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体育考察团柏林"取经" 习先进理念欲振兴中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19:34 城市快报
中国体育考察团柏林"取经"习先进理念欲振兴中华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历史是一页厚重的笔记,是一本沉甸甸的日记,是一本供回忆的备忘录,体育是这本书里的一个篇章,是一幅一幅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不谈当时知名的运动员,不谈当时著名的教练员,不谈当时叱咤风云的国际名将。翻开69年前的体育故事,1936年中国曾派出一个考察团,到欧洲巡访,他们在欧洲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带回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这是我们年轻人不曾经历过的历史,让人感到好奇又模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的光年,而是当历史摆在我们面前,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遗憾。今天我们一页一页地翻开这
本书,如果当年那个考察团的代表能够一个一个走到我们面前,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见习记者 李冰漪 摄影 杜建雄

  城市快报

  1936年6月23日,南京励志社门前,人头攒动,路旁停着一排豪华轿车。古朴典雅的门前整齐站着几排人,男士上身穿藏青色西装、白衬衣、黑领带,下穿白裤子、黑皮鞋;女士上身也穿着藏青西装,里面一件白旗袍,下穿一双白皮鞋。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有五环和CHINA的标志。

  “好,看这里,不要动。”摄影师手扶相机,一边说着一边按下快门,只听“扑……扑”两声,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的合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今日,当记者手拿这张照片,他们整装待发的气势仍呼之欲出。据了解,当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发前,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在南京励志社接见了他们,郑重其事地训话、授旗,还合影留念。

  当时送行的场面更加壮观,上千名群众打着标语横幅前来送行,上海警备司令部的洋乐队也来助兴,更有中国航空协会派出两架飞机随轮护航。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载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意大利邮轮康特福太号缓缓驶出吴淞口……

  中国体育界终于从沉重的打击下振作起来,重新走向一个比远东运动会更广阔的世界竞技场。中国体育代表团乘火车抵达柏林,受到海外华侨和留德学生的热烈欢迎。代表团当中就有37名考察团成员,他们将对欧洲的体育各方面进行考察,然后回国强大中国体育事业。

  付镜如之子付国园:

  父亲随团游历七国

  虽然当年考察团成员大部分已经过世,但是他们的后人可以代言。近日,考察团团员之一———付镜如的儿子付国园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

  哦,考察团,1936年的事情了,我听父亲说过,中国派出一个庞大的体育代表团共114人,到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其中访欧考察团有37个人,郝更生是考察团团长,宋君复、舒鸿、陆翔作为教练员随团考察。在这些人中,教育部保送的11个人中就有我父亲。

  临出发前,他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奥运考察团,他们会跟随奥运会选手一同启程。考察团将对欧洲7国的体育师资训练、体育行政、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青年训练、古代体育遗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学习。他们在国外看到了先进的体育设施,很多项目的比赛技战术和当时国内打法不同。

  舒鸿之子舒昌荣:

  父亲设计了浙江的体育场

  考察团成员中有一个人身份特殊,他是我国著名裁判员,1936年担任柏林奥运会篮球裁判———他就是舒鸿。他的儿子舒昌荣,现居住在浙江。

  在德国柏林奥运会期间,我父亲一直忙裁判工作。奥运会结束后,他随同考察团到丹麦。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很正规,均采取会员制,给父亲印象很深。接着他们去了瑞典,瑞典的体育场很大,跑道很标准,那里的体育设施很完备,体育设备比如篮球、羽毛球、吊环等体育用品十分先进,他们使用的一些护具,比如护膝,都是国内很少见的。随后他们返回德国,从德国到捷克斯洛伐克,参观当地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况,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等。后来,他们去了奥地利、匈牙利,父亲最关心的是体育场馆,他主要观看当地场馆的结构布局,以及

装修规模还有整体格局设置等,希望将特别技术带回国内。最后,他们考察了意大利。

  学生特别喜欢父亲,经常来我们家里作客,他们一起谈论这次欧洲考察的情况,我就坐在一旁听这些有意思的小故事。

  父亲从柏林回来之后,积极参与浙江的体育建设,他仿照德国柏林奥运场的样子绘制了体育场的图纸。贵州遵义市旁边眉潭县建造的体育场是父亲设计的,400米标准田径场,中间有足球场,这些都是参考欧洲的模式设计和建造的,浙江大学校运动会都在那个体育场举行比赛。

  父亲教授体育课很有特色,我的身体不好,所以很少参加体育活动,但我会在一旁看父亲为他的学生上体育课。父亲让我将学生的动作都用相机拍下来,有规范动作也有不规范动作,根据照片,父亲会和大家一起切磋,而临时贴在墙上的错误动作既不规范也不好看,学生看过之后记忆深刻。

  他去欧洲考察前,曾经设计建造了一个游泳池,但这个游泳池面积比较小,从欧洲考察回来之后,他模仿在奥运会上德国游泳池的大小和样子,在杭州建了当地最标准的游泳池。

  父亲一直梦想在杭州建一个体育中心,为此他精心做了设计图,这是根据德国柏林奥运村的样子为杭州量身定做的。他在杭州松木场一带划了很大一片空地,准备建造体育中心,省里同意他的设计方案,由政府拨款兴建。当时父亲特别高兴,下课后,他亲自购买材料,还带着学生去搬砖、拔草。父亲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设计的体育场建起来。父亲过世后若干年,根据父亲的设计图,黄龙体育中心终于诞生了。

