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球幕后十年之国际裁判孙麒麟:让秩序更有智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8:27 乒乓世界 | ||||||||
十年前,本文作者与国际裁判孙麒麟、付玲(左一)在天津世乒赛上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2005年4月30日至5月6日,56岁的孙麒麟将是上海万体馆中一刻都不能缺席的重要人物,他的身份是——上海第48届世乒赛裁判长。 在严格遵守抽签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安排7天里5个单项比赛的时间、场次、球台,既要保证参赛运动员体力精力的合理分配,不能连场也不能空场,又要尽量做到好戏连台,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场观众和电视转播的需要,这是对裁判长编排艺术、执法经验、临场应变
在中国的170多名国际裁判中,曾经6次担任世界杯裁判长和3次世乒赛副裁判长的孙麒麟无疑最能胜任这一角色。 孙麒麟第一次戴上“副裁判长”的红袖标,是在十年前的43届世乒赛上。协助裁判长程嘉炎在天津忙碌了17天,送走了最后一批运动员后,正值壮年的孙麒麟感觉特别累,同时也特有成就感。不仅整个比赛安排得合理有序,比赛打得精彩纷呈,中国队还包揽了7项冠军,而且就在这次比赛中,乒乓球世界大赛第一次使用电脑抽签。 “1995年之前,中国的裁判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从北京26届世乒赛开始,张伟廉、顾尔承、程嘉炎等一批前辈,经过几十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改进和完善抽签编排体系。43届世乒赛的前一年,在天津举行了第12届亚洲锦标赛,程嘉炎老师主持的抽签仪式就是用电脑抽签,这也是电脑在正式国际比赛中第一次使用,算是为43届世乒赛热身。”孙麒麟回忆说。 为了迎接天津世乒赛,中国乒协还着力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国际裁判,中国的国际裁判数量从过去的五、六十人增加到了一百多人。天津世乒赛结束后程嘉炎退休,建设和完善这支庞大的裁判队伍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乒羽中心副主任姚振绪、乒乓球部副部长李玉环和中国乒协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孙麒麟的肩上。 “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当时提出,中国有一流的运动员和一流的教练员队伍,我们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裁判队伍相配。按着这个指导思想,我们一是继承和发扬前辈留下的好传统,提高中国裁判的理论知识和临场执法水平。二是紧跟国际乒联规则的变化,这十年里规则变化很多,特别是大球、11分和无遮挡发球,给乒乓球比赛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都及时编译出来,组织裁判学习,并修订国内比赛规则,与国际规则完全一致。应该说,这十年里中国的裁判队伍和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抽签编排水平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临场水平也普遍比较高,但通病是临场执法有点胆小,执行规则的坚决性和胆量还不够,碰到名将总是有框框,太小心谨慎。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就是英语水平都不高。”孙麒麟坦言英语也是自己的软肋:“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日语,英语是从1988年当上国际裁判开始学的,现在可以应付抽签仪式,但如果有人当场提问,我就会很紧张,参加国际会议也不行。” 尽管英语口语和听力不太灵光,但并没有妨碍孙麒麟在国际乒坛逐步树立起“权威法官”的地位。十年间,除了在世界比赛以及亚运会、亚乒赛中担任裁判长和副裁判长,每年在中国举行一次的国际公开赛大部分都由他负责裁判组织工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他参加了在墨尔本举行的国际裁判长考试,国际乒联最后为参加考试的15名国际裁判中的4人颁发了“国际裁判长”银质证章,孙麒麟是其中之一,另外3名来自当时即将举办27届奥运会的澳大利亚。此前,亚乒联曾在1991年举办过国际裁判长培训班,中国的两名国际裁判刘自我和张桦都通过了考试,但一直没有下文。经姚振绪询问交涉,国际乒联在墨尔本为刘自我和张桦补发了“国际裁判长”证章。这样,在程嘉炎之后,中国又有了3名“国际裁判长”。 “事实上,获得一个国际裁判长的称号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抽签编排方面,像世乒赛这么大规模的比赛,很迅速地编排出一套方案也并不难。最考验裁判长的地方,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孙麒麟说。在他最近十年的执法过程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世乒赛和奥运会,而是几次“麻烦”的比赛。 1999年在桂林举行的中国公开赛,孙麒麟担任裁判长。抽签时,中国的两名女运动员抽在了一个四分之一区,蔡振华和陆元盛都挺奇怪,问孙麒麟怎么搞的。韩国队参赛的6名男选手,有4个人抽在第三个四分之一区,韩国队领队当时就跳起来冲到台前,质问道:我们6个队员4个人在同一个四分之一区,我还不如在韩国打比赛。当时国际乒联竞赛部经理乔尔达什在场,他解释说,这是执行国际乒联最新的规定,国际大奖赛抽签只考虑种子选手,不考虑是否是同一协会的运动员。最后这次比赛刘国正夺得冠军,李哲承获得亚军,乔尔达什跟韩国队教练开玩笑说,如果不这么抽签,你们6个人分布到各个区,还不都被中国队都消灭了。长期以来,国际比赛抽签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一是种子选手,二是同一协会选手都要合理分开。但从这次比赛开始,规定职业巡回赛只考虑种子选手,同一协会的选手任意抽签。 