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辜负世界的期盼--上海筹备世乒赛的日日夜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0:11 解放日报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世乒赛主赛场上海体育馆以美丽的夜景迎接四方客人。 海纳百川,笑迎八方来客。今天,小小的乒乓球再一次把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中国,集中到了上海。第 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晚将在黄浦江畔隆重拉开帷幕! 呈现在眼前的,是万事俱备、即将开幕的乒乓盛会;回闪在脑海中的,却是在此之
109天日夜奋战 4月 17日,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视察世乒赛主赛场上海体育馆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不断地重复两个词:“漂亮”和“难以置信”。 但沙拉拉可能不知道,组委会在改造这幢上世纪 70年代的建筑时,花了多少心血。首先,上体馆底层和二层已显陈旧的外墙面,全部换成了玻璃幕墙。建外墙面玻璃幕墙时,正是 2月,上海阴雨绵绵,无法施工。 为了赶上进度,建筑工人在春节期间加班,没人有一句怨言,终于按时完工。 更让人赞叹的是上体馆的内部。为让观赛的球迷更舒适,全馆都装上了空调。原先馆内的木质座椅可能会钩住女观众的裙子,现在近万个座位全部更换成桔红色的塑料座椅。馆内两侧加装了大屏幕。场馆内还加装了残疾人专用电梯、通道、厕所,并为残疾人观众特别设计了轮椅平台。 109天的日夜奋战,一座“崭新”的上海体育馆呈现在众人眼前。 150个乒乓“兰兰” 世乒赛还未开幕,“乒乓热”已扑面而来。早在世乒赛开幕前几周,比赛的套票和各场的低价票就已脱销,只留下极少量前三轮比赛的中价票。票房之好,甚至出乎组织者的预料。 2005年 1月 21日,“世乒赛倒计时 100天”活动拉开帷幕,上海市民倾情投入:市民专场、留学生和海外人士专场乒乓球赛先后举办。在这些基层比赛中,徐寅生、曹燕华等居住在上海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几乎全体出动,与市民同挥拍,为迎接世乒赛造势。小朋友们也没闲着,中福会少年宫的孩子们以乒乓球为原料,巧手制成的 150个艺术玩偶“兰兰”,被指定为世乒赛赠送贵宾的礼品。 昨天,“世界乒乓球文化博物展”在上海体育馆西大厅拉开帷幕,大批市民涌入展厅,展开了一次神奇的“乒乓之旅”。出席开幕式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由衷感叹:“虽然比赛还没开始,但我可以预料,上海世乒赛将是最让人难忘的一届世乒赛。” 一包“大白兔”奶糖 打开组委会发给每位采访世乒赛记者的运动背包,可以体会到东道主的良苦用心:上海市地图、上海风光的明信片、雨伞、世乒赛指定的乒乓球,甚至还有一盒著名的“大白兔奶糖”……“人性化的接待服务”是这次世乒赛接待工作的主题。 交通方面,从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的各住宿点到赛场都有定时班车往返,组委会还将向参赛者赠送交通卡,为他们在市内活动提供方便。餐饮方面, 12家指定宾馆特别细化方案,尽可能考虑来宾的各种需要。国际乒联官员、赞助商和部分运动员下榻的上海东亚富豪酒店不仅准备了 5套菜单,还根据比赛赛程,调整了供餐时间,保证来宾都能吃上营养丰富、热腾腾的饭菜。 本届世乒赛,组委会为 145个协会的代表队分别配备 1名至 3名志愿者,作为随队翻译全程陪同。经过两个多月的筛选审核,在 7000多位报名的市民中, 600多人脱颖而出,他们大多为上海各高校的学生。这些志愿者将在随队联络员、宾馆接待、裁判助理等 526个岗位上为世乒赛提供服务。 今天:世乒赛预赛在这里精彩开战 世乒赛会刊 9-12版倾情奉献 本报记者 张玮 薛淼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