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武术为奥运变脸受欢迎 音乐元素增加了观赏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6:28 竞报 | |||||||||
如果你碰巧在10月13日上午,一个“恰当”的时间走进南京审计学院体育馆,你先听到的可能是一段电影《卧虎藏龙》的插曲,然后见到的才是:一袭白衣长衫的女队员正在十运会的赛场上演一套长拳。 这是第一次在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实行新规则,在新变化中,给普通观众第一印象最深的还是视觉与听觉上的改变———允许自己设计服装,给自己的套路配曲。
音乐方面,除了需要不断喊叫发声的南拳套路以及枪棍等器械和对练项目外,新规则要求在长拳套路以及太极拳剑的比赛中必须加入配乐。所以,我们在十运会武术赛场听到了那段熟悉的《卧虎藏龙》插曲。 当然,音乐伴奏不只让我们听到了武侠电影音乐,一位四川女队员,在配乐中加入了川剧元素,沉着而沧桑的大锣恰到好处落在她击拳的动作上;另一位队员,则把黄河大合唱的这一段:“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糅了进来。 除了音乐,个人设计的服装也让武术套路比赛变得更加活泼,特别是女队员的服装样式和色彩更加多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有的运动员在衣服上描龙绣凤,有的则是梅花莲叶,还有的在装扮上增加配饰,比如绑一个头巾,绾起头发,飘飘然更添侠客风采。 十运赛场,记者看到最抢眼的服装当属最后获得女子长拳冠军的辽宁选手梅寒,她穿的上衣类似号坎儿,十分简洁,简洁到小腹部位露在外面,有人戏称是“露脐装”。 对于十运武术的这些变化,大多数人表示支持,尤其是音乐元素的加入,更增加了武术比赛的观赏性。而这些规则的变化,无疑是武术这个中国传统项目为走向世界、走进奥运而做的一次重要的革新。文/本报记者 阎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