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比赛在柔道赛场很普遍 消灭假打还靠自力更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03:00 东方体育日报 | |||||||||
本报记者杜旻南京报道 昨天晚上,十运会组委会突然作出处罚决定,要求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决赛重赛,认为解放军队闫思睿和辽宁队孙福明的“假打事件”违背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原则,对辽宁队教练刘永福给予通报批评。
这一处罚在十运会现场引起了轩然大波,金牌归属竟然可以重赛,实在堪称中国体育史上一大奇观。据国内一些柔道资深人士介绍,这在柔道界肯定是历史性第一次。这一处罚的出发点看似站在了观众和新闻媒体的“打假立场”,但是处罚形式依然留下了很多疑问。记者就此事紧急采访了一些柔道界的教练和队员,他们对这一处罚的出台也感到意外。 有内部人士介绍说,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了“协议记分”制度,可能本意是好的,但是柔道赛场出现“假打”、“故意让掉比赛”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在柔道赛场,不少其他项目也有这个问题。只不过这次孙福明本人的不情愿非常强烈,对她个人利益和名誉影响较大,加上新闻媒体的关注,才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响。 “辽宁队是外借选手最多的柔道队,因为他们本身实力较强,人才较多,而每个队只能报10个人参赛,他们就把多出来的人借出去,既可以赚点钱,实际上也可以在关键时候保证辽宁队的成绩。”有一位柔道队员分析说,“在很多预赛和循环赛中,一旦抽到自己原本省市的队员,那些协议球员就不得不故意输掉,而且还要做点戏,让观众看不出来,我们这些内行是一看就看出来了。” 一位柔道教练认为这种协议制度早就该取消了:“说是扶贫,我看不过是个借口,说到底还是利益在里面发生根本作用。哪怕真的是要提高这个项目的全国运动水平,但这个制度直接造成了一项比赛的公平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经常就会遇到‘假打’情况,如果是循环赛,很多无辜的队员也被憋死了。” 记者又采访了已经回到上海的上海柔道队。上海柔道不是优势强项,在去年的冠军赛上曾经全军覆没,没有一个级别进入前八名。经过教练和队员的改组后,这次十运会上海柔道队取得了两个第五名的好成绩,虽然没有很大突破,但也得到了国家重竞技中心领导和市体育局领导的肯定。 “听到这个消息是挺意外的,我也是回来后听一部分被留在南京的裁判说的,说是要重赛。”一位教练表示,“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提倡各个省市多培养自己的运动员,靠花钱借人是没有什么真实意义的。当然如果选择好的苗子,一次性买断,那是市场行为,应该鼓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