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外国球员参赛化解国球危机--世乒赛涌现新面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8:20 人民网-环球时报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魏晓茜 5月1日,埃及女双选手亮相第48届世乒赛。 5月3日,是第48届世乒赛的第4个比赛日。来自韩国、名不见经传的19岁小将文炫晶在女子单打1/8决赛中战胜中国乒坛“大姐大”王楠。文炫晶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不俗的
1/5的球员首次参赛 4月28日,来自加纳的18岁少年那纳·扬·波腾花了20个小时,从他的家乡飞到了上海。他如此辛苦的旅程,目的是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但他在开幕之日的世乒赛亮相仅仅只有10分钟时间。在这10分钟里,他很“幸运”地得了10分,然后就输给了排名世界第89的新加坡选手蔡晓林。 在辉煌的世乒赛舞台上,这10分是多么不起眼。但对加纳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因为这个国家终于第一次在这项世界大赛中亮相了。这位加纳的全国冠军说:“我的梦想成真了,因为我打出了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乒乓球。” 本次世乒赛共有596名球员参加,其中近1/5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加纳的波腾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乒乓球运动的水平来说,这100多人中绝大部分的技术简直可以用“不入流”来形容。但他们的参与和任何一个卫冕冠军、任何一个世界排名前100的球员一样重要。因为他们的出现,“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才真正得以体现,而乒乓运动也在全球化、普及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届世乒赛创造奇迹 本届世乒赛是该赛事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据世乒赛组委会副秘书长陈一平介绍,共有145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协会和1500多名运动员、教练和官员报名参加。当国际乒联主席、加拿大人沙拉拉得知这一创纪录的数字时说:“这真是一个奇迹,组委会的工作真是太出色了,上海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除了运动员和教练之外,本次世乒赛还将迎来170名中外裁判和来自30多个国家的850名记者。 如果沙拉拉知道中国乒协和上海市政府为此所做的大量工作,也许就不会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本次盛况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单项组织,国际乒联旗下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会,但除了我们熟悉的20支传统强队,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被称为“乒乓球第三世界国家”。这次,中方组委会为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普及乒乓球运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此次盛会,专门拨出经费为其中30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提供往返机票,并且在他们到华后,安排中国的教练和运动员帮助其训练。接受帮助的球员大部分来自巴西、埃及、加纳等国。 乒乓球必须走向国际化 早在去年,中国女队的副主教练李晓东就曾经说过,“如果乒乓运动一直这样下去的话,那么迟早会失去生命力。”李晓东的“这样下去”,可以理解为中国一枝独秀、欧亚几支球队竭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领跑者步伐的局面。缺乏国际化的舞台,乒乓运动出现危机。这反映为这项运动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国际乒联不得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暂时取消奥运会双打单项金牌、只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团体金牌的赛制改革建议。 这项建议将于今年底被国际奥委会讨论,但就算该提议最终被通过,也只是国际乒联的缓兵之计。要真正拯救这项运动,惟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它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并且均衡发展各洲各国的水平。乒乓运动壮大了,才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中国和世界乒乓球界的冠军们和官员们,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