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十运会采访限制凸显压力 为出成绩运动员赛前封口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2:16 信息时报

  十运会不光是组织者忙,运动员忙,活跃在江苏各大赛场的记者们也很忙。大家都知道媒体工作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可是这几天,记者在采访时碰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则显示出各队现在面临的压力。

  前两天体操资格赛刚刚进行的时候,等候在混合采访区的几位同行迫不及待想采访表现不错的队员。不料,采访队员征求领导意见时,某队领导对记者们说:“现在成绩都没
出来,牌都没决出,采访什么啊?让教练去说说就好了。”当然,领导的想法我们都能理解。决赛在即,就让队员出来说话,很容易影响队员正常的心态和备战情况,对后面的比赛不利。比赛完了再采访,谈起东西来也容易些。

  无独有偶,去采访赛艇比赛时,记者得到的第一份资料是“记者工作须知”,上面明文对记者的采访作出各种规定。

  首先,记者进入内场采访必须用采访证换采访背心。可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整个场地的采访背心只有三件,每小时更换一次。一位同行上午排队等背心,结果排到下午三四点。没有采访背心,就意味着无法在第一时间接触到队员和教练,在外场等会错过很多东西,这对媒体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其次,比赛期间,不得采访任何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13日、14日决赛后在混合采访区等待,且采访对象只能是获得1~3名的运动员。

  对于各个代表团和运动队来说,如果不能在全运会上取得理想成绩,是难以接受的。所以,

十运会各代表团有任务,各运动队也有任务,完不成任务对于各代表团的整体战略影响是很大的。忘不了田亮夺冠后,陕西体育局的领导和他的热烈拥抱;忘不了袁培琳夺冠后,湖北队的兴高采烈;忘不了何冲夺冠后,郑观志主任的热泪盈眶……十运会颁奖场面上种种感人一幕,足以证明运动队和队员们所承受的压力。不容易啊!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如释重负。

  亲临前线的代表团领导们也是有压力的。据悉为了鼓舞广东代表团取得好成绩,在广东省十运会代表团团长、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亲临前线督战的鼓励下,广东代表团的9名副团长和6名副秘书长全部分头分项,直抵前线指挥。领导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啊!

  这日子,其实大家过得都挺累的。只有等十运会结束,各代表团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后,大家才能举杯庆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