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人种不强国安赖上海练体操 不忍列强侮辱立志强身健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13:33 城市快报
人种不强国安赖上海练体操不忍列强侮辱立志强身健国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记者 王志辉 翻拍 杜健雄/城市快报

  “嘟……嘟……”,悠扬的汽笛声中,一艘大型客船在拖船的牵引下,徐徐地靠向码头。客人们顺着已经搭好的舷梯,走下船来,与在码头等待的亲人们相互拥抱,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个男青年随着人流走下了舷梯,厚重的行李箱并没有让他感到多么吃力。他双眼明亮有神,俊朗的面容,透着坚毅。他穿着中式马褂,一条黑粗的辫子垂在脑后。他环视四周,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嘴里轻轻地说道:“祖国,两年了,我回来了……”

  这是真实发生在1907年上海滩码头的一个场景,当这个青年回到祖国的这一刻,他的命运就紧紧地与体育连在了一起。不,其实当他离开祖国的那一刻,他的一生已经注定要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这个人,就是我国第一所体育专科学校的创始人、中国早期的体育教育家———徐一冰!他和他创立的那所享誉国内的“中国体操学校”被永远地留在了中国近代体育史中……

  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

  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至今不过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体育的水平十分低下。国弱民贫,被列强戏谑地称为“东亚病夫”。徐一冰就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国人的贫弱,列强的嚣张,时刻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爱国神经。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浙江湖州市南浔人。据他的大儿子、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回忆,他平时威武而严肃,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自幼喜欢武术,常常练习摔跤,并喜欢做诗。徐一冰成长的年代,清王朝犹如一棵朽树,在风雨中吱吱作响、濒临枯萎。

  每每听到有人称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徐一冰的胸中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不能呼吸。“不能这样,绝不能这样。”心里的呐喊燃起他的斗志。“学习体育,健体强国!”1905年,24岁的他带着要自强的梦想,雪“东亚病夫”之耻的壮志,坐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

  进入体校专攻体育

  徐一冰来到日本后,进入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据浙江省湖州市体委韩锡曾考证,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是当时的同盟会在日本办的一所速成体育师资学校,分一年和一年半毕业两科。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学、解剖学、音乐、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专业学科。1901年至1906年间,中国留学日本的1.3万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到这里来学习体育的。

  在学校期间,他看到外国人的强健体魄,对比中国人的文弱之躯,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认识到,要让国人强壮,就必须有专门的学校传播体育。他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体育技艺和理论知识,以便回国后有一番作为。两年后,徐一冰回到祖国,来到了被人们称为“遍地黄金”的上海滩。不过,他带着的不是“淘金梦”,而是对民族体育的期望。一到上海,他就开始准备筹建体育学校。

  建校上海滩

  学校招生忙

  今天的上海,浙江中路两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一片。在老上海的这条马路上,经过徐一冰的不断努力,我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于1907年问世了。

  据浙江大学体育史专家赵善性说:“中国体操学校并不是一所专门培养运动员的学校,它是我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传播近代体育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这所学校创建后,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提倡正当体育,发挥全国尚武精神,养成完全体育教师,以备教育界专门人才”,在学校宗旨的感召下,上海许多青年都来报名,一时间,学校门庭若市。为了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徐一冰要求只有符合“品性纯良,身体健全,国文精通,年龄在16岁以上,24岁以下”条件的学生,经过学校挑选后,才能入学。另外,学校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近代体育专门学校章程,对宗旨、学制、课程设置、招生、升留级、考试以及交学费都作了规定。

  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中国体操学校,不是完全照搬大森体操学校那一套,而是一方面积极引进近代体育,吸收外国体育的有益部分,编译西洋体操与运动;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存国技之精华”,主张“凡自高等小学第三年起,即可添入体操课内”,并派人赴精武体育会进修,学校办得很有生气,因此深受各界赞赏。

  担任校长的徐一冰对学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什么事他都要亲历亲为,虽然校舍和经费都非常紧张,但中国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还是蹒跚上路了。

  增设田径球类

  学校迁回家乡

  从1907年中国体操学校挂牌授课开始到1920年,学校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3个春秋,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她新的一页,体操学校也到了改革的时候。赵善性说:“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田径和球类等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兴起,以德、日兵式操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已经过时。体操学校旧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徐一冰便决心改革教育制度,增设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

  但是,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学校的改革设置了场地上的障碍,开展这些运动项目困难不小。于是他把眼光放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湖州南浔镇,那里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造校舍,开辟运动场地。而且学校从“十里洋场”迁往宁静的乡村集镇,不仅可以节省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