  代表团里的奇女子

  我还听说过1936年中华考察团团员当中有一名是自费去的,她就是陈咏声。据了解,1936年是中国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是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那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只有一个领队和一个运动员。陈咏声在开幕式上坐的是特等座,故而价钱也特别贵。然而与她的期待相反,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并不理想。陈咏声不能不面对每一次失败的消息。

  抱着为国雪耻的心情,陈咏声踏上了考察德国、丹麦、瑞典、捷克、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的体育训练之路。这些经验,以后都渗透到了她的教学当中。她希望借鉴国外的体育先进思想和技术,甚至不惜重金去学习。从1936年6月26日到10月3日,整整100天,陈咏声记下了每天耳闻目睹的事情。这本纸页已经泛黄的日记于1938年出版,书名为《欧洲体育考察日记———1936年柏林奥运》。

  侯洛荀之友张长江:

  南开体育 功劳有他一半

  考察团当中有两个人在天津工作,一个是付镜如,另一个人是侯洛荀。侯洛荀对体育事业非常执著,1950年在

南开大学做体育教师,一直工作到退休。现在老人已经作古,但他有一个好朋友也是他的同事———已经年过九旬的著名篮球运动员张长江向记者回忆了侯洛荀。

  张长江和侯洛荀在一起工作多年,1950年张长江到南开大学任大学教授,那时,侯洛荀已经是在南开大学工作很多年的老同志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认识,因为两人经常在体育比赛上见面,所以也就熟了。当记者提到南大老教授侯洛荀时,张长江有说不完的话。

  侯洛荀的形象朴实无华、身材虽不算高大,但是体质却非常魁梧敦实,两眼炯炯有神。他精力充沛,走起路来总是腰板挺直,显得浑身是劲,气度非凡。在运动场上,尤其在各项运动会上,更显出他老当益壮,很能代表健康活泼、进取向上的南开精神。

  侯洛荀长期担任南开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工作,工作繁忙,但他还坚持为学生上课。他为同学上体育课,既耐心又认真,在演练各种动作时,他总在一旁认真辅导,亲自保护,确保学生学会各种动作,又不会发生损伤事故。学生们特别喜欢他,都指名让侯洛荀教他们体育课。

  从欧洲回国之后,在侯洛荀的组织下,南开大学体育活动不但名闻津门,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校际间、城市间以致全国比赛中,各项运动比赛中,只要南开大学代表队参加,常常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南开不只体育教学好,群众体育运动普及,学校组织各种运动代表队特别多,平时训练活动多,人才辈出。

  侯洛荀之子侯公我:

  张长江每天都很忙

  据张长江介绍,侯洛荀的儿子依然住在南开大学校内。侯洛荀的家住在张长江家的隔壁,侯洛荀的二儿子侯公我向记者描述了他眼中的父亲。

  我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父亲爱南开,因此,弟弟的名字叫侯公能,我叫侯公我。

  我和父亲很少见面,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体育工作。受父亲遗传,我也喜欢踢球。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体育特别优秀,全国选拔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我代表北京队参赛。主席台上有个人的身影我觉得很熟悉———那个黑皮肤、大眼睛的男子一直侧着脸和身旁的人说话。当时我也没有在意,继续和队员们一起做热身运动,当我听到广播里说主席台上嘉宾是侯洛荀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我的父亲。当时我心里既吃惊又高兴,那场比赛我发挥特别好。有一个球离着球门很远,远射进球的可能很小,我一阵助跑,大脚一踢,嘿,别说,还真进了!当时我下意识地看了父亲一眼,父亲微微露出了笑容。赛后,借着大家换衣服的时间,我和父亲寒暄了几句。他让我多注意身体,给了我一些踢球的建议。然后,我们就又分开了。

  我从南开中学毕业之后,考上北京地质学院,一直在新疆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不能在父亲身边。二十年前,我的父亲病了,父亲病重期间,我才回到天津,我是他四个子女当中唯一守在他身边的孩子。这期间,也是我和父亲接触时间最长的阶段,一直到父亲过世。

  军阀资助代表团

  据舒鸿的儿子舒昌荣描述,1934年,远东运动会被日本军国主义者非法解散,中国失去了去国际体坛竞技的机会,致使国内怨声一片,各种激愤的语言、正义的呼声纷纷见诸报端。迫于舆论压力,政府只得勉强批准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关于参加第11届奥运会的报告,然而却不肯多出钱,仅拿出17万元,离预算的22万元还差5万元。

  于是,协进会开始四处募捐,好在愿意出资的人不少。张学良再次慷慨解囊,名人权贵们也纷纷效法。商震、龙云、杨森、邵力子、傅作义、何应钦、宋哲元、吴铁成、白崇禧、马鸿逵、阎锡山等都掏了腰包,总计有3万元。还差的2万元,是

中国足球队先期到南洋比赛挣来的,这笔钱尤其来之不易。钱有了人自然不用发愁,193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提供了大量的好手,加上大规模的选拔和集训,一支庞大的体育代表团应运而生。

  代表团由王正廷任总领队,沈嗣良任总干事,在这个代表团当中有一个带着特殊任务的体育考察团,除了教育部保送、中国协进会赞助之外,还有一些人自费参加的考察团,由郝更生带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