队的训练水平起点更高,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竞争气氛和意识更浓。在这种环境下训练,更有利于选手提高。”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肖爱山对此直言不讳。 此次十运会上,湖北代表团的孟勤(射击)、袁培琳(跳水)、程菲(体操)、赵菁(游泳)……等一批后起之秀,都是湖北方面长期送到国家队,随国家队训练的效果。譬如孟勤,在随国家队训练期间,自己租房住 ,自己解决吃饭……“因为你不在国家队的编制之内,你的训练条件不可能得到保证。有时还要受到一些折磨。” 一位熟悉孟勤的相关人士介绍说,有一阵,他都以为孟勤受不了,会打“退堂鼓”,但没有想到这位坚强的湖北姑娘还是咬着牙在坚持着。“苦心人天不负”,孟勤的成绩提升得非常快,并最终在国家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尽管孟勤没有拿到十运会的金牌,但她的成长还是离不开国家队的训练基础。 刘璇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为湖南夺取金牌的。但了解刘璇的人都知道,打13岁起,她就一直在跟着国家队练,并先后与莫慧兰、周端、李娅、叶琳琳、吉利雅、毕文静、孟菲、奎媛媛等并肩作战过,创下中国女子体操队年龄最大的纪录。“刚开始看到刘璇的身体条件,有教练根本不想要她。但在湖南方面一再请求下,刘璇才得以留了下来。”一位体操圈内人士介绍说,刘璇不仅是一位有相当体操天赋的女孩,更有着湖南人天生的一股不愿服输的精神。刘璇的强项是高低杠和平衡木。刚开始,刘璇特别怕在高低杠上做翻飞动作,但后来当教练说其他选手怎么怎么着时,刘璇就不愿意服输,咬着牙上去硬挺着,摔了下来,含着眼泪继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