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9个关节受智能控制 揭十运开幕式机器人点火之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4:2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贺沂沂

  【金陵晚报报道】 10月12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万人仰视,巨大的机器人手持火炬腾空飞跃,在宏大激昂的交响乐伴随下,缓步横跨奥体中心体育场,点燃十运圣火——这样一个壮观的景象,让所有观看的人惊叹。

  机器人点火的方案是如何诞生?机器人如何做到迈步跨越?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机器人点火总设计师,以及开幕式总策划,独家揭秘机器点火的幕后。

  真人空中点火被否决

  巴塞罗纳奥运会上,射箭点燃火炬;雅典奥运会上,空中飞人接力点燃火炬。这些匠心独具的圣火点燃仪式,给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点火仪式成为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点睛之处。如何能让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点燃有更新的创意,更深远的意义,这让开幕式策划者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10月12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10月12日,中国

神舟六号载人太空飞船发射升空。这样一个历史的巧合,让设计者们振奋——一个“东方力量”的空中点燃圣火的方案出炉了。“空中点火,不仅是点燃十运圣火,更是点燃神舟六号升空之火。将十运飞人与太空飞人结合在一起,寓意深远。”

  负责此项设计的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健康告诉记者,围绕着空中点火的方案,设计者们开始具体描绘点火的形式。

  “先后产生了三套方案。一个是用真人表演。不过,虽然真人点火保险系数大,可是由于雅典奥运会上就是真人空中传递火炬,所以怕被人说有雷同炒袭之嫌,再加上真人表演,人离得太远,形象不够震撼,所以该方案被推翻。”第二个方案是用机械传动

机器人,真人躲在机器人的肚子里操作机器人行动,继而点火。“可是这个方案技术难度大,行动也不够准确,特别是人的重量大,钢索操作复杂。”在经过实验后,效果极不理想。

  9个关节受智能控制

  “最后一个方案是最完美的,也就是观众在开幕式现场看到的机器人跨越前行,点燃圣火。”观众在开幕式现场看到的机器人,全身上下并非铁制,而是像泡沫塑料般充气的软体表面,头能摇、脖子能转动,手和腿都能自如摆动。

  路健康说,这个机器人高11米,重180多公斤,外衣由塑胶制成,身上共有脖、肩、手臂、腰、膝盖、脚9个关节,身体内由充气管、信号线和机械传动线组成的系统集存,由智能控制可以完成跨越、摆动和点火。

  这个方案从产生到制作完成,前后共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

  演出前一周电路烧坏

  为了给观众一个震撼和惊喜,

十运会点火仪式一直被严格保密。所以,直到10月2号,这个承担着点燃圣火重任的机器人,才在零点以后,第一次被拉上战场开始实战演习。可是,一波三折,演习中竟一次次出现意料之外的困难。

  “对于机器人如何传输,如何进行最后的点火,这中间也曾有过多种方案。”路健康很详细地向记者描述。第一次演习时,是用机械传动,“就像过山缆车一样,机器人身上吊着很多缆线,可谁想到电源启动后,由于空中跨越距离太长,机器人在空中跨越时,一抖动,缆线就全绞到一起,机器人被卡在了半空中。”演习失败。

  接下来,设计者们先后进行了4次演习,其中一次竟因为电源插反了,造成机器人身体内集成电路被烧坏。此时距离开幕式只有一个星期时间了。

  20人拉动跨越前行

  最终,设计者们决定采用吊钢丝的手法,用三根钢丝吊住机器人,再采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法子,人工拉动机器人前行。

  于是,在12日开幕现场,观众们看到机器人在空中漫步,可是谁也想不到,在台下,在奥体中心体育场的南北两侧,有20人手拉钢丝,引导着机器人向前迈进,“10个人控制上下,10个人控制前后。”另有7人负责着智能控制,保证机器人万无一失地抵达目的地。

  “此次,我们的机器人点火创下了两个之最——横贯奥体中心体育场南北上空、承载机器人的钢架,离地面54米,这是在国内任何一场演出中绝无仅有的,我们创下了最高的纪录;任何一个吊危亚(吊钢丝)的表演最长也就200米,可是我们从南到北跨越400米行程,创下最远的纪录。”除此之外,机器人身上的高科技系统,也是国内最顶尖的。

  所有点火都是“假的”

  不过,在开幕式现场,人们惊叹机器人点火的壮观景像的同时,却也发现,当机器人跨越到体育场上竖立的巨大火炬柱前时,却没有准确点火,而是从旁边滑过去了。对此,路健康说,所有开幕式的点火都是人工电子打火。

  “巴塞罗纳奥运会时,我就在现场,我清楚地看到箭从火炬柱旁划过去了,包括雅典奥运会上的空中飞人接力,都是假的,到最后都不是靠这些东西实现了点火。只不过,这次观众在电视里看到机器人从柱旁滑过去,那是拍摄角度的问题,不然,观众应该看不出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