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百年中国近代体育看天津 奥运情缘沉醉第一城(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23:14 城市快报
百年中国近代体育看天津奥运情缘沉醉第一城(图)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今天上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北京奥组委举行签字仪式———天津正式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依稀记得,很久以前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那句话:“中国何时举办世界运动会(指奥运会),”先生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天津,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城市,多少奥运情结沉醉其间。

  中国首倡奥运第一人:张伯苓

  天津人不会忘记上个世纪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南开创始人张伯苓先生,若干年后,回首往事,我们依稀听到张伯苓所倡导的“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校长”的亲切话语……

  为了更多了解张伯苓和体育的不解情缘,记者采访天津南开大学校史专家梁吉生,梁吉生告诉记者,张伯苓是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张伯苓有关奥运会的最早公开言论是在1907年。这年10月24日,他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的第5届校际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发表演说,从天津青少年学生的这次体育比赛活动,想到了中国将来体育运动的发展,最早表达了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

  早期天津体育的带动者

  民国成立之后,张伯苓联络热心体育人士,举办天津各学校联合运动会、天津联合运动会、直隶第一区运动会等,从筹办、组织到提供比赛场地,都由他出面主持。

  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开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最初的竞技运动项目主要是田径、球类和游泳等。据资料记载,南开成立的第一年,张伯苓带领学生参加了青年会在天津南市举行的运动会,其中一名学生取得跳高第3名。此后,在张伯苓倡导下,南开学校举办运动会并附设津埠小学运动会,专约全市各小学校学生到会比赛,优胜者由南开赠奖品,从而改变了小学体育竞赛无人问津的状况,活跃了天津小学的体育运动。

  梁吉生告诉记者,南开学校在每周三都设有两个小时的修身课,这也是全校性的聚会,专门传授体育的事情。1916年1月张伯苓在修身课讲话中说,南开学校的目的是要造就:“德育、智育、体育并列发展的人才,三育并进而不偏废。”1916年8月在修身课上张伯苓表示,体育一科现在要特别注意,发展体育不仅能够使得身体强健,而且与各种事情都有密切关系,读好书需要强健的身体,道德高尚的人也需要强健的身体。张伯苓很重视和强调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采取普及主义,强迫体育运动,他强调学生下午四点之后必须到操场上活动,人人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学校体育风气。

  体育道德并重

  为了使学校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张伯苓从南开学校专门拿出经费建立体育设施,筹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用外汇从美国购买体育器械、跑鞋、单杠、双杠以及当时非常稀有的护膝、秒表等。学生外出的运动服大部分由学校订做。张伯苓特别重视体育道德的培养,体育和道德同时并进,当时学校足球队的一位守门员,他的守门技术首屈一指,很少有足球能过他的五指关,但是他的文化考试有不及格科目,张伯苓依然不让他上场。

  张伯苓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他的四儿子张锡祜特别爱好体育运动,尤其喜欢足球,这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后来因为身体健康被选为飞行员,但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因飞机失事而牺牲。

  最早感受奥运的天津人

  1932年,尽管当时只有刘长春一名运动员单刀赴会,但任何事情总要有第一次。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国民政府出20万元巨资资助代表团出国比赛。经过一年来的准备,由运动员、管理人员、奥运考察团共110人组成的代表团浩浩荡荡奔赴柏林。天津运动员代表以及天津体育界人士,经历了这一难忘时刻。

  篮球 奥运第一军

  篮球是当时中国各大城市开展最普及的运动之一,天津还是篮球登陆中国的第一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各学校的篮球队如同雨后春笋,而天津篮球队的水平,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20年代末的南开五虎队(最初自嘲为“篓子队”)的唐宝堃等人,身经百战,是当时中国篮坛少有对手的一支劲旅。

  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的中国篮球队正式队员有14人,其中天津选手5人,他们是:王鸿斌、李绍唐、沈聿恭、刘宝成和徐兆熊。另9名队员是南京的王玉增(队长)、王士选,上海的王南珍、冯念华、蔡演雄、尹贵仁,北平的牟作云、于敬孝、刘云章。教练员是董守义,管理员李清安。1936年6月6日、7日,中国奥运男篮在天津耀华中学和省体育场(现北站体育场)进行了两场表演赛,作为出征前的热身。两场比赛引起天津观众极大热情,许多学校提前抢购比赛门票,为篮球选手打气助威。

  篮球队管理员李清安是地道的天津人,祖籍武清的李清安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燕京大学,随后到驻天津的美国领事馆工作,并加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也是一名篮球高手。1933年至1935年,李清安以队长、领队、指导等不同身份,率领天津、河北篮球队参加了在杭州、南京、上海举行的大型运动会,连获佳绩。1936年,担任中国篮球队管理的李清安同时还担任一项新的工作,奥运会篮球比赛裁判员。

  1936年奥运会上,中国男子篮球队成绩不佳,有人将篮球队的失利归结为选拔队员方案失当。当时甚至有人提出,假如南开五虎队有人入选,成绩不会如此。当然,南开五虎的缺阵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遗憾。篮球队的选拔在1935年底的全运会时就已经开始,据董守义先生生前回忆,南开五虎如唐宝堃(当时25岁,正值当打之年)确实已经进入了代表队的大名单,但其中又生了变故。由于各个地方的体育协进会都想将各地方队的篮球队员选送到奥运代表队,所以将先前的选拔方案推翻,改为重新比赛选拔。此时,已经到了1936年的一月。这一突然的变故使得一些早已入围篮球队名单的知名选手措手不及,南开五虎队当时正在南洋巡回表演,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变故。等回到国内,才知意外落选的消息。但事已如此,只能承认这一事实。

