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国人体质系祖国荣辱--一个体育老师的强国情结(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19:07 城市快报
国人体质系祖国荣辱--一个体育老师的强国情结(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21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九月金秋,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

  记者 王志辉 翻拍 杜建雄

  城市快报

  上世纪50年代,清华校长蒋南翔曾说过,清华于1911年建校,马约翰1914年到清华,服务清华的历史差不多同清华的校史同样悠久。“所有在清华上过学的学生,差不多统统受过马先生的热心教诲”。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常笑着对后辈说:“别看我现在又驼又瘸,当年可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单双杠和爬绳的技巧也是呱呱叫……我非常感谢马约翰。想当年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搞野外调查?在学校中单双杠和爬绳的训练,使我后来在测绘古建筑时,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半路出家搞体育

  国人体质系荣辱

  篮坛泰斗、马约翰的女婿牟作云说:“严格地讲,马约翰是一位半路出家的体育老师。1904年,马约翰考入圣约翰大学,整整读了7年。在校读书期间,他运动成绩突出,中距离跑成绩达到或接近全国纪录。1914年,马约翰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从此他就一直留在清华,献身体育教育事业长达53年。”

  “到清华学堂任教初始,岳父并不教体育而是教化学。但他特别关心学校的体育教学,还主动向当时的校长周诒春建议应该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当时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清华每年要送10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被送的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儿一点。他的建议受到了学校的重视,他本人也受聘为学校的‘体育帮教’,从此开始了他的体育教育生涯。”

  马约翰说:“我主要是考虑到祖国的荣誉问题,怕学生出国受欺侮,被人说中国人就是弱,就是‘东亚病夫’。因此,我常向学生说,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外国念书是好样的,因此我想到学生在体育方面,也不要落人后,要求大家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棒,身体也要棒。”

  强制体育老马特色

  五项测验保证体质

  清华,自开办起就是一所顶尖的学校,学生都是经过严格考试从全国挑选来的学习尖子。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读书而忽视甚至是轻视体育的倾向,就是正式的体育课也不大愿意参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马约翰对清华的学生首次进行了强迫锻炼方式,规定每天下午4点到5点,所有学生都必须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将

图书馆、教室、宿舍统统锁上,不让他们留在室内。

  但就是这样规定,仍然有不少人躲到树林或是其他一些僻静的地方去看书或休息。这时候,马约翰便到处去搜寻学生,动员他们去跑、去跳、去打拳、练剑。

  相关的历史记录中这样写道:在马约翰和各有关人士的支持下,学校还规定学生必须在体育方面达到“五项测验”的标准才能毕业

留学。这一规定对于清华体育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规定》中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8年间,必须通过:百码赛跑14秒;半英里赛跑3分钟;掷铁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足、篮球要求懂得有关知识和规则;射箭10分以上(足、篮球知识和射箭两项选其一)的“五项测验”指标。测验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但都必须过关才行。

  马约翰主持制定了学生体育的“五项测验”及格标准,并且亲自主持测验,严格把关。当时确有学生因为体育不及格,而不让其按时出国的。著名学者兼作家梁实秋是清华1923年毕业生,他在毕业前的体育测验中,田径项目虽“勉强及格”,但“游泳一关最难过”,第一次未能及格,规定一个月后补考,在这一个月时间里,他“天天练习”,最后“补考”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游完了规定全程,这才获得了主持补考的马约翰的首肯:“好啦,算你及格了。”清华出身的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在跳远中跳了11英尺,离及格线就差1英尺,结果被马约翰扣下了。吴宓先生为此发奋练了半年的跳远,待达标后,才得以赴美。

  灵活授课身先士卒

  寓教于乐兴趣教育

  马约翰任教时的体育课,内容是相当灵活的。他每年都要给新生讲一次有关体育知识和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课。一般上课先作准备活动———跑步、徒手操等(徒手操两个星期一更换,轮番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才教正式科目。课外活动更是活跃,每天下午4点以后,学校要求所有同学都上操场,马约翰带领体育教师全部到现场指导。

  不光如此,马约翰还教过学生许多有趣而又奇怪的运动,来增加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拖尸”。除夕之夜,二年级的学生闯进新生宿舍“拜年”,把他们从床上拖起来,4个老生抓住一个新生的四肢,甩来甩去,并且数着数,一直数到十几下,才把可怜的新生扔回床上。虽然有些戏谑的成分,却成了学生们渴望的一件事。