  浙江湖州南浔镇,素有浙江首富之镇之称。“中国体操学校”的最终落脚点,就选在了这里一个名叫西栅下塘的西庄村。

  结合社会发展

  增删教学内容

  赵善性说:“当时徐一冰决定迁址,也有很多困难,当时他一无校舍,二无场地,三无设备,四无教员,原来的几位合作共事者皆各走他方,学校什么事全都靠他一个人。他东奔西走,筹捐募款,终于在1920年挂起了‘中国体操学校’的校牌,开始了正规的教育训练。”

  新的学校占地50亩,除了教室、礼堂、宿舍、厨房、传达室外,还辟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建有体操平台和风雨操场,添置了体育器材与器械。

  据赵善性介绍,为了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特点的学校体育,徐一冰坚持以新的现实为基础,一方面吸取外国体育有益的成分,一方面继承我国的传统体育。“他对体操学校的改革,不只是从环境上,更对教学内容动了‘大手术’。”

  中国体操学校办学初期,他为学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科———体育学、教育学、论理学、兵学、国文、生理、急救法、音乐等;术课———兵式操练、器械操练、普通连续徒手操、哑铃、球杆、棍棒、应用操、游技、教授法、射击术、拳术、武器等。这次改革,他首先做的就是革除兵操。因为国外的体育运动已经向竞技体育转变,中国的体育也正经历这个潮流。

  当欧美田径和球类运动在我国兴起后,他就将课程改为:学科———体育学、教育学、论理学、国文、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英语、音乐等;术科———体操、棍棒、田径(田赛包括: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等,径赛包括:110码、220码、440码、880码、1600码、110码高栏和接力赛跑等)、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和网球)、国术等。当时,对要不要设国术一课,徐一冰据理力争保存国术精华。中国体操学校迁往南浔以后,他还延聘上海精武体育会著名拳师王凤岗前去担任国术教师。

  据韩锡曾介绍,当时学校管理很严,学生生活军事化,学生冬天穿黑色校服,夏天穿白色校服。徐一冰身体力行,常勉励学生要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辱,争民族荣光而勤学苦练,为兴国强民效劳。在全体教师的教育下,大家带着民族自豪感而刻苦锻炼,每天金鸡报晓即踏着晨露,活跃在运动场上,学校办得很有生气。

  学校分成男女部

  女生革命成女兵

  徐一冰的“体育救国”,志在提倡体育,增强体质,振兴中华。他认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在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除了提倡“正当体育”关键在于学校师资的培养外,他积极主张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把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赵善性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徐一冰首先任教于爱国女校,接着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大力培养女子体育师资,提出‘女子大小学校体操课必须延聘女子教员教授’的主张。辛亥革命后,他还协助同乡好友王明良创办爱国女校南浔分校。”

  他还介绍,在中国的体育史上,还有一所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这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其实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体操学校的女子部。该校创立于1910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办学方法都受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其中以教日本体操、舞蹈闻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革命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女学生革命军,一时传为美谈。

  1913年学校恢复,因校舍经费均与男子分开,故改名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校长增聘了中国体操学校毕业生段钢诚、张梦吉等为教师,在宝山县宝山里租赁房舍作为校舍,学生增至40人。

  这所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学制为一年半,学生大部分来自江浙两省。当时社会上对于女子体育的关注还不够,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力量还是很困难,学校的一部分教材只能由学生手抄。由于经费困难,每届只招20人,而且要等上届学生毕业后才能招下届学生。

  办校十六载

  桃李满天下

  据赵善性称,中国体操学校创办16年,一共有36届毕业生,1531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有不少继承徐一冰的遗志,成了各地从事体育教学的骨干。上世纪20年代前创办的东亚体专、上海两江女子体专、上海体师、沪江女子师专、上海体专、浙江体师等体育专业学校的创始人,都是该校毕业生。

  中国体操学校在南浔停办不久,该校毕业生朱了洲、王怀琪、周德、谢景尚等为继承中国体操学校的业绩,即于1924年6月1日在苏州创办了中山体育专科学校,并根据中国体操学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以“培养体育师资,强身强种,卫国御侮”为立校精神,并把原在南浔中国体操学校学习而未毕业的学生,陆续招集到该校求学。

  日月轮转,沧桑易变。中国体操学校停办至今已经80多年了。而今,南浔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舍已变为稻田。但每当人们望着那葱翠的禾苗,谈起当年中国体操学校的业绩和徐一冰先生立志办校的可贵精神,仍赞叹不已。



 

评论】【体育沙龙】【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