2001年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始,身为裁判长的孙麒麟还不知道有多少支队伍参赛。因为北京市政府希望办成一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所以允许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要队伍到北京,就可以报名和抽签。乒乓球比赛必须服从组委会的大局,但抽签编排的操作难度很大,只能先做出几套方案备选,有二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三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四十几个队伍参赛的方案,小组循环赛可能要分成四个组、六个组或八个组,每个组也许是四个队,也可能五个队。最后接到有33个队伍参赛的通知时,留给孙麒麟编排抽签方案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 赛前推翻抽签方案的例子也很多,有一次中国大奖赛,抽签的前一天,根据国际乒联排名委员会主席传过来的名单确定了种子选手,抽签用的卡片都做好了。但突然接到消息说,老瓦不来了,种子选手变了,原来制定的抽签方案就全部作废了。电脑在乒乓球比赛抽签中广泛使用之后,修改抽签编排方案的技术操作很容易,但为了保证抽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十年来世界大赛的抽签都是电脑抽签与现场抽签相结合,非种子选手用电脑抽签,种子选手的抽签都是在抽签仪式上让各队教练自己抽,“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他们心里才踏实。” “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国际裁判掌握了编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临场执法水平也不错,但并不知道怎样灵活地根据一场世界大赛的整体需要去编排操作,或者临时出现情况以后如何制定紧急的方案。所以我们最近几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领军人物,至少应该有七八个顶尖水平的人,在抽签编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控制局面的能力很强,熟练操作电脑,英语很流利,临场执法要像顾寇凤、刘自我那样能够镇得住。现在有一些好苗子,但他们需要像运动员一样在大赛中积累经验。” 中国裁判队伍结构不均衡,年龄偏大,也是孙麒麟的担扰之一。程嘉炎、刘自我等前辈逐渐淡出了,他本人也56岁了,尽管走起路来还是虎虎生风,做起事来干脆利落,但任何一项事业,总是要有年轻的接班人。 背景资料 【孙麒麟】 1949年9月出生,197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是全国重点高校最年轻的系主任之一,1992年获教授职称,是全国最年轻的体育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目前是美国俄勒冈州普莱斯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历任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教育部直属工科院体育协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体育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上海市乒协副主席…… 在第一线执教30年,孙麒麟获奖无数,其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体育课程立体化创新模式研究”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刚刚过去的2004年,孙麒麟又获得了两个国家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和“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这是“宝钢基金”设立15年来第一次将体育学科列入评选范围,上海市只有孙麒麟入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交通大学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四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在孙麒麟的具体主持和领导下,上海交大荣获体育课程评估“国家级优秀学校”,在全国一千多所大学参评的四年一度的全国体育“十佳校长杯”评比中,2000年上海交大名列前茅,2004年又获全国第一,评价体系里包括各高校在世界大学生比赛等国际赛事中取得的成绩。 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孙麒麟都有论文入选国际奥运会科学大会。新华社《瞭望》杂志出过一期《中华脊梁》特辑,介绍全国的教育英才,孙麒麟是收录这本特辑中的唯一一位体育教育专家。 从这份简要的“成绩单”里,就可以想像得到孙麒麟平时工作有多忙。为什么他还任劳任怨地把非常有限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乒乓球事业中? 时光倒流40年,在1964年的《新民晚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条简讯:在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横板削球打法的姚振绪获得乒乓球市区组冠军,直板快攻打法的孙麒麟获得郊区组冠军。 1995年,天津体育馆,世乒赛竞赛部部长姚振绪与副裁判长孙麒麟并肩作战了十几个昼夜。 一晃又是十年。从2005年1月份开始,乒羽中心副主任、世乒赛筹委会执行主任姚振绪常驻上海,与裁判长孙麒麟经常在距上海交大只有一站地铁路程的筹委会办公室碰头,商量第48届世乒赛的竞赛安排细节。 凭着对乒乓球的挚爱,相信再过十年,乒乓球赛场上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本刊记者 夏娃) |