  武术 送给外国人的“功夫指南”

  1936年柏林奥运会最令中国人欣慰的是武术代表团的表现,中国武术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公开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赢得了世界体育界的认可。除了来自各地的九名武术队员外,领队郝铭也是咱们天津派出的代表。

  令现代人想象不到的是,以李式(天津武清李瑞东)太极拳享誉津门的郝铭当时只是天津培才小学的校长。郝铭先生是天津武术界推动武术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培才小学学生们练习的太极拳,就是由郝铭亲自教授。同时,郝铭还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国人练习武术。郝铭以小学校长的身份担任国家队领队,自然要归功于自己的武术上的造诣与成就,当时的国民党要人禇民宜(太极拳倡导者)曾与郝铭切磋,在合影的新闻照片上被称为“两个太极拳高手”。第一次率队参加奥运会的郝铭认真准备,为了使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郝铭根据自己对于武术的认识与见解,编写了《中华武术》宣传册,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门派种类、拳术器械知识以及武术的技击运用。为了方便外国人阅读,《中华武术》宣传册使用中、德、英三种文字,图文并茂,成为武术表演时,外国观众争相阅读的“中国功夫指南”。

  考察 天津学到的经验

  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的王正廷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1936年奥运会时,中华体育考察团就是在王正廷的倡导下获得政府资助,使得全国体育界的精英有机会获得新知。中华体育考察团对欧洲7个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天津体育界著名人士赵文藻、傅镜如、李友珍、侯洛荀、张汇兰、杜隆元等代表参加了这次考察。特别是张汇兰、杜隆元两位女子体育倡导者,将国外先进的经验运用于天津女子体育教育,在著名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开辟了女子体育运动的试验田。

  董守义 天津出道的国奥委员

  南开大学有一条五虎路,“五虎”并不是指百兽之王,而是南开历史上有名的篮球名将唐宝堃、王锡良、李国琛、魏蓬云和刘建常。“南开五虎”的传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篮球的人。

  在“南开五虎”的背后,一个人成了他们坚实的支柱,他就是我国第一位篮球留学生———董守义。

  记者 王志辉 翻拍 杜建雄

  城市快报

  董守义,河北蠡县人,1895年生,早年毕业于北京通州协和书院,之后,应美国篮球运动的创始者奈斯密斯教授的高材生———蔡乐尔(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之邀到天津青年会体育部当练习生,以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出众的体育才能开始了他的体育生涯。

  选择天津 奉献热情

  董守义选择体育,选择天津,同时也就选择了南开。我国的另一名篮球名宿牟作云说:“他到天津后不久,南开学校的物理教师兼体育主任章辑五就找上门来,代表张伯苓校长邀请他到南开任教。董守义虽与张伯苓尚无个人来往,但早已久闻其名。于是,与张校长深交已久的董守义欣然接受南开之聘,每天上午十点到南开领一次课间操,然后用三个下午到南开指导各种代表队训练。”

  有人说,董守义是中国的篮球之父,也有人说,篮球在他的手上出神入化。在董守义和章辑五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南开学校的篮球活动水平迅速提高。在1922年天津学校联合运动会中,南开队初露锋芒,连克实力最强的青年会队、曾获得华北运动会冠军的高等工业学校队、官立中学队以及称雄津门多年的新书学院队、北洋大学队等多支劲旅,一举夺魁。 

  留学归国 训练五虎 

  1923年5月,董守义被青年会推荐到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市学院(春田学院)留学。在这两年中,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证明了黄皮肤的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留学期间,他获得了美国中部青年夏令营体训班网球比赛双打冠军之一,又是棒球赛的冠军成员之一。作为春田学院网球队队长,他夺得过美国东部青年会夏令营网球比赛的单打和双打冠军。同时他还是春田学院橄榄球代表队的中锋。校方对董守义极为赏识,学习结束时,学院为他安排好了工作和住房,极力挽留他留校工作。但董守义没有留恋美国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两年的留学生活使他深深感到,中国人并不缺乏运动的天赋,所缺乏的是练习的机会。1925年7月,董守义毅然回到天津,并开始担任青年会体育部主任。

  董守义回津后,已担任全国体协董事长的张伯苓校长重新聘请他为南开学校的体育指导。就在这时候,董守义用当时全球最先进的篮球理念训练出了饮誉神州的“南开五虎”。1934年中国选拔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十二名队员中,南开学生就有五名,足以见得董守义执教水平之高。董守义带领这支球队远征菲律宾,两次战胜日本队获得亚军,他让“南开五虎”的名字饮誉神州。

  当选奥委 推动腾飞

  浙江大学体育史专家赵善性说:“董守义早年在天津做的体育工作,在全国受到了瞩目,篮球不但成就了他的功绩,也就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希望。虽然其后的很多年,董守义有很多机会,但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本就不可能让他的理想能够腾飞。”1941年6月,在张伯苓的提议下,董守义担任协会副总干事。1947年6月18日,董守义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40次会议,他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爱问(iAsk.com)奥运 相关网页约11,349,184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