  另外,他还组织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和体能测验。检查很严格,男同学要把衣服全部脱光,女同学只穿短裤、内衣,第二学期结束时,再检测一次,以检验学生的体能增长情况。同学们对此都很感兴趣,都主动积极地上课和参加课外锻炼,争取自己的体力和体能有更大的提高。体育部还设有“体弱班”,把一些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特殊训练,由他亲自指导。

  “那时清华的体育代表队很有实力,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常年校际比赛项目就有足球、篮球、排球、越野、武术、拔河、冰球、网球、垒球、游泳、棒球、田径等多项,有的一年还要比赛两次。那时的五大学(清华、燕京、北大、辅仁、师大)经常进行各类比赛,清华常常取得优胜。清华运动员还多次被选入市代表队,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性运动比赛,成绩十分可观。由于清华体育开展得好,设备先进,所以1936年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田径和篮球代表队安排在清华集训,马约翰先生任教练。”牟作云说。

  健体之前先健德

  良好传统诫学生

  令人钦佩的是马约翰在他所主持的体育活动中,对于运动员在思想品质和道德作风方面,也有很严格的要求。他经常对队员们说:“球可输,运动道德不能输”,“不许踢人、压人、打人”。

  清华足球队当时有一名姓翟的中锋,球踢得好,速度快,传球准,不仅在校内,在华北也很有名气。他的作风本来也不错,但在一次暑假期间他去外地踢球时,学了不少坏毛病,什么勾人、压人之类,回到学校后就在球场上暴露出来了。马约翰看到了非常生气,当场就把他换下来,狠狠地批评他,并严肃告诫他:你不改掉这些坏毛病,球队就开除你。这位中锋接受批评,后来果然改好了。

  马约翰在《清华周刊》上发表文章,强调一定要重视体育道德教育,他说:“从事运动者,道德为重……否则虽力大如牛,将如无羁之马,奔放逐斗,无往而非害事之母,如此影响其将来一生事业,实非浅鲜,故体育部极为注意于此。”从1920年起马约翰就担任清华体育部(后改称体育教研室)主任一职,直到1966年逝世。他的这种“教书育人”思想始终贯彻如一,为清华体育创造了良好的传统。

  马约翰的体育教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许多年以后,只要一提到马约翰的名字,他们都会记得:一年365天,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马约翰先生永远是一件白衬衫,一条白单裤。他的穿着根本反映不出季节的变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又为他执教的清华大学的每一位学生设定了终生恪守的信条。

  清代体育课 学生练体操

  科举时代,文举地位高于武举,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成了旧时书生的特写形象。能文不能武,羸弱多病成了大多数读书人的真实写照。19世纪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使一批新式学堂应运而生,除引进了当时各种先进的课程之外,一门从未被重视的课程开始在各个学堂设立,这就是“体操课”,学校体育课在那个时候初见雏形。

  体育进课堂

  课时有要求

  晚清推行体育课的时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对于体育课纳入正式学生课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天津社科院原历史所所长罗澍伟教授说,《章程》中主要要求包括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高等学堂的体操课课程、每周锻炼时间、方式方法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体操课各年级均为每周3小时。体操课的教材规定如下:一年级———有益之运动及游戏;二年级———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三年级至五年级均同二年级;体操可合数级之儿童同时教之。

  体操规定多

  学生忙练习

  清代的中学堂学制五年,学生年龄为15-19岁。课程共十二门,第十二门是“体操”。体操要旨规定:“中学堂体操课宜讲实用,其普通体操先教以准备法、矫正法、徒手哑铃等体操,再进则教以球杆、棍棒等体操。其兵式体操先教单人教练、柔软体操、小队教练及器械体操,再进行则更教以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大意。凡教体操者,务使规律肃静、体势态齐、意气充实,运动灵活。”中学堂各年级体操课两小时,规定:“中学堂宜以兵式操为主。”

  罗澍伟说,高等学堂的体操课区分更加细致,第一类学科(经学科、政治科、文学科、商科):每周体操课三小时,授以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第二类学科(格致科、工科、农科):第一、二学年每周体操课三小时,第三学年两小时,教授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第三类学科(医科):每周体操课3小时,授以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同时,高等学堂的操场规定“宜分屋内外二式”,就是要设室内操场。可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已经得到相当重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五环梦相关网页共约188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